一种新型吸引器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386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吸引器瓶,尤其是一种带过滤的吸引器瓶。



背景技术:

医疗临床中吸引器瓶在吸引内容物后需要将瓶内的标本组织倒在另外的小标本瓶中送病理检查。在将组织倒出来的过程中,因传统的吸引器瓶瓶口大,标本瓶瓶口小,加之有吸出的血液及盐水的冲击,标本组织不容易精准的倒在标本瓶内,组织容易遗漏,病情易误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对病理组织进行过滤,方便将病理组织取出送检,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组织遗漏,避免误诊。提高病情诊断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吸引器瓶,包括主瓶,主瓶上设有副瓶;副瓶包括与主瓶旋合的杯体,杯体内设有内网瓶,杯体顶端设有带负压口及吸引口的扣盖;所述内网瓶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穿过扣盖且与扣紧件螺纹连接。

所述杯体包括旋紧支撑部和V型支撑锁紧部。

所述支撑柱设有内螺纹孔,对应的扣紧件设有螺柱及环槽。

所述扣盖内设有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吸引器瓶,通过在主瓶中设置副瓶,这样在完成吸液后可将过滤后的病理组织标本取出,并放置到小标本瓶中,送去病理检查,无需另外过滤收集,减少工作量,提高送检效率,且避免血液及盐水的冲击,减少遗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主瓶1,副瓶2,杯体3,过滤网架4,扣盖5,支撑柱6,扣紧件7,旋紧支撑部8,V型支撑锁紧部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一种新型吸引器瓶,包括主瓶1,主瓶1上设有副瓶2;副瓶2包括杯体3,杯体3下部设有旋紧支撑部8,旋紧支撑部8为Z型,且下端竖直段通过内螺纹与主瓶1旋合,而上端水平段与主瓶1瓶口接触,可进行较好的支撑。旋紧支撑部上端设有V型支撑锁紧部9,V型下斜面段作为内网瓶4的支撑调节面,这样可根据不同需求更换不同的内网瓶,V型上斜面作为楔形面与内网瓶4侧壁卡紧。所述内网瓶4包括侧壁,侧壁与底框连接。底框内设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可将液体快速引下,对较大病理组织进行过滤收集;底框中心设有支撑柱6,对应的扣盖5中心设有通孔,支撑柱6穿过通孔。由于支撑柱6内设有内螺纹孔,而扣紧件7上带有螺纹柱和环槽,支撑柱6与扣紧件7可进行内外双重配合连接锁紧,在锁紧过程中,扣盖5与杯体3外壁配合连接,通过杯体3、内网瓶4夹持,实现副瓶2上端部分的紧密连接。对应的扣盖5上设有负压口及吸引口,这是所有吸引器瓶通用接口,用于对手术中的渗出物、内容物等引入到吸引器瓶中,减少污染。吸引器瓶中的病理组织用于后期做病理检查。

所述扣盖5内设有密封垫片。由此保证连接紧密可靠,避免外渗。

当收集完毕后,较大病理组织直接落在内网瓶4中,而血液及盐水等都流到主瓶1中,达到快速收集分离的目的,当需要转移到小标本瓶中时,只需要旋下副瓶2,松开扣紧件7,取下扣盖5,用手握住支撑柱6取出,利用无菌镊子等将较大病理组织导入小标本瓶中进行收集,方便后续检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