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肋骨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6766阅读:15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肋骨撑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胸外科手术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肋骨撑开器。



背景技术:

胸外科手术中,经常需要在相邻的肋骨之间建立手术通路,然后利用撑开器械将肋骨之间的间隙撑开,以充分暴露手术野,手术完成后再通过关胸器进行闭合。现有的肋骨撑开器,结构较为简单,其包括一根滑板,滑板上有一个固定臂,以及一个用于调整撑开间隙的活动臂,通过调节活动臂的位置,对肋骨进行撑开并固定。

上述的肋骨撑开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固定臂、活动臂与肋骨之间接触的部位较小,且接触部位与肋骨的外形不符,使得肋骨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肋骨容易受到损伤,甚至发生断裂;2.用于安装固定臂和活动臂的滑轨,其为直型结构,使得活动臂在滑动时,始终与固定臂平行,但是肋骨在撑开的过程中并非是被平行撑开,因此容易使得肋骨根部受力过大,尤其是对于老年或骨质疏松患者,可能出现肋骨损伤或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肋骨撑开器,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撑开的大小、角度,避免肋骨受到损伤或断裂。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肋骨撑开器,包括第一活动臂和第二活动臂,其中第一活动臂的端部设置有顶盘,第二活动臂的端部设置有底盘,底盘和顶盘通过一根转轴同轴安装且底盘和顶盘可相对固定;所述的第一活动臂的侧面活动式安装有第一滑板,第一滑板与套装在第一活动臂上的滑套连接,滑套可与第一活动臂相对固定;所述的第二活动臂的侧面固定有第二滑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盘位于顶盘的下方,且第一滑板的上表面和第二滑板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盘的边缘设置有刻度,在转轴顶部设置有指针。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盘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通孔,顶盘上方设置有一个卡圈,卡圈上连接有插杆;所述的底盘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分布有插孔,通过插杆穿过通孔、伸入到插孔中以实现底盘和顶盘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套上开设有一对限位孔,限位孔上装配有一对端部通过推板连接的固定杆,推板上设置有按钮;所述的第一活动臂的上表面分布有多对固定孔,通过固定杆穿过限位孔插入到固定孔中实现滑套与第一活动臂的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滑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二滑板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卡槽,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中均可拆卸地装配有卡套,卡套的侧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的卡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配合的卡条。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均穿出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的一个端面,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为T形槽,所述的卡条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顶盘的上表面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手术需求,调节肋骨撑开的方位、角度,使得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小地对肋骨造成损伤;

2.本实用新型的撑开机构增大了与肋骨的接触面积,使肋骨在撑开的过程中尽量保持受力均匀,降低损伤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卡套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盘部分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第一活动臂,2—第二活动臂,3—手柄,4—第一滑板,5—第二滑板,6—第一卡槽,7—第二卡槽,8—固定孔,9—滑套,10—固定杆,11—推板,12—按钮,13—卡圈,14—插杆,15—转轴,16—底盘,17—刻度,18—顶盘,19—指针,20—卡套,21—固定槽,22—卡条,23—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肋骨撑开器,包括第一活动臂1和第二活动臂2,其中第一活动臂1的端部设置有顶盘18,第二活动臂2的端部设置有底盘16,底盘16和顶盘18通过一根转轴15同轴安装且底盘16和顶盘18可相对固定;

本方案中,由于考虑到撑开肋骨时的角度问题,与传统的撑开器械不同,设置了两个活动臂结构,两个活动臂通过各自端部的顶盘18、底盘16进行连接,并可通过转轴15使两个活动臂之间形成不同的角度。如图1所示,本方案中,底盘16位于顶盘18的下方,两者通过一个转轴15进行安装;具体地,如图3所示,转轴15垂直固定在底盘16的圆心处,然后再将顶盘18同轴套装在转轴15上即可。当顶盘18相对于底盘16转动时,第一活动臂1、第二活动臂2之间可形成不同的角度。

为了对两个活动臂之间形成的角度进行固定,本方案中,顶盘18上沿圆周方向分布有通孔,顶盘18上方设置有一个卡圈13,卡圈13上连接有插杆14;所述的底盘16上表面沿圆周方向分布有插孔23,通过插杆14穿过通孔伸入到插孔23中以实现底盘16和顶盘18的相对固定;即调整角度前,先通过卡圈13将所有插杆14拔出,调节好两个活动臂的角度后,再将插杆14下插,使插杆14通过通孔伸入到插孔23中。插孔23在底盘16上表面分布密度较大,使得两个活动臂之间的角度可在比较宽泛的范围内进行调节。顶盘18的边缘设置有刻度17,在转轴15顶部设置有指针19;由于转轴15与底盘16为一体结构,当顶盘18相对于转轴15转动时,指针19将指向顶盘18边缘的不同位置,因此在顶盘18边缘设置刻度17,可精确地得知当前两个活动臂之间的夹角,以实现精确调节。

所述的第一活动臂1的侧面活动式安装有第一滑板4,第一滑板4与套装在第一活动臂1上的滑套9连接,滑套9可与第一活动臂1相对固定;所述的第二活动臂2的侧面固定有第二滑板5;

如图1所示,第一滑板4、第二滑板5的作用是撑开肋骨;术中根据选取的肋骨位置,确定肋骨撑开的一个比较合适的角度,然后调节两个活动臂之间的角度,并对两个活动臂之间进行固定,再通过滑套9滑动第一滑板4,使第一滑板4、第二滑板5分别与要撑开的肋骨接触,当第一滑板4的位置调节合适后,将滑套9与第一活动臂1相对固定,即在肋骨之间撑开了一个供手术操作的区域。本方案中,第一滑板4的上表面和第二滑板5的上表面在同一平面,这样可以使得撑开过程在同一平面内完成,避免肋骨发生错位。

本方案中,滑套9通固定杆10实现与第一活动臂1的相对固定:所述的滑套9上开设有一对限位孔,限位孔上装配有一对端部通过推板11连接的固定杆10,推板11上设置有按钮12;所述的第一活动臂1的上表面分布有多对固定孔8,通过固定杆10穿过限位孔插入到固定孔8中实现滑套9与第一活动臂1的相对固定。当滑套9带着第一滑板4滑动到第一活动臂1上合适的位置后,握住按钮12,将固定杆10插入到滑套9下方的固定孔8中,由于固定杆10的作用,使得滑套9相对于第一活动臂1进行了固定,也就固定了两个活动臂之间的对位置。再次调整时,通过按钮12拔出固定杆10,此时滑套9可相对于第一活动臂1移动。

本方案中之所以设置这种角度调节机构,其考虑到的因素是,由于肋骨端部发自于胸骨,相邻的肋骨之间近似平行,在撑开时,肋骨的端部不动,那么撑开后肋骨将呈八字形结构。因此,如果以平行的方式撑开肋骨,将使得肋骨各部受力不均,容易损伤肋骨。所以在撑开前,适当调节活动臂之间的角度,使得两个滑板之间不是绝对平行的,而也呈八字形,这样撑开器械推动肋骨向两侧分开时,不仅接触部位更大,而且肋骨受力也更均匀。

为了在撑开肋骨时,撑开器械与肋骨之间有更大的接触面积,本方案中,第一滑板4的侧面开设有第一卡槽6,第二滑板5的侧面开设有第二卡槽7,在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中均可拆卸地装配有卡套20,如图2所示,卡套20的侧面开设有固定槽21;所述的卡套20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配合的卡条22。所述的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均穿出第一滑板4、第二滑板5的一个端面,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为T形槽,所述的卡条22的横截面为T形结构。使用前,先将卡套20通过卡套20装配在第一卡槽6、第二卡槽7中,即从卡槽的端部将卡套20滑入到卡槽中,使卡套20与滑板之间相对固定,然后再进行撑开操作。卡套20中的固定槽21为方槽或弧形槽,这样肋骨进入到固定槽21中再撑开,可有效增大肋骨与撑开器的接触面积,使肋骨受力均匀而不容易发生损伤。

如图1所示,顶盘18的上表面设置有手柄3,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手柄3调整整个撑开器的位置,并起到固定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