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植器官获取下腔静脉流出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161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移植器官获取下腔静脉流出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是一种用于器官获取过程中的移植器官获取下腔静脉流出道。



背景技术:

目前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中常用自行组装的引流装置作为下腔静脉流出道,一方面尽快引流血液和灌注液,以便保持手术视野干净、清晰;另一方面,降低获取器官的灌注压力,以利于器官低温保存。通常所用的下腔静脉引流装置由手术引流管和医疗垃圾袋等物品制作而成。该自行组装的引流装置存在诸多不足,首先产品制作过程繁琐,费时费力;其次对于一些体重较大的肥胖供者,进行下腔静脉插管操作时,常难以判断引流管是否进入下腔静脉,或是结扎线过紧导致引流不畅,或是结扎太松导致引流管滑脱,手术医生需反复探查引流管的位置及深度,由于该操作较困难,不仅耗费医生的精力,而且可因热缺血时间延长致器官灌注不佳,损伤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增加术后移植物失功能等风险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方便、使用效果满意的下腔流出道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移植器官获取下腔静脉流出道,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流出道引流管为空心,头端呈橄榄状;所述引流管头端中点处内壁有圆形支撑环,其与引流管引流方向相垂直,头端侧壁有近似平行排列的宽窄不等的条形侧孔;所述条形侧孔后方有梭形膨大和钉状凸起部位,两者中间形成相对固定的凹槽;所述引流管中段设置有椭圆形加压装置,用手挤压后形成一定负压,松手时可回弹至正常;所述引流管加压装置两端分别有只能单向开放的两对瓣膜,加压装置下方侧壁设有注射器连接口;所述引流管末端设置有榫卯状结构,与引流袋口端防滑脱装置吻合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袋体部由塑料材质制成,内部为空腔,使用前处于压缩状态,折叠呈叠瓦状,内呈负压状态;所述引流袋总容积为8-10L,引流时自然展开,使用完毕后用预置线封闭口端按医疗废物处置。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这是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操作方便的下腔流出道装置。首先,因有引流口设有梭形膨大和钉状凸起部位,防止引流管路因结扎线过紧而狭窄,或过松导致滑脱,避免了反复尝试性的插管操作,节省了医生的时间、精力;同时,通过引流管的加压装置、自身重力作用以及引流袋内一定的负压,可以进一步加快获取器官中血液及灌注液的流出,使供体器官迅速降温,起到更好的器官灌注与冷保存作用,避免因热缺血时间延长导致移植器官失功能;而且,引流管加压装置两端分别有只能单向开放的两对瓣膜,进一步起到防止引流液返流的作用;此外,50ml注射器可直接通过连接口抽取一定血标本,以便后续进一步检查,避免因针头刺穿血管或引流管而误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管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条形侧孔 2.支撑环3.梭形膨大4.钉状凸起5.引流管6.加压装置7.抗返流瓣膜8.注射器连接口 9. 末端榫卯状结构。

附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中:10. 口端防滑脱装置11.预置线12.引流袋。

附图3 为本发明下腔流出道引流袋引流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移植器官获取下腔静脉流出道,包括引流管5及引流袋11;所述流出道引流管5为空心,头端呈橄榄状,中点处内壁有圆形支撑环2,其与引流管引流方向相垂直;头端侧壁设置有近似平行排列的宽窄不等的条形侧孔1,后方有梭形膨大3和钉状凸起部位4,两者中间形成相对固定的凹槽;所述引流管5中段设置有椭圆形加压装置6,其两端分别有前向排列的两对瓣膜7,加压装置6下方侧壁设有注射器连接口8;所述引流管5末端设置有榫卯状结构9,与引流袋12口端防滑脱装置10吻合固定连接;所述引流袋12体部由塑料材质制成,内部为空腔,使用前折叠压缩呈叠瓦状,为引流袋12的初始状态(如图2);所述引流袋12总容积为8-10L,使用时将预置线11解开,由于手术台与地面1m左右的高度差,以及袋内保持一定负压状态,引流过程中自然展开(如图3)。

进行器官获取建立下腔流出道时,首先引流管5经肝素化处理,防止血栓形成堵塞管道,将引流管5末端榫卯状结构9与引流袋12口端防滑脱装置10吻合固定连接。

器官获取医生分离出下腔静脉后,用剪刀剪开前侧下腔静脉壁约0.5cm切口,持血管钳夹住引流管5头端顺势插入,根据引流管5内液体流出判断下腔流出道建立成功;在梭形膨大3与钉状凸起4中间的凹槽处用10号线结扎固定,血液通过条形侧孔1流出,支撑环2及后方的梭形膨大3能够保障引流管5引流通畅,梭形膨大3及钉状凸起4可防止结扎线太松导致引流管5滑脱。

由于液体灌注压、引流液自身重力以及引流袋内的负压等作用,可使血液或器官灌注液通过流出道流出;其次,加压装置6两端抗返流瓣膜7只能单向开放,起到防止引流液返流的作用;同时,挤压引流管5中段椭圆形加压装置6时,头端瓣膜7关闭,尾端瓣膜7开放,减压时头端瓣膜7开放,尾端瓣膜7关闭,形成引流负压,可进一步促进引流液流出。

将肝素化处理的50ml注射器与加压装置6下方侧壁注射器连接口8相连接,抽取一定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型、传染病等进一步检查;下腔流出道管路使用完毕后用预置线11封闭口端10,按医疗废物处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