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针刺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643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针刺采血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针刺采血针。



背景技术:

一次性使用静脉采血针是用于静脉采血的医疗器具。传统采血针的硬管保护套为一细的圆筒,直接套在静脉穿刺针上。在采血成功后,工作人员需要手持细细的圆筒硬套管将静脉穿刺针套上,非常容易刺伤手指,因此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防针刺采血针,操作更加简单,更加安全和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针刺采血针,包括穿刺针头、试管针头以及连接两者的软管,所述穿刺针头,所述穿刺针头包括细针头和针柄,所述针柄上设有手持部,所述采血针还包括具有保护腔的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侧边开口而形成细针头进出保护腔的开口,所述针柄上设有连接臂,所述保护套上设有转动臂,通过连接臂和转接臂之间的配合,可使得保护套处于套住细针头的状态和非套住状态之间变换。

优选地,所述针柄上设有缓冲垫圈,当保护套处于套住细针头的状态时,所述缓冲垫圈弹性地抵接在保护套和针柄之间。

优选地,所述针柄的端末为倾斜面,所述缓冲垫圈设在倾斜面上,所述保护套与缓冲垫圈抵接的一端为与针柄的倾斜面斜度相当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保护套的内腔壁面上设有一层泡棉垫片。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设置在手持部的对侧位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针柄上设有连接臂,保护套上设有转动臂,通过连接臂和转接臂之间的配合,可使得保护套处于套住细针头的状态和非套住状态之间变换,当需要采血时,直接转动保护套,细针头通过开口脱离保护腔,采血完毕后再直接转动保护套,细针头通过开口进入保护腔,有效地避免了其被针头刺伤的可能,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安全,可避免血液外外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穿刺针头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套住细针头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非套住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只是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防针刺采血针,包括穿刺针头1、试管针头2以及连接两者的软管3,所述穿刺针头1,所述穿刺针头1包括细针头11和针柄12,所述针柄12上设有手持部13,所述采血针还包括具有保护腔41的保护套4,所述保护套4侧边开口而形成细针头进出保护腔的开口42,所述针柄12上设有连接臂14,所述保护套4上设有转动臂43,通过连接臂14和转接臂43之间的配合,可使得保护套4处于套住细针头11的状态(如图3所示),和非套住状态(如图4所示)之间变换,连接臂14和转动臂43之间可通过铰接的方式配合。

优选地,所述针柄12上设有缓冲垫圈5,当保护套4处于套住细针头11的状态时,所述缓冲垫圈5弹性地抵接在保护套5和针柄12之间,可防止用力过大而导致保护套4的内壁触碰细针头11而使得其弯曲。

优选地,所述针柄12的端末为倾斜面6,所述缓冲垫圈5设在倾斜面6上,所述保护套4与缓冲垫圈5抵接的一端为与针柄12的倾斜面斜度相当的斜面7。

优选地,所述保护套4的内腔壁面上设有一层泡棉垫片8,可防止可防止用力过大而导致保护套4的内壁触碰细针头11而使得其弯曲,而且泡棉垫片8可吸收外滴的血液,防止血液外泄。

优选地,所述连接臂14设置在手持部13的对侧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不限于图示外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