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针刀,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各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针灸及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药物和针灸对某些功能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是,药物对人体都有或大或小的不良副作用;针灸虽几乎没有不良作用,但只能进行提插、捻转而不能进行剥离、切割等操作,对于陈旧性慢性软组织损伤、骨折畸形愈合、骨质增生等病变无能为力,只能进行外科手术。然而,外科手术操作复杂、切口长、正常组织损伤严重、患者痛苦大、治疗费用高,并且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并发症,有时会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带来生命危险。
小针刀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外科器械,针刀尖端的平口刃可对组织粘连进行松解剥离,相关被卡压的血管神经束被松解,软组织与骨组织的平衡失调得以恢复,疼痛也随之解除。目前应用中的针刀由于设计问题会给患者带来较强的痛感,并且手术创口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创针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微创针刀,包括针柄(1)、针刀体(3)和针刀头(4),所述针刀体(3)为圆柱体,所述针刀体的一端固定连接针柄(1),另一端为机加工形成的针刀头(4),所述针刀头(4)设置有狭长的两个过渡部(41),两个过渡部(41)为从距离圆柱体末端一定距离缓慢延伸至圆柱体末端的斜切面,该两个过渡部(41)关于圆柱体轴线平面对称分布在圆柱体的两侧,在其中一个过渡部(41)的末端为刃部(43),在刃部(43)的两个侧面通过机加工设置有收口部(42),该收口部(42)使得刃部的宽度L仅为圆柱体直径R的1/4-1/2。
所述的微创针刀,所述刃部的宽度L为圆柱体直径R的1/2。
所述的微创针刀,针刀体(3)的长度为2-15cm。
所述的微创针刀,所述过渡部(41)长度为0.4-1.2cm。
所述的微创针刀,刃部(43)的长度为过渡部(41)长度的1/20-1/5。
所述的微创针刀,在所述针柄(1)的两侧设置有凸棱形成的针柄凸起部(2)。
所述的微创针刀,所述过渡部(41)的斜切面的轮廓为抛物线形状。
所述的微创针刀,斜切面与圆柱体轴线夹角为1-5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刃部的两个侧面通过机加工形成收口部,该收口部使得刃部的宽度L(宽度指的是沿圆柱体直径的长度)仅为圆柱体直径R的1/4-1/2,优选为1/2,该收口部使得患者的创口和痛感得到减小。所述过渡部41的斜切面的轮廓为抛物线形状,该轮廓形状使得患者的痛感进一步减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1针柄,2针柄凸起部,3针刀体,4针刀头,41过渡部,42收口部,43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微创针刀包括针柄1、针刀体3和针刀头4,所述针刀体3为圆柱体,所述针刀体的一端固定连接针柄1,另一端为机加工形成的针刀头4,所述针刀头4设置有狭长的两个过渡部41,两个过渡部41为从距离圆柱体末端一定距离缓慢延伸至圆柱体末端的斜切面(斜切面与圆柱体轴线夹角约为1-5度),该两个过渡部41关于圆柱体轴线平面对称分布在圆柱体的两侧,在其中一个过渡部41的末端为斜切形成的刃部43,在刃部43的两个侧面通过机加工设置有收口部42,该收口部42使得刃部的宽度L(宽度指的是沿圆柱体直径的长度)仅为圆柱体直径R的1/4-1/2,优选为1/2,该收口部使得患者的创口和痛感得到减小。
针刀体3的长度为2-15cm。所述过渡部41长度为0.4-1.2cm。针刀体越长,对应的过渡部也就越长,相反,刀体越短,对应的过渡部也越短。
刃部43的长度为过渡部41长度(长度指的是沿圆柱体轴线的长度)的1/20-1/5。
在所述针柄的两侧设置有三条凸棱形成的针柄凸起部2,以方便操作者握捏使用。
所述过渡部41的斜切面的轮廓为抛物线形状,该形状使得患者的痛感进一步减小。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