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连发无针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96644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连发无针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可连发无针注射器。



背景技术:

1866年法国科学家首次提出“无针注射”的概念,众多学者就开始研制无需针头、凭借高速气流推动将药液扩散注入病人皮内等先进注射器。经多年研制,世界上第一只无针注射器产品于1992年在德国上市,获批专用于注射胰岛素。无针注射作为一种医疗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注射技术,近些年渐渐应用于临床。中国药监局也准予国内企业生产无针注射器。该技术就是在进行药物注射时不借助针头,液体药物以超细、高速、直线喷出高压射流的方式直接进入机体组织,从而解决了传统注射由于针头刺入机体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无针注射除了药物本身外,没有其他异物进入机体。

现有的无针注射器多为一次性注射,安瓿瓶内取出的药液必须一次性使用完,而无针注射器每次的注射量有限,无法一次性进行大量的注射,故而常常会出现浪费安瓿瓶或药液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控制注射量,从而达到小量多次的注射,避免了安瓿瓶或药液浪费的情况的新型可连发无针注射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可连发无针注射器,包括有针筒,及设置在针筒内的注射组件,及设置在针筒外的加压组件,所述针筒的注射端处设有剂量调节器,所述剂量调节器为一内部镂空的圆柱体,所述针筒的注射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剂量调节器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针筒的注射端与剂量调节器螺纹连接,所述针筒的外表面刻有刻度,所述刻度位于外螺纹的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注射组件包括有撞针,及套于撞针中部的加压弹簧,及安装于加压弹簧上的限位座,及套于限位座上方的开关弹簧,及安装于开关弹簧上方的按压开关,及套接于按压开关上、与针筒顶部卡持固定的固定帽,通过按压顶部的按压开关进行注射作业。

作为优选,所述加压组件包括有与针筒外壁一体成型的安装座,及位于安装座内的复位弹簧,及位于复位弹簧内的加压手柄,及依次贯穿安装座、复位弹簧和加压手柄的固定轴,通过扳动加压组件进行注射准备。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与安装座上的轴孔螺纹连接,通过旋入进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刻度与剂量调节器长度相适配,转动剂量调节器时,刻度会显示相应转动的长度变化。

作为优选,所述剂量调节器前部安装有药管,通过药管进行无针注射。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加设剂量调节器与刻度,将原有的一次性注射变成了多次可控剂量注射,避免了安瓿瓶或药液的浪费情况,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结构组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实施例1

参阅图1-2所示,一种新型可连发无针注射器,包括有针筒1,及设置在针筒1内的注射组件2,所述注射组件2包括有撞针3,及套于撞针3中部的加压弹簧4,及安装于加压弹簧4上的限位座5,及套于限位座5上方的开关弹簧6,及安装于开关弹簧6上方的按压开关7,及套接于按压开关7上、与针筒1顶部卡持固定的固定帽8,通过按压顶部的按压开关7进行注射作业,及设置在针筒1外的加压组件9,所述加压组件9包括有与针筒1外壁一体成型的安装座10,及位于安装座10内的复位弹簧11,及位于复位弹簧11内的加压手柄12,及依次贯穿安装座10、复位弹簧11和加压手柄12的固定轴13,所述固定轴13与安装座10上的轴孔螺纹连接,通过旋入进行固定,通过扳动加压组件9进行注射准备,所述针筒1的注射端处设有剂量调节器14,所述剂量调节器14为一内部镂空的圆柱体,所述针筒1的注射端设有外螺纹15,所述剂量调节器14的内壁上设有与外螺纹15相适配的内螺纹16,所述针筒1的注射端与剂量调节器14螺纹连接,所述针筒1的外表面刻有刻度17,所述刻度17位于外螺纹15的上方,所述刻度17与剂量调节器14长度相适配,转动剂量调节器14时,刻度17会显示相应转动的长度变化,注射量的调节范围仅在注射组件2的行程内,如注射组件2的行程固定为0.1ml,则旋转剂量调节器14来调整的注射量范围为0-0.1ml,所述剂量调节器14前部安装有药管18,通过药管18进行无针注射。

实施例2

参阅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按压开关7为长条的直筒式设置,无需固定帽8进行固定,以及所述针筒1的注射头处呈内凹设置。

使用说明:

首先,通过药管18在安瓿瓶中抽取药液,并将药管18旋入剂量调节器14的前部固定,然后将剂量调节器14部分旋入针筒1的注射端,此时,剂量调节器14的外边缘与针筒1上的刻度17相对应,作业人员通过调整剂量调节器14与刻度17的相对位置,从而控制每次的注射量,并且在完成一次注射后,可再次旋转剂量调节器14来调整位置,进行多次注射。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加设剂量调节器与刻度,将原有的一次性注射变成了多次可控剂量注射,避免了安瓿瓶或药液的浪费情况,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当然,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