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房肺动脉中心静脉联合测压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5675阅读:768来源:国知局
左房肺动脉中心静脉联合测压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腔静脉导管,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左房压、肺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联合测压导管。



背景技术:

在心脏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左心房压力是判断左心功能和有效循环血容量的重要指标,也为术后液体治疗及左心功能的判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约10%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伴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是转流后心脏复跳及体外循环撤机不顺利的一大原因,术前检测肺动脉压力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导管术,但对于婴幼儿而言,根据肺动脉压/体动脉压(Pp/Ps)比值判断肺动脉高压的程度更具科学意义。

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先心手术,肺高压危象及低心排是术后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因此术中实时监测肺动脉压力并指导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多采用聚四氟乙烯导管或硬膜外导管置入主肺动脉瓣环远端进行肺动脉监测,其缺点是拔除导管的过程可能发生出血甚至心包填塞。成人或较大儿童可通过漂浮导管测定肺动脉嵌顿压而间接反映左心房压力。但先心特别是复杂先心的患儿心内畸形复杂,导管不易到位,而且漂浮导管价钱昂贵。因此,多采用直接左房留置导管测压法。

目前左房留置导管的方法主要分为2种:1.经胸壁右上肺静脉放置单腔管至左心房,缺点是拔除导管的过程可能发生出血甚至心包填塞;2.经上腔静脉左心房导管留置法,分为单腔导管、双腔导管及改良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导管的中心腔内留置微导管),经房间隔或卵圆孔置入左心房内监测左房压,该方法可能增加病人导管留置以及中心静脉穿刺的风险。改良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减少了颈内静脉穿刺数和导管留置数,但微导管容易滑出至右心房,而且不能随时调整微导管的位置,因此达不到随时监测左房压和肺动脉压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的左房测压管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保留改良三腔中心静脉导管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输液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左房压和肺动脉压可同时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双腔导管以及硬膜外导管,所述双腔导管包括中心导管以及侧支导管,所述中心导管的外端连接有Y型接头,所述Y型接头形成有直口以及与直口呈一定角度的侧口,其特征是:所述硬膜外导管经由所述直口整合入中心导管内,硬膜外导管比中心导管长,硬膜外导管末端接合处可连接针筒或压力转换器,硬膜外导管露出中心导管部分由透明可折叠薄膜密封,硬膜外导管可沿着中心导管内移动,在中心导管和侧支导管之间留有开口。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硬膜外导管外予一透明可折叠薄膜密封,硬膜外导管可沿着主管内移动,术中外科医生可根据需要移动硬膜外导管经房间隔或卵圆孔置入左心房内监测左房压,也可经三尖瓣至肺动脉监测肺动脉压,麻醉医师可在无菌的情况下随时调整硬膜外导管的位置,当不需要连续监测左心房压或肺动脉压时,可以抽出硬膜外导管,而不需移动整个静脉导管,降低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硬膜外导管位置可控,避免了硬膜外导管的滑落,还可解决因硬膜外导管刺激而导致的心律失常,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图1是左房肺动脉中心静脉联合测压导管(硬膜外导管抽出前);

图2是左房肺动脉中心静脉联合测压导管(硬膜外导管抽出后);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横截面图;

图中:1、侧支导管顶端开口,2、中心导管侧开口,3、硬膜外导管,4、双腔导管,5、中心导管与侧支导管之间开口,6、Y型接头,7、中心导管外延段,8、侧支导管外延段,9、可折叠透明薄膜,10、带螺纹导管接头,11、止液夹,12、橡皮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双腔导管4由中心导管(大小为13G)和侧支导管(大小为19G)组成,长度为13cm,还分别带有侧支导管顶端开口1、中心导管侧开口2、中心导管与侧支导管之间开口5;所述中心导管的外端连接有Y型接头6,所述Y型接头形成有直口以及与直口呈一定角度的侧口,分别接中心导管外延段7,侧支导管外延段8,可带有止液夹11;硬膜外导管3(内径0.7mm)整合在中心导管2内,末端接合处的带螺纹导管接头10可连接针筒或压力转换器,末梢8cm硬膜外导管外予一透明可折叠薄膜密封,可通过手持可折叠透明薄膜9内的硬膜外导管进行调节导管的位置,位置过深或刺激心脏导致心律失常时可及时调整。在中心导管和侧支导管之间留有开口,侧支导管内持续输注淡肝素,以避免主管腔内堵塞,同时硬膜外导管内也行淡肝素持续输注以免堵塞。硬膜外导管可沿着中心导管从侧开口穿出,最长距离可达8cm,如图2所示。中心导管外延段7和可折叠透明薄膜内腔之间不相通,利用橡皮活塞12防止血液或药物渗漏至透明薄膜9腔内。当不需要连续监测左心房压或肺动脉压时,可以抽出硬膜外导管3,而不需移动整个静脉导管,如图1所示。

综上,本实施例将硬膜外导管整合入中心导管内,可通过手持可折叠透明薄膜内的硬膜外导管进行导管位置的调节,通过调整硬膜外导管的位置监测左房压及肺动脉压,同时减少了颈内静脉穿刺数和导管留置数,克服了改良三腔中心静脉导管微导管容易滑出至右心房且不能随时调整微导管位置的缺点,而且当无需连续监测左心房压或肺动脉压时,可抽出硬膜外导管,而不需移动整个静脉导管,降低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硬膜外导管位置可控,避免了硬膜外导管的滑落,还可解决因硬膜外导管刺激而导致的心律失常,结构简单、操作简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