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式胸外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32211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式胸外按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折叠式胸外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生活中在抢救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人体心脏停跳、呼吸停止的病人,目前所采用的主要应急措施是人工复苏,既用人手按压心脏,并配合人工辅助呼吸的方法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技术要求高,胸外心脏按压体力消耗大,对于非专业人员而言,要持续而准确地实施救护难度很大,并且人工徒手按压通常不能满足不间断胸外按压的要求,而且施救者疲劳后不能保证按压操作动作规范,从而影响救治效果。若按压的力度掌握不好,常造成病人肋骨骨折、气胸等并发症;而利用设备实施胸外按压救治时,通常受操作环境条件的限制,如果远离电源或备用电源不足,设备便不能使用。

现有技术中也有开发过胸外按压器,但是现在的胸外按压器不好携带,且不能进行折叠收起;另外现有的胸外按压器调整按压高度方式是调整支撑架的高度,从而调整按压头与胸腔的距离,这种调节方式一方面操作不方便,另一方两端的支撑架高度要是没调整好,会影响按压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式胸外按压装置,解决现有胸外按压器中不能满足不间断胸外按压的要求、施救者疲劳后不能保证按压操作动作规范以及受操作环境条件的限制造成设备便不能使用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机构能进行折叠式收起,携带十分方便,另外本实用新型胸外按压器调整按压高度方式是通过直接调整按压头到胸腔距离的方式,操作方便,提高了按压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折叠式胸外按压装置,包括一底板、一支撑板和一压头;所述底板由三块板拼接而成;所述底板的四周设置有四个活动铰链,四个活动铰链上均设置有一第一支架;所述支撑板的四周均设置有一第一卡扣件,四个第一卡扣件上横向连接有一横梁,所述横梁尾部下方设置有一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垂直向下设置有一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铰接部,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另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搭扣,且搭扣的位置与所述铰接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板中部开设有一孔洞,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靠近所述孔洞;两个支撑柱上设置有一支撑臂;所述支撑臂内壁上设置有一齿轮传动结构,两个支撑柱上均设置有一滑块,两滑块之间连接一横板,所述支撑臂下垂直设置有两个导轨,所述导轨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杆,所述压头固定于两个滑杆下方,所述横板通过螺栓锁合于两个滑杆背部,且横板位于两个导轨后,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带动滑杆下方的压头在孔洞内进行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截面为“U”形。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传动结构包括一小齿轮、一大齿轮、一手摇把手、以及一曲柄;所述小齿轮、大齿轮上下并排设置于“L”支撑臂的侧壁上,所述手摇把手与所述小齿轮连接,所述小齿轮、大齿轮相啮合;所述曲柄一端与所述大齿轮的侧壁连接,曲柄另一端与所述横板连接;所述大齿轮通过所述曲柄带动所述横板并通过所述导轨上的滑杆带动压头进行上下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头底部设置有乳胶保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的三块板通过两个连接杆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为“L”形支撑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齿轮传动、曲柄滑块机构和其他基本机械结构,使传动效率高,能够有效节省体力,是施救者不易疲劳,能够进行不间断按压,能够准确控制按压压力、按压深度,可确保急救更加有效,提高施救的成功率;压头外套有乳胶保护套,具有柔性缓冲作用,使受力均匀,不易造成胸肋骨折等并发症,减少了救护人员双手重叠施压时压力不均、部位不准确而影响急救效果的可能性。该胸外心脏按压装置的底板和支架是采用活动铰链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采用搭扣连接;横梁与支撑板采用第一卡扣件连接,横梁与第二支架采用第二卡扣件连接;这样整个的支撑机构能进行折叠操作;这样在不使用时,直接将装置折叠收起;使用时,直接撑开使用;十分方便。通过横板连接导轨上的滑杆进行高度调整,这种直接调整按压头到胸腔距离的方式,能使两边的高度保持一致,且操作方便,提高了按压精确度。高度调整好之后通过快速扳手进行固定。准备就绪之后,摇动首手摇把手带动齿轮进行啮合传动,并带动曲柄运动,再通过滑杆带动滑块座上下往复运动,最后通过套有乳胶保护套的压头进行按压,下压幅度由机械限位保证不应超过50mm。横梁混合按压机构和支撑架构成四角形结构,主要起稳定作用。调整按压高度方式是通过直接调整按压头到胸腔距离的方式。支撑结构改为折叠结构;“卡”“扣”式连接件使得在急救是支起按压器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收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折叠式胸外按压装置,包括一底板1、一支撑板2和一压头3;所述底板1由三块板拼接而成;所述底板1的四周设置有四个活动铰链11,四个活动铰链11上均设置有一第一支架12;所述支撑板2的四周均设置有一第一卡扣件21,四个第一卡扣件21上横向连接有一横梁22,所述横梁22尾部下方设置有一第二卡扣件23;所述第二卡扣件23垂直向下设置有一第二支架24;所述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24的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铰接部4,所述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24的另一侧壁之间设置有一搭扣5,且搭扣5的位置与所述铰接部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支撑板2中部开设有一孔洞(未图示),所述支撑板2上设置有两个支撑柱25,所述支撑柱25靠近所述孔洞;两个支撑柱25上设置有一“L”形支撑臂6;所述“L”形支撑臂6内壁上设置有一齿轮传动结构7,两个支撑柱25上均设置有一滑块8,两滑块8之间连接一横板81,所述“L”形支撑臂6下垂直设置有两个导轨61,所述导轨61内开设有滑槽62,所述滑槽62内设置有滑杆63,所述压头3固定于两个滑杆63下方,所述横板81通过螺栓锁合于两个滑杆63背部,且横板81位于两个导轨61后,所述齿轮传动结构7带动滑杆63下方的压头3在孔洞内进行上下运动。可折叠式胸外按压装置解决现有胸外按压器中不能满足不间断胸外按压的要求、施救者疲劳后不能保证按压操作动作规范以及受操作环境条件的限制造成设备便不能使用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底板1和支架是采用活动铰链连接,第一支架12和第二支架24采用搭扣5连接;横梁22与支撑板2采用第一卡扣件21连接,横梁与第二支架23采用第二卡扣件23连接;这样整个的支撑机构能进行折叠操作;这样在不使用时,直接将装置折叠收起;使用时,直接撑开使用;十分方便。所述支撑板2的截面为“U”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齿轮传动结构7包括一小齿轮71、一大齿轮72、一手摇把手73、以及一曲柄74;所述小齿轮71、大齿轮72上下并排设置于“L”支撑臂6的侧壁上,所述手摇把手73与所述小齿轮71连接,所述小齿轮71、大齿轮72相啮合;所述曲柄74一端与所述大齿轮72的侧壁连接,曲柄74另一端与所述横板81连接;所述大齿轮72通过所述曲柄74带动所述横板81并通过所述导轨61上的滑杆带动压头进行上下运动。手摇把手73带动小齿轮71转动,小齿轮71带动大齿轮72转动,大齿轮上设置曲柄74,曲柄74一端与所述大齿轮72的侧壁连接,曲柄74另一端与所述横板81连接,这样大齿轮转动的时候曲柄74带动横板81上下运动,这样横板81带动导轨61内的滑杆61上下运动,从而使压头3上下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压头3底部设置有乳胶保护套(未图示)。这样使得压头3能更好地跟人体肌肤接触,而不会伤到人体。所述底板1的三块板通过两个连接杆14进行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调整按压高度的方式是:四边先固定,中间按压位置进行高度的调整,这种方式时间快且更加便捷,能够保证高度的一致性。即将两个滑杆进行上移或者下移后再通过螺栓将滑杆锁合在横板上,这样就能直接调整压头的高度。

采用折叠方式进行打开和收起,通过卡扣式连接件、搭扣等结构改进支撑架的折叠结构。在携带时折叠起来所占体积小,携带方便;在使用时又可以快速地支起整个按压装置,提高急救效率。

按压装置在工作时的结构支撑架与支撑板、支撑横板的连接固定,保证按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且装配要求降低,更加智能化。

底板使用三段式拼接,这样使用时拼接方便,折叠起来所占体积更小,方便随身携带。

横梁与支撑架、支撑板均采用卡扣连接,在使用时直接展开固定卡扣即可使用,保证了抢救时间的急迫性。

支撑架用卡扣固定,在展开是能够快速固定,并且满足工作时稳定性要求。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该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