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力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3991发布日期:2018-07-10 21:29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弹力腹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设计的腹带无排扣或着排扣不可调节,达不到受力均匀的效果,也不能保证伤口加压,使腹带受力不均带来的术后伤口疼痛及接触腹带四周的软组织的被迫受压、勒痛不适。且不能促进术后康复、增加住院时间;另一方面,不能满足女性对美的需求,且达不到一期创面修复,不能防止水肿/血肿/血清肿等创面的恢复。二期容易使皮肤松垂、色素趁着、表皮麻木、瘢痕增生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力腹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弹力腹带,包括:腹带体(1),所述腹带体(1)正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排搭扣(2),且在搭扣(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流开窗(3);所述引流开窗(3)的上方腰部位置设置有排气孔(4);在所述腹带体(1)的上部还设置有弹性固定体(5),腹带体(1)的下部左右前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开口拉链(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

1、可调节排扣,受力均匀,保证伤口加压确实;

2、大幅降低因腹带受力不均带来的术后伤口疼痛及接触腹带四周的软组织的被迫受压、勒痛等不适;

3、缩短因疼痛所致的被动体位,尤其被动卧床时间,促进早期床上活动、下床活动---加快肠蠕动,降低术后肠胀气、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程度;

4、促进术后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床位使用率,成本效益比高,医护患多方受益;

5、针对女性对美的需求:结合市场弹力腹带的功能,达到一期创面修复 -止血止痛、防水肿/血肿/血清肿,促进创面康复;二期组织修复-改善及预防皮肤松垂、色素沉着、表皮麻木、瘢痕增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弹力腹带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弹力腹带整体结构,包括:腹带体1,所述腹带体1正面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排搭扣2,且在搭扣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引流开窗3;所述引流开窗3的上方腰部位置设置有排气孔4;在所述腹带体1的上部还设置有弹性固定体5,腹带体1的下部左右前面两侧分别设置有下开口拉链6。

上述弹性固定体5恢复率≥80%、氨纶含量≥20%、接缝强力≥120N及每平方米质量为200-300g。

上述腹带体1的外侧面7为高弹性纤维体。

由于接触皮肤面,上述腹带体1的内侧面8为纯棉体,降低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发生率;利于术后吸汗,增加舒适感。

上述引流开窗3呈对称形状分布在搭扣的左右两侧中下部,便于引流管出入及观察引流性状,低位利于引流、避免逆流感染。

上述排气孔4设置在腰部的侧方位置,呈环形分布于腰腹部。

上述弹性固定体设置在腹带体的上缘,防止腹带体下滑,下加多排挂扣活动裆(针对剖腹产等低位切口的开腹手术,可进一步确定加压作用,且根据个人身材自主调节排扣固定位置,有效加压且不勒腹股沟及会阴底部组织,方便卫生、透气排汗);避免活动移位,患者既疼痛又要医护反复重打腹带,费时费力。

上述下开口拉链6呈对称形状分布在搭扣的两侧,且下开口拉链上端位置距腹带体上端的距离为整个腹带体长度的2/3处,方便穿脱,特别是如厕及清洁会阴时,无需接正中排扣便可轻松充分穿脱内裤;斜侧拉链式开口,侧面开口,可避免侧卧休息时髋部外侧皮肤受压不适。

所有接缝、标签等统一将散端匝于外面,盲端贴皮肤,上述下开口拉链 6内设置有防压痕衬布,达到加压塑身不留附加痕迹的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