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85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科矫正领域,涉及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其医治对象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科学的任务是不断探索儿科医学理论,在实践的基础降低发病率、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水平。世界各国的儿科范围年龄各有不同,在中国从出生断脐到14周岁末为儿科范围。

儿童在3-12岁年龄段,足弓骨骼正处于发育期,是足弓形成的黄金时期,如果穿鞋不当或过于肥胖和坐姿不良,影响肌肉,韧带个骨骼的正常发育,最为导致内八字和外八字腿部形状,而面对上述两种情况需要对儿童的腿部进行矫正,目前的矫正装置稳定性较差,操作麻烦,且在适用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该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稳定性强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年龄的儿童患者,解决了目前矫正装置稳定性查,操作麻烦,适用性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包括结构尺寸相同的上矫正件和位于下方的下矫正件,所述上矫正件或下矫正件包括呈长方形框状的基框,所述基框两侧内壁上分别固连有呈块状的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的一端固连在所述基框两侧内壁上,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的另一端具有凹陷的弧形部一,所述限位块一和限位块二之间具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连在所述基框上下内壁之间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所述基框上下内壁上,所述连接块的两侧面上均固连有水平设置的呈圆柱形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连在所述连接块上,所述固定柱上具有螺纹且螺纹连接有呈圆环形内壁具有螺纹的螺环,所述螺环的一端面上固连有转动管,所述转动管的一端固连在所述螺环上,所述固定柱能够进入所述转动管内,所述转动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管上,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固连有呈块状的限位块三,所述限位块三的一端固连在所述连接管上,所述限位块三的另一端具有凹陷的弧形部二,所述限位块三两侧沿所述基框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基框,所述上矫正件和下矫正件之间连接有若干根伸缩杆,所述固定柱,螺环,转动管和连接管同轴设置。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所述转动管的一端端部内壁具有呈环形的环槽,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外壁固连有呈环形的卡沿,所述卡沿位于所述环槽内。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所述伸缩杆包括呈长方形的固定部和伸缩部,所述固定部的下端固连在下矫正件的基框上,所述固定部内为空腔上端为开口且上端端部内壁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一,所述伸缩部的上端固连在所述上矫正件的基框底部,所述伸缩部的下端端部外壁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二,所述挡沿二位于所述固定部内,所述伸缩部上具有若干个竖直分部的螺纹孔一,所述固定部上具有螺纹孔二。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所述伸缩杆的数量为两根且两伸缩部之间具有“冂”形的带动架,所述带动架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伸缩部上。

上述的一种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所述限位块三的两侧具有凸出的滑接条,所述基框内壁对应处具有沿长度方向开设的滑接槽,所述滑接条位于所述滑接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稳定性强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年龄的儿童患者。

2、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能够实现对外八字和内八字的矫正工作,矫正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中伸缩杆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中上矫正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矫正件;2、下矫正件;3、基框;3a、滑接槽; 4、限位块一;4a、弧形部一;5、限位块二;6、连接块;7、固定柱;8、螺环;9、转动管;9a、环槽;10、连接管;10a、卡沿; 11、限位块三;11a、弧形部二;11b、滑接条;12、伸缩杆;12a、固定部;12a1、挡沿一;12a2、螺纹孔二;12b、伸缩部;12b1、挡沿二;12b2、螺纹孔一;13、带动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包括结构尺寸相同的上矫正件1和位于下方的下矫正件2,上矫正件1或下矫正件2包括呈长方形框状的基框3,基框3两侧内壁上分别固连有呈块状的限位块一4和限位块二5,限位块一4和限位块二5 的一端固连在基框3两侧内壁上,限位块一4和限位块二5的另一端具有凹陷的弧形部一4a,限位块一4和限位块二5之间具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固连在基框3上下内壁之间的连接块6,连接块6的两端分别固连在基框3上下内壁上,连接块6的两侧面上均固连有水平设置的呈圆柱形的固定柱7,固定柱7的一端固连在连接块6上,固定柱7上具有螺纹且螺纹连接有呈圆环形内壁具有螺纹的螺环8,螺环8的一端面上固连有转动管9,转动管9的一端固连在螺环8上,固定柱7能够进入转动管9内,转动管9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管9上,连接管10的另一端固连有呈块状的限位块三 11,限位块三11的一端固连在连接管10上,限位块三11的另一端具有凹陷的弧形部二11a,限位块三11两侧沿基框3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基框3,上矫正件1和下矫正件2之间连接有若干根伸缩杆12,固定柱7,螺环8,转动管9和连接管10同轴设置。本矫正固定组件的大致使用过程如下:病人将双脚伸入限位块一 4与限位块三11之间以及限位块二5和限位块三11之间,上矫正件1作用病人小腿靠近膝盖处,下矫正件2作用病人的脚踝处,根据病人为外八或内八旋转对应的螺环8,使上矫正件1的限位块之间实现锁紧或远离,当病源为外八字时,调节上矫正件1的螺环8使限位块一4与限位块三11之间,以及限位块二5与限位块三11之间的距离缩短,使两腿在膝盖处打开,调节好后再调节下矫正件2上的螺环8至合适的位置,当病源为内八字时,应当首先调节下矫正件2的螺环8使限位块一4与限位块三11之间,以及限位块二5与限位块三11之间的距离缩短,然后再调节上矫正件1上的螺环8至合适的位置。通过伸缩杆12能够实现上矫正件1和下矫正件2之间的距离调节,适用于不同年龄病人的小腿长度,调节方便,稳定性强,适用性广。

转动管9的一端端部内壁具有呈环形的环槽9a,连接管10 的一端外壁固连有呈环形的卡沿10a,卡沿10a位于环槽9a内。卡沿10a位于环槽9a内,实现连接管10与转动管9的转动连接且轴向限位。伸缩杆12包括呈长方形的固定部12a和伸缩部12b,固定部12a的下端固连在下矫正件2的基框3上,固定部12a内为空腔上端为开口且上端端部内壁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一12a1,伸缩部12b的上端固连在上矫正件1的基框3底部,伸缩部12b 的下端端部外壁固连有呈框状的挡沿二12b1,挡沿二12b1位于固定部12a内,伸缩部12b上具有若干个竖直分部的螺纹孔一 12b2,固定部12a上具有螺纹孔二12a2。通过挡沿一12a1和挡沿二12b1实现伸缩杆12的伸缩功能,且通过螺纹孔一12b2和螺纹孔二12a2实现固定部12a和伸缩部12b之间的固定。伸缩杆 12的数量为两根且两伸缩部12b之间具有“冂”形的带动架13,带动架13的两端分别固连在两伸缩部12b上。通过带动架13实现伸缩杆12之间的同步运动。限位块三11的两侧具有凸出的滑接条11b,基框3内壁对应处具有沿长度方向开设的滑接槽3a,滑接条11b位于滑接槽3a内。通过滑接条11b和滑接槽3a实现限位块三11与基框3之间的滑动连接,限制限位块三11的轴向转动。

本儿科临床矫正固定组件稳定性强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年龄的儿童患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