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固定组件的新能源汽车通信电缆.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中布置线束以向电子装置传输所期望的电力和信号。由于其分布范围广,用电功率大,相应的电压也高,对于线束的耐高压和耐高温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大功率电器所带来的电磁辐射也较大,较大的电磁辐射对于汽车内一些精密部件会带来极大的影响,对于线束的耐高压、耐高温以及辐射屏蔽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现有的新能源汽车通信电缆一般不带有固定组件,有时需要借助工具与汽车内部组件进行固定连接,不但不便于安装,且容易活动。
因此,针对以上方面,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固定结构、具备三层缓冲防护结构、抗变形能力强、有利于延长电缆整体线路使用寿命、便于生产与组装的带有固定组件的新能源汽车通信电缆,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固定组件的新能源汽车通信电缆,由绝缘护套、导体、四个缓冲区域以及固定卡扣组成,所述绝缘护套内部中心处设置硬质支撑体并且该硬质支撑体外边缘设置四个阻燃颗粒层,每个阻燃颗粒层均与对应的阻燃通道连通;所述绝缘护套由中心套体与两个扇形套体组成,这两个扇形套体或其中一个扇形套体内部设置导体,该导体外表面覆盖一层半导体屏蔽层,该半导体屏蔽层外围均匀设置若干铜带屏蔽层,所述导体外部两侧分别设置一根抗拉伸线缆;
所述绝缘护套外部两侧分别增设一个固定卡扣并且每个固定卡扣外边缘设置外绝缘层,该固定卡扣中心部位开设固定孔位;每个扇形套体与中心套体相接处设置两个缓冲区域,每个缓冲区域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弹力外层、橡胶绝缘层、弹力隔离网,其中的弹力隔离网与对应一侧的阻燃通道相接。
每个固定卡扣外边缘设置外绝缘层。
所述抗拉伸线缆由内至外依次由支撑柱、外护套、隔离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固定组件的新能源汽车通信电缆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通信电缆外部增设固定卡扣,便于与汽车内部进行固定连接,同时在扇形区域外侧设置缓冲区域,可使在电缆发生折弯状态时,三层缓冲区域能够缓解折弯时产生的压力,弹力外层、橡胶绝缘层、弹力隔离网组合形成三层防护网;
(2)通过设置缓冲区域的弹力隔离网并且通过阻燃通道与护套内部的阻燃颗粒层相连通,能够在发生燃烧或高温状态时,使阻燃颗粒起到基本的阻燃作用;
(3)导体外部配有铜带屏蔽层,以确保导体屏蔽性能;
(4)该结构可满足多芯结构的电缆,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技术。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有固定组件的新能源汽车通信电缆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带有固定组件的新能源汽车通信电缆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
1、绝缘护套;2、导体;3、半导体屏蔽层;4、铜带屏蔽层;5、抗拉伸线缆;6、弹力外层;7、橡胶绝缘层;8、弹力隔离网;9、硬质支撑体;10、阻燃颗粒层;11、阻燃通道;12、固定卡扣;13、外绝缘层;14、固定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带有固定组件的新能源汽车通信电缆,由绝缘护套1、导体2、四个缓冲区域以及固定卡扣12组成,所述绝缘护套1内部中心处设置硬质支撑体9并且该硬质支撑体9外边缘设置四个阻燃颗粒层10,每个阻燃颗粒层10均与对应的阻燃通道11连通;
相应地,所述绝缘护套1由中心套体与两个扇形套体组成,这两个扇形套体或其中一个扇形套体内部设置导体2,该导体2外表面覆盖一层半导体屏蔽层3,该半导体屏蔽层3外围均匀设置若干铜带屏蔽层4;同时,所述导体2外部两侧分别设置一根抗拉伸线缆5,该抗拉伸线缆5由内至外依次由支撑柱、外护套、隔离层组成;
相应地,所述绝缘护套1外部两侧分别增设一个固定卡扣12并且每个固定卡扣12外边缘设置外绝缘层13,该固定卡扣12中心部位开设固定孔位14;
相应地,每个扇形套体与中心套体相接处设置两个缓冲区域,每个缓冲区域由外向内依次设置弹力外层6、橡胶绝缘层7、弹力隔离网8,所述弹力外层6、橡胶绝缘层7、弹力隔离网8均为弧面结构,其中的弹力隔离网8与对应一侧的阻燃通道11相接。
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