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379发布日期:2018-07-03 23:25阅读:974来源:国知局
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



背景技术:

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是脊柱外科治疗脊柱各类疾病的一种常用手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多由椎弓根螺钉、矫形棒和锁紧器组成。最常用的锁紧器是螺母结构,使用螺母进行锁紧后,椎弓根钉棒系统在脊柱后路形成的矫形系统是一种无弹性、无动态应力的固定,导致骨折处愈合慢、疗效差、治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能够产生动态应力的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应用于脊柱伤病的矫形可提高骨折或伤病愈合速度及治愈率。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措施:

一种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包括矫形棒、椎弓根钉和锁紧器,椎弓根钉与矫形棒间通过锁紧器固定,其特征是所述椎弓根钉为超长椎弓根钉,超长椎弓根钉的尾部位于皮肤下方,椎弓根的表面与矫形棒的连接处有20-30mm的距离,锁紧器包括锁套、锁块、螺母以及固定栓,锁套的上部外壁设有与螺母配合的螺纹,中部设有万向球结构,椎弓根钉插入锁套中,锁块上设置有锁套安装孔和矫形棒安装孔,矫形棒插入矫形棒安装孔中经固定栓与锁块锁定,锁套插入锁套安装孔中,旋转件和螺母依次套装在锁套外,旋转件与锁块啮合,螺母与锁套固定在一起。

所述锁套安装孔底端设置有与万向球结构配合的球窝。

所述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采用钛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中锁套与椎弓根钉过渡配合后与锁块固定,旋转件可以带动锁套以及椎弓根钉运动,使超长椎弓根钉在体重的作用下有一定的弹性,在前方固定的椎体应力在行走过程中是不断的变化,固定椎应力变化,传递给椎弓根尾部,20-30mm长椎弓根尾部与矫形棒固定点形成的微动,这些微动使骨折端的应力在可控范围内不断变化,变化的应力产生变化的正弦波电生理效应,刺激骨折或损伤骨折愈合更快,提高了愈合质量。将椎弓根钉尾长度设置在20-30mm的范围内,有效地控制了椎体应力变化而产生的微动,从而控制了动态幅度,并且严格控制了复位脊柱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矫形棒、椎弓根钉和锁紧器连接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应用示意图。

图中,1矫形棒,2椎弓根钉,3锁紧器,31锁套,31a万向球结构,32锁块,32a锁套安装孔,32b矫形棒安装孔,33旋转件,34螺母,35固定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柱后路内固定钉棒系统,包括矫形棒1、椎弓根钉2和锁紧器,椎弓根钉2与矫形棒1间通过锁紧器3固定。椎弓根钉2为超长椎弓根钉2,超长椎弓根钉2的尾部位于皮肤下方,椎弓根的表面与矫形棒1的连接处有20-30mm的距离(即图4中h所示的距离),锁紧器包括锁套31、锁块32、螺母34以及固定栓35,锁套31的上部外壁设有与螺母34配合的螺纹,中部设有万向球结构,椎弓根钉2插入锁套31中,锁块32上设置有锁套安装孔32a和矫形棒安装孔32b,矫形棒1插入矫形棒安装孔32b中经固定栓35与锁块32锁定,锁套31插入锁套安装孔32a中,旋转件33和螺母34依次套装在锁套31外,旋转件33与锁块32啮合,螺母34与锁套31固定后,可拉紧锁套31使锁套31与锁块32的万向球结构31a牢靠。锁套安装孔32a底端设置有与万向球结构31a配合的球窝。

使用时,将椎弓根钉2固定到脊柱后将锁套31套到椎弓根钉2外部,调整好位置,然后将锁块32套装在锁套31外,这样球结构就形成了,再依次组装旋转件33和螺母34,先不旋紧螺母34,椎弓根钉2安装数量视情况而定,所有椎弓根钉2安装到位后插入矫形棒1,调整好位置,锁紧螺母34固定住万向结构,用固定栓35将矫形棒1与锁块32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