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气气囊压力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2618发布日期:2018-10-12 22:13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器具,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气囊压力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对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定时监测气囊压力是护理人员每日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针对经口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气囊压力的管理是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气管插管的气囊有两个作用:一是维持气道的密闭性,保证有效的通气;二是避免口腔分泌物、胃内容物误入下呼吸道,保持下呼吸道的相对清洁,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机械通气的患者声门下与气管插管气囊间的间隙常有污染的分泌物存留,易造成细菌滋生,当气囊压力过低,不能保证有效气道封闭环境时,气囊上面积聚的分泌物可流入下呼吸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目前临床上监测气囊压力的方法为,使用囊压表进行监测。将囊压表与插管指示球囊外侧连接口处连接,监测套囊压力。然后临床工作中发现,每次监测气囊压力后都会使套囊内的压力较前减少,考虑此种现象与球囊外侧接口为单项阀门有关,在分离接口与囊压表的过程中,使单向阀门不能完全闭合,使气囊内部分气体随囊压表的撤离而流失,而不能保证充足的气囊压力,此种插管球囊结构上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气气囊压力监测装置,在每次监测囊压后仍能使插管维持恒定的气囊压力,而防止因每次机械监测操作而使插管指示球囊内压力外泄,也避免因临床护理人员手捏插管指示球囊时而使气体经外侧单项阀外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防漏气气囊压力监测装置,包括插管指示球囊,所述插管指示球囊连接有双向通气阀;所述双向通气阀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端和第二接口端,所述第一接口端和所述第二接口端之间的连通与否由设置在两者之间的驱动机构进行控制;所述双向通气阀的第一接口端连接于所述插管指示球囊的外侧连接口,第二接口端用于连接囊压表的气口。

所述双向通气阀的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囊压表与所述双向通气阀的第二接口端连接后使所述双向通气阀打开,且用于在所述囊压表与所述双向通气阀的第二接口端分离前使所述双向通气阀关闭。

所述驱动机构为手柄、手轮、杠杆或链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人工气道的患者,包括经鼻/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需要定时监测气囊压力值的情况;不仅在每次使用囊压表监测气囊压力时,能够有效维持插管指示球囊内的恒定压力,并且在监测压力后通过操作双向通气阀的驱动机构,可以使插管指示球囊密闭而保持压力稳定,从而有效预防气体外泄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了气道的密闭性,防止囊上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最终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漏气气囊压力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向通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管指示球囊,2:囊压表,3:双向通气阀,301:第一接口端,302:第二接口端,30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效果,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漏气气囊压力监测装置,该装置是在插管指示球囊1与囊压表2之间连接一个能够人工控制开关的双向通气阀3。

结合图2所示,双向通气阀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接口端301和第二接口端302,第一接口端301和第二接口端302之间的连通与否由设置在两者之间的手柄303进行控制。手柄303作为控制双向通气阀3开关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还可以采用手轮、杠杆或链轮等。

双向通气阀3的第一接口端301连接于插管指示球囊1的外侧连接口,第二接口端302连接于囊压表2的气口,从而使双向通气阀3将插管指示球囊1与囊压表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防漏气气囊压力监测装置,其使用过程如下:

1、危重患者置入气管插管后,将气管插管调节至适当刻度;插管指示球囊1的外侧连接口处连接有双向通气阀3,双向通气阀3的第一接口端301插接在插管指示球囊1的外侧连接口上,此时双向通气阀3为关闭状态;

2、需要监测囊压时,将囊压表2与双向通气阀3的第二接口端302相连接,通过转动双向通气阀3的手柄303将第一接口端301与第二接口端302之间的通道打开,使囊压表2与插管指示球囊1相通;

3、利用囊压表2监测插管指示球囊1内的恒定压力;

4、监测结束后,通过转动双向通气阀3的手柄303将第一接口端301与第二接口端302之间的通道关闭,使囊压表2与插管指示球囊1处于不相通的状态,再把囊压表2从双向通气阀3的第二接口端302拧开,将囊压表2与双向通气阀3分离。此过程中,由于插管指示球囊1内气体处于封闭状态,因此不会因囊压表2的分离而使气体外泄。

通过上述过程可知,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维持恒定有效的囊压,保证了患者气道封闭的密闭性,可有效防止囊上积聚的分泌物流入下呼吸道,从而预防了患者肺炎肺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不必要的痛苦。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的具体变换,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