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9286发布日期:2018-09-11 20:3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针筒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针筒通常与注射器配套使用,针筒内装有液体,针筒与注射器连接,注射器推动针筒内液体实现注射。

现有的动力注射器在针筒的装载和释放方面具有设计上存在使用不方便的问题,其可影响针筒安装到动力注射器和/或被保持在动力注射器内的方式,其设计不方便性可使得用户(诸如医疗提供者)执行装载和释放的方式复杂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针筒连接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法兰和夹持法兰,所述夹持法兰靠近所述针筒连接端的尾端,所述限位法兰外圈呈椭圆形;

该装置包括有一注射头,所述注射头内顺序设置有外卡圈、中间板、内卡圈;所述外卡圈由上下设置的外卡圈上部和外卡圈下部组成;所述内卡圈由上下设置的内卡圈上部和内卡圈下部组成,且所述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与所述注射头间设置有弹性结构;

装载时,所述针筒插进所述注射头内,所述夹持法兰穿过所述外卡圈、中间板后顶开所述内卡圈,所述内卡圈上部上移、内卡圈下部下移;所述夹持法兰穿过所述内卡圈后,在所述弹性结构作用下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复位,所述夹持法兰的侧面压在所述内卡圈侧面上,所述限位法兰的侧面压在所述中间板上,所述针筒轴向定位;此时,所述外卡圈上部与外卡圈下部不动,所述外卡圈上部与外卡圈下部围成的外卡圈的内圈呈与所述限位法兰外圈匹配的椭圆形,所述限位法兰陷进所述外卡圈的椭圆形内圈内;

释放时,转动所述针筒,所述限位法兰推动所述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上下张开,所述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通过连接件分别带动所述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上下张开;所述内卡圈张开,所述夹持法兰外移脱离所述内卡圈,完成针筒释放;同时限位法兰脱离所述外卡圈,在所述弹性结构的作用下,所述内卡圈、外卡圈复位。

较佳地,所述限位法兰外圈长半轴与短半轴的差值大于所述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可移动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夹持法兰背向所述限位法兰的侧面为第一斜面,所述内卡圈的内圈上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夹持法兰顶开所述内卡圈时,所述第一斜面沿所述第二斜面滑动。

较佳地,所述外卡圈的内圈背向所述中间板的一侧设置有倒角。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包括有设置在所述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朝向所述中间板一侧侧面上的凸台,所述中间板上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让位孔,所述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上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让位孔,所述凸台穿过所述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且所述凸台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上下移动。

较佳地,装载前,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让位孔里侧,靠近所述第二让位孔的外侧。

较佳地,所述夹持法兰的外圈呈圆形。

较佳地,所述中间板的中心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夹持法兰的外径,小于所述限位法兰外圈的长轴长度。

较佳地,所述注射头朝向所述注射筒的一侧上设置有限位台阶孔,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台阶孔相通的滑槽,所述外卡圈、中间板、内卡圈安装在所述滑槽内。

较佳地,还包括有一导套,用于所述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与注射器的连接。

较佳地,所述导套一端连接所述注射头,另一端连接注射器;所述导套轴向设置有一导套内孔,所述导套内孔与所述内卡圈连通,所述针筒连接端的尾部穿过所述内卡圈后伸进所述导套内孔内。

较佳地,所述导套内孔与所述针筒连接端尾部的外侧壁之间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法兰和夹持法兰,所述夹持法兰靠近所述针筒连接端的尾端,所述限位法兰外圈呈椭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法兰背向所述限位法兰的侧面为一斜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只需要通过转动针筒,就可以将设有特殊结构的注射针筒快速装载到该装置上并可快速取下,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紧凑;且针筒与装置之间的连接稳定,不易晃动,从而实现了与注射器之间稳定连接。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注射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注射针筒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卡圈上部和外卡圈下部围成的内圈呈椭圆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注射头背部的结构示意;

图7为未装载时外卡圈上的凸台与中间板上的第一让位孔、内卡圈上的第二让位孔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8为开始装载时针筒及注射头间的示意图;

图9为装载过程中夹持法兰顶开内卡圈的示意图;

图10为装载过程中,夹持法兰顶开内卡圈至最大位置时注射头背面示意图;

图11为装载过程中,夹持法兰顶开内卡圈至最大位置时外卡圈上凸台与中间板上的圆形通孔、内卡圈上第二让位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为针筒装载完成后各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注射针筒装载完成后针筒及快速装载和释放装置的正视图;

图14为注射针筒装载完成后注射头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注射针筒装载完成后外卡圈与限位法兰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6为释放注射针筒时针筒旋转至最大位置的示意图;

图17为释放注射针筒时外卡圈与限位法兰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8为释放注射针筒时,针筒旋转至最大位置,注射头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释放注射针筒时,针筒旋转至最大位置,各部件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0为释放注射针筒时,针筒旋转至最大位置,外卡圈上的凸台、中间板的圆形通孔、内卡圈上的第二让位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参照图1-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针筒与该装置连接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法兰101和夹持法兰100,其中夹持法兰靠近注射筒1连接端的尾端,限位法兰101的外圈呈椭圆形;该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包括有一注射头2,注射头2内顺序设置有外卡圈3、中间板4、内卡圈6;外卡圈3由上下设置的外卡圈上部和外卡圈下部组成;内卡圈6 由上下设置的内卡圈上部和内卡圈下部组成,且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与注射头间设置有弹性结构。

针筒1装载时,针筒的尾端以任意方向插进注射头2内,夹持法兰100穿过外卡圈3、中间板4后顶开内卡圈6,使得内卡圈上部上移、内卡圈下部下移;夹持法兰100穿过内卡圈6后,在弹性结构作用下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复位,且夹持法兰100的侧面(夹持法兰平面1002)压在内卡圈6侧面上,限位法兰101的侧面压在中间板4的侧面上,针筒1轴向定位;此时,外卡圈上部与外卡圈下部位置保持不动,外卡圈上部与外卡圈下部围成的外卡圈的内圈呈与限位法兰外圈匹配的椭圆形,限位法兰101陷进外卡圈3的椭圆形内圈内;

针筒1释放时,转动针筒1,由于限位法兰101的外圈1011与外卡圈3的内圈 301呈相匹配的椭圆形,当限位法兰101转动的时候,限位法兰101推动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上下张开,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通过连接件分别带动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上下张开;内卡圈6张开,夹持法兰100能够外移脱离内卡圈,即实现了针筒的释放,同时限位法兰101也外移脱离外卡圈3,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内卡圈、外卡圈复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只需要通过转动针筒,就可以将设置有限位法兰、夹持法兰的针筒快速装载到该装置上并可快速取下,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紧凑;且针筒与装置之间的连接稳定,不易晃动,从而实现了与注射器之间稳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6、7、8,注射头2的外形呈一矩形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注射头2整体也可呈圆盘状等,此处不做限制。注射头2朝向针筒1的侧面上设置有圆形的限位台阶孔201,限位台阶孔201用于针筒1插入该装置;注射头2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一与限位台阶孔201相通的滑槽200,外卡圈3、中间板4 和内卡圈6均顺序竖直设置在该滑槽200内;在本实施例中,外卡圈3、中间板4 和内卡圈6的外形与滑槽200相匹配,以便于直接卡在滑槽200内以及竖直方向上的限位;外卡圈3、中间板4和内卡圈6竖直设置且侧面相贴,同时在滑槽侧面、弹性结构的共同作用下保证了外卡圈3、中间板4和内卡圈6的初始位置;外卡圈 3、中间板4和内卡圈6的内圈还与限位台阶孔201位于同一轴向上,针筒的端部穿过限位台阶孔201后插进外卡圈3、中间板4和内卡圈6的内圈内。

在本实施例中,外卡圈3、内卡圈6主要通过连接件在滑槽中联动的,连接件包括设置在外卡圈朝向中间板4一侧侧面上的凸台303。

具体的,结合图1和图7,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朝向中间板4的侧面上分别至少设置有一个凸台303;中间板4上与凸台303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让位孔 400,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上与凸台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第二让位孔602,凸台303依次穿过第一让位孔400、第二让位孔602;内卡圈上部的顶部与滑槽200 顶部之间设置有弹性结构5,内卡圈下部的底部与滑槽200底部之间也设置有弹性结构5;其中,弹性结构5具体可采用弹簧等方式实现,此处不做限制。

在针筒装载前,凸台靠近第一让位孔400里侧(即靠近轴心的一侧),同时靠近第二让位孔602的外侧(即远离轴心的一侧),如图7中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凸台303与第一让位孔400、第二让位孔602的配合设置,从而使得在装载时,内卡圈6张开时不会带动外卡圈3移动,使得外卡圈3的位置保持不动,在释放时,外卡圈3张开又能够带动内卡圈6张开。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让位孔400、第二让位孔602呈竖向的条状结构,为凸台303提供在第一让位孔400、第二让位孔602内移动的空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稳定的上下移动,外卡圈上部侧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台,外卡圈下部侧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凸台,第一让位孔、第二让位孔的设置数目以及设置位置也与凸台相对应,如图1中所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上也可分别只设置有一个凸台,也可分别设置有多个凸台,此处均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法兰101的外圈1011为椭圆形的,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围成的内圈301在装载前以及装载后与限位法兰101的外圈是相匹配的,而且,限位法兰101外圈长半轴与短半轴的差值大于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可移动的距离,这样既能够保证装载时限位法兰101刚好陷进外卡圈3的内圈内,释放时限位法兰101转动又能够推动外卡圈张开。

其中,在装载前以及装载后,限位法兰的外圈1011可与外卡圈的内圈301相贴,也可间隔一定距离,此处不做限制,只要在限位法兰101转动的时候能够推开外卡圈即可。

其中,外卡圈的内圈背向中间板4的一侧还设置有倒角302,如图5、图7中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倒角302的设置,从而使得限位法兰101更易嵌入到外卡圈的内圈内。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法兰100的外圈100呈圆形,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围成的内圈移动方向上的最大距离,在初始情况下小于夹持法兰100外圈的直径,以便内卡圈的侧面与夹持法兰的侧面相贴进行轴向限位。

其中,夹持法兰100背向限位法兰101的侧面为第一斜面1001,内卡圈6的内圈上设置第二斜面600,夹持法兰100顶开内卡圈6时,第一斜面1001沿第二斜面 600滑动,如图9中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斜面1001、第二斜面600的配合设置,从而在装载时使得夹持法兰100更易顶开内卡圈6。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板4的中心设置有圆形通孔;圆形通孔的直径大于夹持法兰100的外径,以便于夹持法兰100穿过中间板4,同时圆形通孔的直径小于限位法兰101外圈的长轴长度,从而使得限位法兰101的侧面在装载好后能够压在中间板4的侧面上,实现轴向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实现针筒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还包括有一导套7,用于该装置与注射器间的连接。

具体得,导套7一端连接注射头,另一端连接在注射器上;导套7轴向设置有一导套内孔700,导套内孔700与内卡圈6同轴连通,针筒1连接端的尾部穿过内卡圈6后伸进导套内孔700内;进一步的,导套内孔700与针筒连接端尾部的外侧壁(即图2中所示的针筒外圆面102)之间间隙配合,从而减少针筒1径向晃动,保证了连接的稳定性。

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如下:

1、装载过程

参照图8-15,针筒1任意方向插进注射头1内,夹持法兰100穿过外卡圈3、中间板4后,夹持法兰100一侧的第一斜面1001接触内卡圈6内圈上的第二斜面 600,针筒1继续前移并推动内卡圈的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上下张开,从而便于夹持法兰100穿过内卡圈6,同时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上下移动压缩弹性结构5;此过程中,由于内卡圈6上第二让位孔602的设置,为外卡圈4上的凸台303预留活动空间,使得外卡圈4在此过程中位置保持不变;

当限位法兰101的侧面1012与外卡圈3的侧面301接触时,任意方向转动针筒 1直至限位法兰101陷入到外卡圈3围成的椭圆形的内圈内;限位法兰101陷进外卡圈3内后,外卡圈3的内圈301抱紧限位法兰101的外圈1011,限位法兰101的侧面1012压在中间板4的侧面上,从而实现了针筒1轴向上一个方向上的限位;

限位法兰101伸进外卡圈3内后,夹持法兰100脱离内卡圈6,在弹性结构5回复弹力的作用下,内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复位抱紧针筒1的外圆面,内卡圈6 位于夹持法兰100和限位法兰101之间;夹持法兰100朝向限位法兰101的侧面 1002为平面,侧面1002压在内卡圈6的侧面601上,从而实现了针筒1轴向上另一个方向上的限位;同时,针筒1连接端的尾部伸进导套内孔700内,并间隙配合;针筒1的装载过程完成。

2、释放过程

参照图16-20,任意方向转动针筒1,限位法兰101长半轴端推动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上下张开;当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张开的过程中,凸台303的外平面3031压着第二让位孔602的外平面6021,从而带动内卡圈上部上移、外卡圈下部下移,使得内卡圈6上下张开,同时弹性结构5再次被压缩;

内卡圈6张开后,内卡圈6的侧面1002脱离内卡圈6的侧面601,轴向向外拔出针筒1,完成针筒1的释放;

针筒1释放后,在弹性结构5回弹力的作用下,内卡圈6复位,同时通过凸台 303带动外卡圈3一起复位,以便下次使用。

实施例2

如图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针筒,针筒用于与注射器连接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限位法兰101和夹持法兰100,夹持法兰100靠近针筒连接端的尾端,限位法兰101外圈呈椭圆形。

其中,针筒通过一快速装载和释放的装置与注射器实现连接,该快速装载和释放的置直接安装在注射上,针筒通过限位法兰和夹持法兰实现与该装置的装载或释放。

该装置包括有一注射头,注射头内顺序设置有外卡圈、中间板、内卡圈;外卡圈由上下设置的外卡圈上部和外卡圈下部组成;内卡圈由上下设置的内卡圈上部和内卡圈下部组成,且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与注射头间设置有弹性结构。针筒上的夹持法兰用于与内卡圈配合试下针筒装载后的夹持固定固定,限位法兰用于与中间板配合实现针筒装载后的轴向限位,且限位法兰101通气椭圆形的外圈结构与外卡圈配合实现针筒的快速释放。

具体的,装载时,针筒插进注射头内,夹持法兰穿过外卡圈、中间板后顶开内卡圈,内卡圈上部上移、内卡圈下部下移;夹持法兰穿过内卡圈后,在弹性结构作用下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复位,夹持法兰的侧面压在内卡圈侧面上,限位法兰的侧面压在中间板上,针筒轴向定位;此时,外卡圈上部与外卡圈下部不动,外卡圈上部与外卡圈下部围成的外卡圈的内圈呈与限位法兰外圈匹配的椭圆形,限位法兰陷进外卡圈的椭圆形内圈内;

释放时,转动针筒,限位法兰推动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上下张开,外卡圈上部、外卡圈下部通过连接件分别带动所述内卡圈上部、内卡圈下部上下张开;内卡圈张开,夹持法兰外移脱离内卡圈,完成针筒释放;同时限位法兰脱离外卡圈,在弹性结构的作用下,内卡圈、外卡圈复位。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法兰背向限位法兰的侧面为一斜面,便于顺利撑开内卡圈。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其他具体形式实现而不脱离其本身的精神或范围。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限制为这些实施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作出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