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444发布日期:2019-02-12 21:39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具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轮椅。



背景技术:

对于高龄老人、中枢神经疾病及全身性衰竭以及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来说,轮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轮椅作为应用广泛的医疗护具,其安全性和便利性是用户考量实用性的重要指标。

生活中,轮椅常被手部尚能正常运动的病患,进行生活自理的工具之一,病患通过操控轮椅,可以便捷地移动,但现有技术中的轮椅大都只考虑了由护理人员来操控的功能,而忽视病患自行操控的安全性和便利性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轮椅,使得用户在自主操控轮椅后退时,更加方便,且安全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两个前轮、两个后轮、感应装置和后视镜;所述框架包括:滚轮支架组、靠背部、坐垫部和扶手部;所述前轮和所述后轮分别连接所述滚轮支架组,所述后视镜与所述扶手部连接,所述后视镜的镜面朝向和所述多功能轮椅的后退方向;所述感应装置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用于检测所述多功能轮椅的后方是否存在障碍物。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在扶手部上增设了后视镜,使坐在轮椅上的用户清楚了解到后方的情况,同时,还在轮椅框架上增设了感应装置,可以感知后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检测到障碍物时及时提醒用户。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充分考虑了坐在轮椅上的用户在自主操控轮椅时,需要及时避开后方的障碍物,保证后退时的安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后视镜具体包括:镜体和折叠机构,所述折叠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镜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扶手部。利用折叠机构实现后视镜可折叠,在不需使用后视镜时可将后视镜折起,节省空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装置设置的高度低于所述坐垫部。限定感应装置的位置更低,更符合容易撞到的障碍物的高度,使得检测范围更精准。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提醒装置为:声音提醒装置。进一步限定提醒装置为声音提醒装置,利用声音提醒用户,方便直接效果好。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中还包括一转轴,所述转轴分别连接所述靠背部和所述坐垫部,所述靠背部沿所述转轴转动,所述靠背部在转动时经过正坐位和平躺位。限定靠背部可以转动,使多功能轮椅可以快速变成可移动的床,便于患者在无法坐,只能平躺时使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还包括一对握把,所述握把连接在所述靠背部的背后,用于用户在推动所述多功能轮椅时抓握;所述握把中包含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最大长度和所述靠背部位于平躺位时,距离所述多功能轮椅的放置平面的高度相关。为握把增设伸缩杆,在轮椅变为床时提供支撑点,保持床的平衡。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前轮为万向轮。限定前轮为万向轮,便于多功能轮椅在移动时的转向。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功能轮椅还包括:坐垫,固定在所述框架的坐垫部之上;所述坐垫包括:便溺孔洞,和所述便溺孔洞上设置的可抽出隔板,用于露出或遮挡所述便溺孔洞;所述便溺孔洞的下方设有便桶。利用便溺孔洞和隔板的组合,使得多功能轮椅的坐垫同时兼顾坐位和便盆的功能,同时可抽出隔板的设计更利于患者自行操作。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功能轮椅还包括:倒置结构的折叠伞,所述坐垫部的侧面设有突出的圆环部;所述折叠伞的伞柄插于所述圆环部中。新增折叠伞,便于患者在雨天户外使用多功能轮椅,同时,倒置结构的折叠伞使得伞在打开时不会触碰到患者面部,保证患者的安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多功能轮椅还包括:折叠式桌板,所述桌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扶手部上,所述折叠式桌板利用一水平轴和所述扶手部连接,所述折叠式桌板在打开时,可沿所述水平轴转动;所述桌板的上表面设有条形凹槽。进一步限定轮椅上还设有折叠式桌板,且桌板上设有条形凹槽,便于放置餐具文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8a至图8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中折叠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多功能轮椅。其结构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框架、两个前轮2、两个后轮3、踏板4、感应装置5、提醒装置 (图上未示出)和后视镜6。

本实施方式中的框架包括:滚轮支架组11、靠背部12、坐垫部13和扶手部14。其中,前轮2和后轮3分别连接滚轮支架组11,具体的说,滚轮支架组11中包括四个支架,分别连接两个前轮2和两个后轮3。前轮2可以为万向轮,便于轮椅的转向,便于患者自行操控万向轮;后轮3的直径比前轮 2大,更好地保持轮椅推动时的平稳性。另外,框架还包括一对握把16,连接在靠背部12的背后,便于用户在推动多功能轮椅时抓握。

后视镜6与扶手部14连接,后视镜6的镜面朝向和多功能轮椅的后退方向,使患者用做观察轮椅背后的情况。后视镜6可以具体包括:镜体61 和折叠机构62,折叠机构62的一端连接镜体61,另一端和扶手部14连接,在折叠机构收起时,镜体靠近扶手部14,尤其是镜面可以朝向扶手部14,在折叠机构展开时,镜体远离扶手部14,类似汽车的后视镜6。

感应装置5设置于框架上,用于检测多功能轮椅的后方是否存在障碍物。提醒装置与感应装置5连接,用于在感应装置5检测到障碍物时,对用户发出提醒信号。具体的说,感应装置5可以低于坐垫部13,由于容易被忽视的障碍物一般高度较低,所以将感应装置5的位置设置得低一些,可以更准确地限定感应范围,保证感应准确。更具体的说,本实施方式中的感应装置5 可以为距离感应器。

具体的说,提醒装置可以是声音提醒装置,可以设置在扶手部14下方,扶手部14下方位置的声音更易于被患者听到。更具体的说,提醒装置还可以设置为在多功能轮椅进行倒车时,自动播放倒车提醒的音频。

另外,感应装置5设置的高度可以低于坐垫部13。当然,提醒装置可以包括其他提醒装置,比如光亮提醒装置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一提的是,感应装置5和提醒装置可以利用固定在靠背部12的电池7供电,电池7可以是可充电的蓄电池。

进一步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还可以包括:坐垫8,如弹性坐垫,固定在框架的坐垫部13之上。具体的说,如图2和图3所示,坐垫包括:便溺孔洞82,和便溺孔洞82上设置的可抽出隔板81,用于露出或遮挡便溺孔洞82。同时,便溺孔洞的下方设有便桶(图上未示出),如桶式便桶,具体的说,坐垫部13可以包括用于架设便桶的便桶架。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中的坐垫可以分为两块,一块为带便溺孔洞82的U型垫,一块为可抽出隔板81垫,两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块方形垫,由于只需抽出,而不需拿起整个坐垫,更便于患者自行操作。

还需要说明的是,踏板4和框架的坐垫部13连接,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如30度,便于患者搁放脚部。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还包括:折叠式桌板10,桌板10的一端固定于扶手部14上,折叠式桌板10利用一水平轴和扶手部14 连接,折叠式桌板10在打开时,可沿水平轴转动;可转动桌面可以保证用户在不同使用场合,使用不同的倾斜角度,如在吃饭时,需要水平,在读书时,需要倾向大约60度,在写字时,需要倾向大约15度。另外,桌板10的上表面设有条形凹槽。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还具有约束带(图上未示出),约束带可以是现有常见的两点式约束带,还可以是更为安全的五点式约束带,当需要快速推着患者移动时,利用五点式约束带为患者固定,将更为安全。

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在扶手部14 上增设了后视镜6,使坐在轮椅上的用户清楚了解到后方的情况,同时,还在轮椅框架上增设了感应装置5,可以感知后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在检测到障碍物时及时提醒用户。可见,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充分考虑了坐在轮椅上的患者对轮椅的自主操控,特别以患者的角度,设计了在自主操控时更为便利的功能,提供了丰富的细节。其中,患者自主控制轮椅后退时可以及时避开后方的障碍物,保证后退时的安全。另外,利用折叠机构实现后视镜6可折叠,在不需使用后视镜6时可将后视镜6折起,节省空间。再者,限定感应装置5的位置更低,更符合容易撞到的障碍物的高度,使得检测范围更精准。另外,利用便溺孔洞和隔板的组合,使得多功能轮椅的坐垫同时兼顾坐位和便盆的功能,同时可抽出隔板的设计更利于患者自行操作。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还进一步限定轮椅上还设有折叠式桌板,且桌板上设有条形凹槽,便于放置餐具文具。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多功能轮椅。第二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靠背部可转动,使得多功能轮椅转换为简易床,丰富多功能轮椅的应用场景。

具体的说,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框架中还包括一转轴17,转轴分别连接靠背部12和坐垫部13,靠背部12沿转轴转动,靠背部12在转动时经过正坐位和平躺位。更具体的说,踏板4也可以转动至和坐垫部13 同高的位置。

更具体的说,框架的握把16连接在靠背部12的背后,用于用户在推动多功能轮椅时抓握;握把16中包含伸缩杆161,伸缩杆161的最大长度和靠背部12位于平躺位时,距离多功能轮椅的放置平面的高度相关,如在靠背部 12位于平躺位时,伸缩杆可以伸长到地面,支撑靠背部1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多功能轮椅。第三实施方式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中新增了倒置结构的折叠伞,便于患者在户外使用。

具体的说,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功能轮椅还包括:倒置结构的折叠伞9,坐垫部13的侧面设有突出的圆环部17;折叠伞的伞柄插于圆环部中。可见,折叠伞可以在使用时插于圆环部中,无需患者手持伞柄。

更具体的说,倒置结构的折叠伞的结构可以如图8a至图8c所示,三幅图分别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折叠伞从收起至打开的过程,其中伞柄91即可用于插于圆环部中。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