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腹带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7228发布日期:2018-06-28 01:3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造口腹带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造口腹带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造口人群数量已超过一百万例,接受造口手术后的病人会出现各类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方面的问题,其中造口旁疝就是较为突出的远期造口外科并发症之一。造口手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较高,目前一般在手术后半年到两年期间会有加大比例发生造口旁疝。更有医生认为,患者接受造口手术后,只要时间足够长,都可能会并发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发病的重要原因在于腹壁肌肉在造口手术中收到损伤,导致造口周围肌肉力量不平衡所致,这与肌肉神经中的电信号传输有很大关系。在造口远端,肌肉处于失神经状态,只有很微弱的神经电信号传递至该处肌肉,使得该处肌肉一直处于放松状态。在造口近端,肌肉神经在造口处中断,神经中的电信号在造口处累积,使得该处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导致造口近端肌肉收缩,形成造口旁疝。

目前造口腹带均为无源设备,利用腹带弹性对造口周围肌肉进行挤压,减缓肌肉的收缩,达到降低造口旁疝发生风险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仅仅只从机械角度着手,并未考虑到造口旁疝成因中由于神经电信号的影响导致近端肌肉持续紧张的原因,也即通过挤压缓解肌肉收缩并不能避免神经中的电信号在造口处累积,因此现有技术的造口腹带不能有效避免造口旁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造口腹带采用机械手段对造口周围肌肉进行挤压,减缓肌肉的收缩,并不能缓解神经中的电信号在造口处累积的缺陷,提供一种造口腹带及其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造口腹带,包括腹带本体,其特点在于,所述造口腹带还包括:

电极片组,所述电极片组包括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均设于所述腹带本体上;

控制器,包括第一电压输出接口和第二电压输出接口;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一电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接口与所述第二电极片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接口和第二电压输出接口用于分别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输出电压至人体造口周围的肌纤维,以与人体形成电压回路。

较佳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包括两个第一输出端;所述两个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接口和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接口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腹带本体上设有第一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

和/或,所述腹带本体上设有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所述控制器;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上设有第一电极片触点和第二电极片触点;所述第一电压输出接口通过第一电极片触点与所述第一电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压输出接口通过第二电极片触点与所述第二电极片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腹带本体上设有多组电极片组,所述多组电极片组呈阵列布置。

较佳地,任意两组电极片组之间的距离为2cm-3cm;

和/或,每组电极片组中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的距离为2cm-3cm;

和/或,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涂有导电凝胶。

较佳地,所述造口腹带还包括加热组件,设于所述腹带本体上;

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腹带本体。

较佳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热敷凝胶;

或,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源和电加热元件;

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还包括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

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电加热元件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造口腹带还包括磁体,所述磁体设于所述腹带本体上。

较佳地,所述磁体外部缠绕有感应线圈;

所述电源管理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三输出端;

所述感应线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三输出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造口腹带系统,其特点在于,所述造口腹带系统包括遥控器和如上所述的造口腹带,所述遥控器与所述造口腹带通信连接;

所述遥控器用于生成控制指令并发送至所述造口腹带;

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指令时输出电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造口周围的肌纤维上施加电刺激,通过电刺激减缓肌肉收缩,从而避免了肌肉神经中的电信号在造口处累积导致的肌肉持续紧张,进而避免了造口旁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造口腹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造口腹带的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造口腹带包括腹带本体1、电极片组2和控制器3。电极片组2包括第一电极片21和第二电极片22,第一电极片21和第二电极片22均设于腹带本体1上。具体的,可在腹带本体1上设置第一固定组件,以固定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其中,第一固定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插袋,电极片组插设于插袋中,且电极片组可随时从腹带本体上拆卸。控制器包括第一电压输出接口和第二电压输出接口,第一电压输出接口和第二电压输出接口分别与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电连接。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涂有导电凝胶(包括水凝胶和硅凝胶),使用过程中,将造口腹带围绕在腰腹部,使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位于造口周围的肌纤维上,并使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涂有导电凝胶的那面与肌肤接触。控制器通过第一电压输出接口和第二电压输出接口输出电压至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将电压施加在人体造口4周围的肌纤维上,通过两个电压输出接口的电压差对人体产生作用,此时控制器、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和人体形成电压回路,电压对造口周围的肌纤维形成电刺激,从而可使肌肉放松,避免肌肉神经中的电信号在造口处累积,进而能有效避免造口旁疝。控制器可以改变两个电压输出接口的电压差和方向,从而可以设置更多的模式,实现对肌纤维的刺激方式的多样化,避免了刺激方式的单一。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3还包括电源管理单元31,电源管理单元包括两个第一输出端,两个第一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压输出接口和第二电压输出接口电连接。控制器上设有一些功能性按钮,如电源开关、刺激强度、刺激方案等,用户则可通过控制器设置刺激强度、刺激方案,也即控制器输出的电压脉冲的幅值、时长及频率。电源管理单元则根据用户的设置来控制第一电压输出接口和第二电压输出接口输出的电压脉冲的幅值、时长以及频率。其中,电压脉冲的幅值大于0V,且小于100V。

本实施例中,腹带本体上可设有多组电极片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且使用过程中,多组电极片组呈阵列布置在造口周围。具体的,任意两组电极片组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cm-3cm。每组电极片组中的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cm-3cm。为了避免刺激电信号相互干扰,同一时刻,控制器向唯一一组电极片组输出电压。也即同一时刻,只有一组电极片组向肌纤维施加电刺激。当然,避免刺激电信号相互干扰的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选择抗电磁干扰的材料作为第一固定组件的材料实现,此时每组电极片组设于不同的第一固定组件中。

本实施例中,造口腹带还可通过加热组件实现热疗。加热组件设于腹带本体上,用于加热腹带本体。加热组件可通过有源和无源的方式实现。有源也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加热组件包括电源5和电加热元件6,电源可以是一次性电池,也可以是可充电电池。电源管理单元还包括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管理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源管理单元31的第二输出端与电加热元件6电连接,电源管理单元为电加热元件供电,从而实现热疗。无源也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在腹带本体上设置热敷凝胶以实现热疗。

本实施例的造口腹带还可实现磁疗,例如在腹带本体上设置磁体以达到磁疗效果。另外,还可在磁体外部的缠绕感应线圈7;此时电源管理单元还包括两个第三输出端;电源管理单元31的两个第三输出端分别与感应线圈7电连接,以为感应线圈供电,从而实现磁疗。

本实施例中,腹带本体上设有第二固定组件,用于固定控制器,控制器可随时从腹带本体上拆卸,且控制器与电极片之间的连接线放置于腹带本体内,从而控制器与腹带本体形成一体,以利于造口腹带携带。第二固定组件上设有第一电极片触点和第二电极片触点,第一电压输出接口通过第一电极片触点与第一电极片电连接,第二电压输出接口通过第二电极片触点与第二电极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造口腹带系统,所述造口腹带系统包括遥控器和本实施例中的造口腹带,遥控器与造口腹带通信连接,具体的,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用户可通过遥控器实时生成、修改控制指令并发送至造口腹带,控制器在接收到控制指令时输出电压。其中,控制指令可包括刺激强度、刺激方案、持续时间,若有多组电极片组,控制指令还可包括电极片组的刺激顺序等。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