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7225发布日期:2018-06-28 01:37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肘关节外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确切的说是肘关节外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肘部是前臂(肘与腕之间的部分)和上臂(手臂从肩到肘的部分)向外凸起的部分,日常生活中经常因意外状况而引起肘关节脱位、骨折、肌肉外伤、韧带肌脏损伤等肘部病症,在肘部病症治疗中通常需要将肘部关节固定,促进肘部病情的尽快治愈,并防止肘部活动力口重病情,避免二次伤害,目前肘关节固定通常采用石膏和骨科夹板予以固定。

上述结构的肘关节外固定操作繁琐,而且对于些肘关节外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换药,换药时存在不方便。为解决该技术问题,专利号为201620246640.5(授权公开号CN 205569143 U)公开了《一种新型肘关节固定装置》,其包括上臂托架和肘部托架,肘部托架安装在上臂托架一端,在肘部托架采用镂空设计,镂空处设网布,网布挂装在肘部托架上,这样即实现了肘部的托护,而且网布可拆下进行换药操作,操作更为简单方便。但该结构的固定支架对前臂无固定托护,使得对肘部的防护效果减弱,而且肘部托架为刚性结构,在其上设网布实现对肘部的托护和上药,肘部托架与肘部接触容易造成不舒适性。另外,上述肘部固定装置不具有康复训练的辅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发明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肘部固定牢固可靠,肘部防护效果好以及换药操作方便的肘关节外固定装置,同时具有药物与肘部的贴合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肘关节外固定装置,包括上臂托架以及肘部托护部,肘部托护部包括托护网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前臂托架,前臂托架和上臂托架之间设有实现前臂托架和上臂托架之间角度调节的连接机构,托护网布在肘部横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可弹性形变的、柔性的弹性边,弹性边的延伸方向与肘部屈伸方向对应,弹性边的长度方向两端连接有连接头,弹性边的一个连接头固定于前臂托架上,弹性边的另一个连接头固定于上臂托架上,两侧所述弹性边至少有一个位于同侧的连接头呈可实现打开托护网布露出肘部的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前臂托架,从而使得肘部的前部和后部均有固定,实现对肘部更好的防护效果;而且肘部托护部采用托护网布的侧边设弹性边,弹性边一方便实现固定在前臂托架和上臂托架上时提供弹性,能够更好的实现托护网布靠向肘部,保证药物能更好的固定在肘部上,另一方面,弹性边为柔性,在肘部固定时,手臂呈上臂和前臂弯曲状态,在弹性边的弹性变形作用下能更好的贴合肘部,实现肘部托护部更好的对肘部进行包覆固定,从而达到肘部托护部与肘部更好的包覆和托护。

优选的,在前臂托架和上臂托架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挂钩,所述弹性边的连接头设挂环,挂环挂装在挂钩上实现可拆卸连接。该结构设计下,结构简单,肘部托护部的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上臂托架上的第一连接杆以及固定在前臂托架上的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以沿上臂长度方向位置可调节设置在上臂托架上,第二连接杆以沿前臂长度方向位置可调节设置在前臂托架上,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呈沿手臂弯曲对应方向转动的枢接并形成铰臂,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位于肘部托护部的侧方。该结构设下,连接机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枢接实现上臂托架和前臂托架之间的角度调节,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从而适应在角度调节后的上臂和前臂固定,更好的对手臂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上臂托架和前臂托架的横向两侧均设有一根铰臂,两根铰臂之间形成供肘部露出的让位腔,所述肘部托护部位于让位腔内,两根所述铰臂的第一连接杆滑移导向配合于上臂托架上,两根所述铰臂的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连接板,第一联动连接板中部设有第一螺纹调节孔,所述上臂托架上定位转动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一联动板的第一螺纹调节孔螺纹配合,两根所述铰臂的第二连接杆滑移导向配合于前臂托架上,两根所述铰臂的第二连接杆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连接板,第二联动连接板中部设有第二螺纹调节孔,所述前臂托架上定位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与第二联动板的第二螺纹调节孔螺纹配合。该结构设计下,上臂托架和前臂托架采用双铰臂连接,使得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另外,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杆,经第一联动连接板实现两根第一连接杆同步调节,同理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杆,实现两根第二连接杆同步调节,调节操作方便。

优选的,所述上臂托架和前臂托架之间设有调节杆,调节杆包括第一连接螺杆、第二连接螺杆以及管孔内设有螺纹孔的调节套管,第一连接螺杆和第二连接螺杆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连接螺杆一端呈可对应手臂弯曲方向转动的枢装在上臂托架上,第一连接螺杆的另一端螺纹旋接于调节套管上,第二连接螺杆的一端呈可对应手臂弯曲方向转动的枢装在前臂托架上,第二连接螺杆的另一端螺纹旋接于调节套管上。该结构设计下,调节杆实现将上臂托架和前臂托架的远端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对手臂进行可靠固定,同时通过旋转调节套管,由于第一连接螺杆、第二连接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在调节套管旋转时,第一连接螺杆和第二连接螺杆会同或者反向运动,从而上臂托架和前臂托又带动上臂和前臂进行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肘关节的目的,兼顾一定的康复训练效果。

优选的,所述调节套管上设有调节手轮。该结构设计下,便于调节套管的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肘关节外固定装置的俯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肘关节外固定装置的仰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肘部托护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至附图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肘关节外固定装置,包括上臂托架1、前臂托架2以及肘部托护部3,前臂托架2和上臂托架1之间设有实现前臂托架2和上臂托架1之间角度调节的连接机构,肘部托护部3包括托护网布31,托护网布31在肘部横向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可弹性形变的、柔性的弹性边32,弹性边32的延伸方向与肘部屈伸方向对应,弹性边32的长度方向两端连接有连接头321,弹性边32的一个连接头321固定于前臂托架2上,弹性边32的另一个连接头321固定于上臂托架1上,两侧所述弹性边32至少有一个位于同侧的连接头呈可实现打开托护网布31露出肘部的可拆卸连接。弹性边可采用松紧带。增加前臂托架,从而使得肘部的前部和后部均有固定,实现对肘部更好的防护效果;而且肘部托护部采用托护网布的侧边设弹性边,弹性边一方便实现固定在前臂托架和上臂托架上时提供弹性,能够更好的实现托护网布靠向肘部,保证药物能更好的固定在肘部上,另一方面,弹性边为柔性,在肘部固定时,手臂呈上臂和前臂弯曲状态,在弹性边的弹性变形作用下能更好的贴合肘部,实现肘部托护部更好的对肘部进行包覆固定,从而达到肘部托护部与肘部更好的包覆和托护。上臂托架1和前臂托架2均包括弧形托板,弧形托板形成带有开口的凹弧形托固凹腔,弧形托板的开口处设绑带,通过绑带将弧形托板固定在手臂上,绑带可以为魔术贴或者绑缚进行固定连接。

在前臂托架2和上臂托架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设有挂钩5,所述弹性边32的连接头设挂环322,挂环322挂装在挂钩5上实现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肘部托护部的操作方便,实现两侧所述弹性边两个连接头均呈可实现打开托护网布露出肘部的可拆卸连接。所述前臂托架2上的挂钩5为开口环,开口环的开口朝向背离肘部托护部3一侧,开口环的开口为狭小设计,如开口的宽度为2~7mm,避免在换药操作时,肘部托护部与前臂托架脱开,方便换药操作;当然作为本实用新型可行的方案,还可采用弹性边一侧连接头可拆卸连接,另一侧为直接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在上臂托架1上的第一连接杆61以及固定在前臂托架2上的第二连接杆62,第一连接杆61以沿上臂长度方向位置可调节设置在上臂托架1上,第二连接杆62以沿前臂长度方向位置可调节设置在前臂托架2上,所述第一连接杆61和第二连接杆62呈沿手臂弯曲对应方向转动的枢接并形成铰臂6,第一连接杆61和第二连接杆62位于肘部托护部的侧方。该结构设下,连接机构结构简单,通过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枢接实现上臂托架和前臂托架之间的角度调节,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从而适应在角度调节后的上臂和前臂固定,更好的对手臂进行固定。

所述上臂托架1和前臂托架2的横向两侧均设有一根铰臂6,两根铰臂6之间形成供肘部露出的让位腔7,所述肘部托护部3位于让位腔7内,两根所述铰臂6的第一连接杆61滑移导向配合于上臂托架1上,在上臂托架1底部设有T型槽,第一连接杆61经T型块安装在T型槽内实现导向滑移,两根所述铰臂6的第一连接杆61之间连接有第一联动连接板81,第一联动连接板81中部设有第一螺纹调节孔811,所述上臂托架1上定位转动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82,第一调节螺杆82与第一联动板81的第一螺纹调节孔811螺纹配合,两根所述铰臂6的第二连接杆62滑移导向配合于前臂托架2上,在前臂托架2底部设有T型槽,第二连接杆62经T型块安装在T型槽内实现导向滑移,两根所述铰臂6的第二连接杆62之间连接有第二联动连接板91,第二联动连接板91中部设有第二螺纹调节孔911,所述前臂托架2上定位转动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92,第二调节螺杆92与第二联动板91的第二螺纹调节孔911螺纹配合。该结构设计下,上臂托架1和前臂托架2采用双铰臂连接,使得之间的连接更为可靠,另外,通过旋转第一调节螺杆,经第一联动连接板实现两根第一连接杆同步调节,同理通过旋转第二调节螺杆,实现两根第二连接杆同步调节,调节操作方便。第一调节螺杆82和第二调节螺杆92的定位装配配合,采用轴承座,轴承座上固定有轴承,第一调节螺杆82和第二调节螺杆92固定于轴承上;当然轴部件定位转动装配还存在多种结构形式。

另外,所述上臂托架1和前臂托架2之间设有调节杆4,调节杆4包括第一连接螺杆41、第二连接螺杆42以及管孔内设有螺纹孔的调节套管43,第一连接螺杆41和第二连接螺杆43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连接螺杆41一端呈可对应手臂弯曲方向转动的枢装在上臂托架1上,第一连接螺杆41的另一端螺纹旋接于调节套管43上,第二连接螺杆42的一端呈可对应手臂弯曲方向转动的枢装在前臂托架2上,第二连接螺杆42的另一端螺纹旋接于调节套管43上。该结构设计下,调节杆实现将上臂托架和前臂托架的远端实现固定连接,从而对手臂进行可靠固定,同时通过旋转调节套管,所述调节套管43上设有调节手轮431,方便调节操作调节套管,由于第一连接螺杆、第二连接螺杆的螺纹方向相反,在调节套管旋转时,第一连接螺杆和第二连接螺杆会同或者反向运动,从而上臂托架和前臂托又带动上臂和前臂进行运动,从而达到锻炼肘关节的目的,兼顾一定的康复训练效果。调节杆设置在上臂托架1和前臂托架2靠近人体的一侧位置。这样调节杆不会造成医护人员在换药操作时的干涉,同时也方便患者后期康复时自行进行康复训练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