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9684发布日期:2018-08-10 19:44阅读:8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胸腔引流瓶在需要悬挂时多采用两侧挂耳固定的方式,该方式容易引起引流瓶晃动,另外挂耳固定后如果需要临时稍微移动挂耳或引流瓶位置则需要重新将引流瓶和挂耳整体拎起移位,稍有不慎会造成引流瓶掉落或再次固定不牢等问题,另外现有的胸腔引流瓶还存在受外力容易倾倒等缺陷。

CN201520430917.5(申请日20150623,公开日2015101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放置胸腔引流瓶的放置架装置,包括两条对称设置的支撑臂以及可拆卸地装设在该两支撑臂之间的放置框,所述支撑臂的上端设有一用于与病床固定的固定夹装置,该支撑臂的下部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放置框通过螺栓可拆卸地配合装设在该安装孔上。”该技术方案虽然考虑到了胸腔引流固定问题但存在使用不方便固定方式单一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悬挂方便可靠,不容易倾倒的胸腔引流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悬挂方便可靠,不容易倾倒的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本体,引流瓶本体下部固定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呈梯形状,所述底座下端面宽度大于上端面宽度,所述引流瓶本体中下部固定设有挂钩固定板,所述挂钩固定板呈“[”状,包括横梁,所述横梁两端一体设有侧梁,所述侧梁端部固定于引流瓶本体外表面,所述挂钩固定板外侧设有挂钩,所述挂钩数量至少一个,所述挂钩下端部设有挂钩固定槽,所述挂钩固定槽为矩形槽,所述挂钩固定槽与横梁匹配设置,所述横梁贯穿挂钩固定槽,所述挂钩通过挂钩固定槽与挂钩固定板连接,所述挂钩上端部设有挂钩部,所述挂钩部呈“Π”状,挂钩部宽度与挂钩固定槽宽度一致。

所述底座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脚垫,脚垫为圆柱体,脚垫包括PE塑料层,与PE塑料层黏贴的弹性橡胶层,弹性橡胶层上设有防滑凸起。

所述引流瓶本体上设有提手,提手两侧通过铰接方式设置于引流瓶本体两侧。

所述引流瓶本体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上端设有上警示标,上警示标为黄色,刻度线下端设有下警示标,下警示标为红色。

所述引流瓶本体侧面设置轴杆,轴杆可一体或胶粘固定于引流瓶本体两侧,轴杆呈柱状,防倒支撑臂上端部设有轴孔,轴杆可与轴孔相对转动,防倒支撑臂下端沿竖直轴线方向设有竖向支撑杆,防倒支撑臂数量为两个,设置于瓶体两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胸腔引流装置悬挂方便可靠,不容易倾倒,底座下端面宽度大于上端面宽度,下宽上窄的梯形设计提高引流瓶本体底部的稳定性,挂钩的的挂钩部呈“Π”状及挂钩本身的矩形设计较普通的挂耳设计具有更换的悬挂效果,不易晃动错位,增强了胸腔引流瓶的稳定性,挂钩上端部的挂钩部挂在床边护栏或床架管上,选择合适的固定位置,需要短距离移动引流瓶时,推动引流瓶本体或挂钩相对移动至合适的悬挂位置,整个过程不需要再将引流瓶拎起避免了引流瓶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挂钩固定槽与横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2所示的一种一次性使用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本体1,引流瓶本体1上设有提手5,提手5两侧通过铰接方式设置于引流瓶本体1两侧。现有的病人在起身移动时通过手拎挂耳将引流瓶本体1提起,提手5的设置较可以方便病人安全将引流瓶提起,在不使用时,提手5可移动至引流瓶本体一侧不影响其它功能使用,引流瓶本体1下部固定设有底座2,底座2呈梯形状,底座2下端面宽度大于上端面宽度,下宽上窄的梯形设计提高引流瓶本体1底部的稳定性,底座2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脚垫6,脚垫6为圆柱体,脚垫6包括PE塑料层61,与PE塑料层61黏贴的弹性橡胶层62,弹性橡胶层62可增强底座受外部力后的缓冲作用,弹性橡胶层62上设有防滑凸起(图中未画出)。在光滑地面上,脚垫的弹性橡胶层配合防滑凸起可有效防止打滑现象的发生,引流瓶本体1中下部固定设有挂钩固定板3,挂钩固定板3呈“[”状,包括横梁31,横梁31两端一体设有侧梁32,侧梁32端部固定于引流瓶本体1外表面,挂钩固定板3外侧设有挂钩4,挂钩4数量至少一个,为进一步增加稳定性,挂钩可根据情况添加,挂钩4下端部设有挂钩固定槽41,挂钩固定槽41为矩形槽,挂钩固定槽41与横梁31匹配设置,横梁31贯穿挂钩固定槽41,挂钩4通过挂钩固定槽41与挂钩固定板3连接,挂钩4上端部设有挂钩部42,挂钩部42呈“Π”状,挂钩部42宽度与挂钩固定槽41宽度一致,挂钩4可移动结构可以根据情况调节挂钩在挂钩固定板上的相对位置,选择合适的固定位置,也可在不移动挂钩情况下推动引流瓶本体1相对挂钩移动,或在不移动引流瓶本体情况下移动挂钩至合适的悬挂位置,挂钩部42的结构设计较普通的挂耳设计具有更换的悬挂效果,不易晃动错位,增强了胸腔引流瓶的稳定性。

引流瓶本体1上设有刻度线7,刻度线7上端设有上警示标8,上警示标8为黄色,刻度线7下端设有下警示标9,下警示标9为红色。警示标及异色的设计可以醒目的提醒护理人员也方便观察,引流瓶本体1侧面设置轴杆11,轴杆11可一体或胶粘固定于引流瓶本体1两侧,轴杆11呈柱状,防倒支撑臂12上端部设有轴孔10,轴杆11可与轴孔10相对转动,防倒支撑臂12下端沿竖直轴线方向设有竖向支撑杆121,防倒支撑臂12数量为两个,设置于瓶体1两侧面。防倒支撑臂在使用时可从两侧给引流瓶本体提供支撑作用,放置引流瓶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就倾倒,在不使用时也可将防倒支撑臂从轴杆中退出不影响其他功能使用。

本实用新型未指出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当知晓的常用结构,本实用新型未指出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应当知晓的常用连接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