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骨裂快速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4875发布日期:2018-09-25 20:24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医疗用品,具体涉及一种用来快速处理手指骨裂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骨裂在医学上称为裂纹骨折,属骨折类型中的一种。在临床上,无明显移位的裂纹骨折最常见,它一般由直接的打击伤、轻微的撞击跌倒等导致。通过固定和治疗,伤处可快速愈合,愈合后通常没有后遗症。但如果不重视,继续活动,容易导致裂纹骨折的再移位,甚至需要手术治疗。

目前没有专门针对骨裂的固定装置,特备是针对手指骨裂的固定装置。一般采用通过石膏板或小夹板简单的固定,石膏板固定,费用高,对于骨裂没大有必要,医生通常建议患者采用硬纸壳自行固定,但是,这种固定装置比较简陋,固定效果不好,并且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没有专门的骨裂固定装置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手指骨裂快速固定装置,能够实现手指骨裂的快速固定,固定效果好,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手指骨裂快速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手心面的托板和设置在手背面的护板,托板自手腕处延伸至手指端,与每个手指的指间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松紧带,护板自拇指根部延伸至手掌侧,托板和护板位于手掌侧处通过弹性带固定连接,托板和护板位于虎口位置和腕部通过可调节扣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和护板均为多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抗菌无纺布层、止痛层和高分子材料层,所述止痛层为添加有薄荷精油的棉布。

进一步地,所述托板和护板上分布有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无纺布层、止痛层和高分子材料层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无纺布层、止痛层和高分子材料层之间通过粘结的方式复合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手指骨裂快速固定装置,结构符合对手部特征,能够针对任意一个手指进行快速准确的固定,同时还能够用于手掌部位的骨裂固定,灵活、方便;采用特殊的多层结构,具有抗菌和阵痛的作用,可拆卸方式方便更换内层,可以进行消毒并反复使用,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患者可以自行调整和拆卸,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指骨裂快速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指骨裂快速固定装置的托板和护板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手指骨裂快速固定装置的使用时的状态图。

以上各图中:1、托板;11、无纺布抗菌层;12、止痛层;13、高分子材料层;2、护板;3、松紧带;4、弹性带;5、透气孔;6、手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

图1提供了一种手指骨裂快速固定装置,包括托板1和护板2,托板1贴合于手心面,其长度自手腕处延伸至手指端,其形状类似伸开的手掌,与每个手指的指间关节对应的位置设置松紧带3,分别为拇指松紧带、食指松紧带、中指松紧带、无名指松紧带和小指松紧带,松紧带3单独设置,可以独立进行调节松紧度,单独进行手指指关节的固定。

护板2自拇指根部延伸至手掌侧,护板2和托板1位于手掌侧处通过弹性带4固定连接,护板2和托板1位于虎口位置和腕部处通过调节装置如调节扣、系带、粘扣等常用的方式固定连接。

托板1和护板2的大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年龄不同分为若干个型号。

为了满足止痛和抗菌的要求,托板1和护板2均为多层结构,由内到外依次为抗菌无纺布层11、止痛层12和高分子材料层13,如图2所示。止痛层12为添加有止痛成分的棉布,本实施例采用添加有薄荷精油的棉布。高分子材料层13为可以注塑成型的医用高分子材料。

为了防止天然时患处闷热,托板和护板上分布有透气孔5。

为了重复利用,抗菌无纺布层11、止痛层12和高分子材料层1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采用粘结的方式复合成一体。可以方便地将无纺布层11和止痛层12从高分子材料层13上撕下来,进行更换,可以根据需要使用或者不使用止痛层12。

使用时,将托板1平放在桌面等支撑面上,将需要固定的手部手心上下放置在托板上,用松紧带3固定相应的骨裂手指1,然后将护板2和托板1固定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使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