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1236发布日期:2018-09-01 03:02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尿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尿失禁患者和不能自主排尿的患者需要留滞导尿管;导尿管的尾端与留尿带连接,尿液可以排泄至留尿带中。留滞导尿管的患者虽然可以活动,但是由于需要随身携带尿袋,影响患者参加正常的社会活动,并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导尿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导尿管导尿不便于患者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尿装置,

包括外壳和导流体;

所述外壳包括壳本体和防脱部;

所述壳本体内设置容纳所述导流体的容腔,前端设置进尿口,后端设置排尿口;所述进尿口和所述排尿口均与所述容腔连通;

所述防脱部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前端,可以在所述壳本体的前端插入到患者膀胱时扩张而驻留在患者膀胱内;

所述导流体包括导流本体和密封阀;

所述导流本体可以从所述排尿口插入到所述容腔内,并与所述壳本体密封贴合;

所述导流本体内设置尿液流道;所述导流本体插入到所述容腔内时,所述尿液流道的进口与所述进尿口连通,所述尿液流道的出口与所述排尿口连通;

所述密封阀与所述导流本体配合,控制所述尿液流道是否导通。

可选的,所述导流体包括驱动部;

所述驱动部和所述密封阀均设置在所述导流本体内;

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阀相对所述导流本体移动,控制所述尿液流道是否导通。

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为旋转驱动部;

所述导流体包括引流叶片;

所述引流叶片安装在所述尿液流道内,并与所述旋转驱动部连接;

所述旋转驱动部驱动所述密封阀打开的同时或者驱动所述密封阀打开后,所述引流叶片随所述旋转驱动部转动,使所述进尿口处产生负压。

可选的,所述导流体包括导流叶片;

所述导流叶片设置在所述尿液流道内,位于所述引流叶片和所述尿液流道的出口之间。

可选的,所述导流体包括驱动螺杆和导向管;

所述驱动螺杆与所述旋转驱动部固定连接;

所述密封阀设置在所述驱动螺杆的自由端,并与所述驱动螺杆螺纹连接;

所述导向管安装在所述尿液流道内,并与所述导流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螺杆和所述密封阀均插入所述导向管内;

所述驱动螺杆带动所述密封阀不平稳转动时,所述导向管干涉所述密封阀的转动,使所述密封阀和所述驱动螺杆之间形成转速差,从而通过控制所述密封阀移动实现所述尿液流道是否导通。

可选的,所述密封阀设置在所述尿液流道的出口侧;

由进口端到出口端,所述尿液流道的出口的孔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旋转驱动部为磁感旋转体;

所述导尿装置还包括激活器;

所述激活器包括驱动电机和导流体激活体;

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导流体激活体连接,驱动所述导流体激活体转动;

所述导流体激活体也为磁感旋转体。

可选的,所述防脱部包括多个防脱瓣,和,与各个所述防脱瓣对应的弯折变形部;

所述防脱瓣和所述弯折变形部均与所述壳本体连接,并且,所述防脱瓣与所述弯折变形部连接;

所述弯折变形部向所述容腔内侧弯折时,牵拉对应所述防脱瓣延所述壳本体长度方向延伸,并且,位于所述壳本体的周侧面内;

所述导流体插入到所述容腔设定位置时,所述导流本体挤压所述弯折变形部向所述容腔外侧弯折,所述弯折变形部挤压对应的所述防脱瓣延所述导流本体的周向展开,并使各个防脱瓣均凸出于所述壳本体的外周面。

可选的,还包括助推器;

所述助推器包括手持部和助推杆;

所述手持部内设置助推容腔,前端设置助推口,后端设置推杆排尿口;

所述助推器的前端可以插入到所述排尿口中;

所述助推杆从所述推杆排尿口插入到所述助推容腔中,前端伸出所述助推口,并从所述排尿口插入到所述容腔中;

所述助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助推容腔的长度。

可选的,还包括增长管;

所述增长管设置在容腔的进尿口内侧。

可选的,所述外壳包括卡位部;

所述卡位部设置在所述壳本体的后端。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尿装置,在防脱部收折在壳本体周侧面内的情况下,可以将导流体先插入到外壳的容腔中,将外壳插入患者尿道中并使壳本体的前端插入到膀胱中后,使防脱部防脱部张开,防脱部张开后驻留在患者膀胱中,并使壳本体驻留在患者尿道中。患者需要排尿时,通过控制导流体中的密封阀,使导流体中的尿液流道导通即可。采用前述导尿装置患者在正常生活中无需佩带尿袋,心理上更易接受,生活更加方便,并且使用时的卫生状况也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背景技术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仅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外壳非工作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外壳工作状态时的正视图;

图4是图3中的B-B截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导流体外观轴侧图;

图6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导流体正视图;

图7是图6中C-C截面示意图;

图8是导流体插入到外壳中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导流体中部分组件轴侧图;

图10是实施例导尿泵中部分组件正视图;

图11是图10中E-E截面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助推器外观轴侧图;

图13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助推器正视图;

图14是图9中D-D截面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导尿装置轴侧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导尿装置正视图;

图17是图16中F-F截面示意图;

其中:1-外壳,11-壳本体,12-防脱部,13-容腔,14-进尿口,15-排尿口,16-防脱瓣,17-弯折变形部,18-卡接部,2-导流体,21-导流本体,22-密封阀,23-尿液流道, 24-引流叶片,25-导流叶片,26-驱动螺杆,27-导向管,28-磁感旋转体,3-助推器,31- 手持部,32-助推杆,33-助推容腔,34-助推口,35-推杆排尿口,4-增长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导尿装置,包括外壳1和设置在外壳1内的导流体2。

图1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外壳非工作状态时的正视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外壳1工作状态时的正视图;图4是图3中的B-B截面示意图。

如图1-图4所示,外壳1包括壳本体11和防脱部12;壳本体11内设置容纳导流体2的容腔13,前端设置进尿口14,后端设置排尿口15,并且进尿口14和排尿口15均与容腔13连通。应当注意,前文以及后文所说的前端和后端均以导尿装置使用时的状态表示的,仅表示了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部件上相应结构的位置关系,并不造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的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中,防脱部12设置在壳本体11的前端。具体的,防脱部12包括多个防脱瓣16和与各个防脱瓣16对应设置的弯折变形部17。各个防脱瓣16和各个弯折变形部 17均与壳本体11连接,并且,各个防脱瓣16均与对应的弯折变形部17连接。

如图2所示,当弯折变形部17向壳本体11的容腔13弯折时,在弯折变形部17的牵拉作用下,各个防脱瓣16均内收至壳本体11周侧面形成的柱型面内侧;而当外力作用在弯折变形部17、使弯折变形部17变成如图4所示向壳本体11前端凸出时,在对应弯折变形部17的挤压作用下,各个防脱瓣16均展开,并且各个防脱瓣16的自由端均伸出壳本体11的周侧面也就是壳本体11外周面形成的柱型面。

如此,在防脱瓣16收折状态下,外壳11可以较为顺利地插入患者尿道。当外壳1 的前端经过患者的尿道插入到膀胱中时,通过挤压弯折变形部17、使弯折变形部17向外壳1的前端凸出,就可以使对应的防脱瓣16展开;各个防脱瓣16展开后均与患者的膀胱或者尿道开口卡合,避免患者行走时外壳1脱离膀胱和尿道。

请继续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壳本体11的自由端设置三个防脱瓣16和对应的弯折变形部17。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本体11的自由端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防脱瓣16和对应的弯折变形部17;考虑到防脱瓣16配合才能起到固定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防脱瓣16和对应的弯折变形部17应当至少为两个。

图5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导流体外观轴侧图;图6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导流体2正视图;图7是图6中C-C截面示意图。如图5-图7,导流体2包括导流本体21、驱动部和密封阀22;驱动部和密封阀22均设置在导流本体21内。导流本体21内还设置延长度方向贯穿的尿液流道23;密封阀22设置在尿液流道23中;驱动部与密封阀22连接,可以驱动密封阀22相对导流本体21移动,实控制尿液流道23是否导通。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驱动部,而是采用密封塞或者密封夹子夹住导流本体21,控制导流本体21中尿液留到23的是否导通。

图8是导流体2插入到外壳1中时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导流体2可以从壳本体11的排尿口15插入到壳本体11的容腔13中。当导流体2插入到预设位置时,导流本体21的前端抵靠位于壳本体11前端的弯折变形部17,使弯折变形部17向容腔13 外侧弯曲,继而使防脱瓣16由收折状态变成如图8所示的打开状态。此时,导流体2的导流本体21和壳本体11的内侧壁密封贴合。

根据前述表述可想到,当导流体2插入到容腔13内预定位置时,尿液流道23的前部开口和壳本体11前端的进尿口14连通,后部开口与壳本体11的排尿口15连通;在密封阀22打开、尿液流道23畅通的前提下,进尿口14侧流入的尿液流经尿液流道23 后可以从排尿口15排出。

女性患者可以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尿装置,提高生活的方便性。具体的,本实施例导尿装置外壳1前端插入到尿道一定深度;随后从将导流体2从排尿口15中插入到容腔13中设定位置,使位于壳本体11前端处于内收状态的防脱瓣16打开;防脱瓣16打开而卡在患者膀胱内,使得导尿装置可靠地固定在尿道中。因为尿道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壳本体11尺寸合适的情况下,尿道侧壁贴合壳本体11的外侧壁而形成密封,所以在排尿时,尿液只能从进尿口14进入、经过尿液流道23后从插入孔排出。

因为驱动部可以驱动密封阀22动作、控制导尿通道的开闭,所以通过控制驱动部的工作状态就可以控制尿液流道23的开闭状态,继而控制尿失禁患者的排尿。如果将本实施提供的导尿装置设置成合适的尺寸,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女性患者可以佩戴此导尿装置,通过控制驱动部的工作状态就可以如正常人一样适时排尿。相比于传统的导尿装置,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尿装置无需配备流尿袋,也就提高了女性患者生活的方便性、避免尴尬。

在其他实施例中,防脱部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可以设置成位于壳本体11前端的气囊;当壳本体11前端伸入到患者膀胱中时,使气囊充气膨胀、体积扩大而驻留在膀胱中。当然,为实现气囊的充放气,壳本体的侧壁应当设置气流通道。

实际应用中,为降低外壳1的制造复杂度,外壳1中的壳本体11、防脱瓣16和弯折变形部17可以为一体设置;优选的,外壳1采用硅胶等不会造成人体排异的材料制造,避免患者长期使用造成尿道、膀胱发炎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本体11、防脱瓣16和弯折变形部17也可以是分体制造、组装形成外壳1。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密封阀22设置在导尿泵的尾端。具体的,沿着尿液流道23的延伸方向,尿液流道23的出尿口孔径尺寸逐渐缩小,密封阀22沿着尿液流道23的延伸方向移动就可以改变尿液流道23的开闭状态,即本实施例中,驱动部驱动密封阀22沿着尿液流道23的延伸方向移动、改变尿液流道23的开闭状态。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阀22也可以设置在尿液流道23的其他位置,并不仅限于设置在尿液流道23的出尿口侧。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阀22也可以采用旋转密封的方式实现尿液流道23的开闭。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防脱瓣16张开时通过与患者尿道侧壁配合定位导尿装置,防脱瓣16和对应的弯折变形部17也可以设置在壳本体11的外侧壁处。

一些患者在罹患尿失禁疾病的同时,膀胱的收缩特性也可能丧失,致使无法自主排尿。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中,导尿泵还包括引流机构。图9是实施例导流体中部分组件轴侧图,图10是实施例导尿泵中部分组件正视图,图11是图10中E-E截面示意图。如图8-图10,导尿泵的尿液流道23内还设置引流叶片24,引流叶片24与驱动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为驱动部旋转驱动部;当驱动部转动、驱动密封阀22打开的同时,引流叶片24也随之转动,使进尿口14产生负压;在负压作用下,膀胱中的尿液被吸排至尿液流道23并排出。

请继续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导流体2还包括驱动螺杆26和导向管27。驱动螺杆 26和导向管27均安装在尿液流道23内;驱动螺杆26和旋转驱动部固定连接;密封阀 22设置在驱动螺杆26的自由端,并与驱动螺杆26螺纹连接;驱动螺杆26和密封阀22 均部分插入到导向管27内。驱动部低速带动带动驱动螺杆26转动的同时,驱动螺杆26 有带动密封阀22转动的趋势。因驱动螺杆26和密封阀22螺纹配合有一定的间隙,密封阀22随驱动螺杆26低速转动时会相对驱动螺杆摆动,而密封阀22摆动时会触碰到导向管27的内壁;因为导向管27内壁的摩擦力作用,在低速状态下密封阀22相对于驱动螺杆26有转速差,转速差造成驱动螺杆推动密封阀22沿尿液流道23的延伸方向移动,控制尿液流道23的是否导通。

实际测试中,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发现,采用前述引流叶片24进行引流的同时,因为引流叶片24产生的旋转效应,尿液并不能快速地从尿液流道23中排出。为提高尿液从尿液流道23的排出速度,本实施例中的导流体2内还可以设置导流叶片25;导流叶片25位于引流叶片24和尿液流道23的出口之间,整流由引流叶片24侧留来的尿液,使尿液快速排出。当然,可以想到,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优化引流叶片24的结构、提高引流叶片24的扬程,继而取消导流叶片25。

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尿装置除了具有前述外壳1和导流体2外,还包括助推器3。图 12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助推器3外观轴侧图,图13是实施例导尿装置中助推器3正视图,图14是图9中D-D截面示意图。如图12-图14,助推器3包括手持部31和助推杆 32;手持部31内设置助推容腔33,助推容腔33的前端设置助推口34,后端设置推杆排尿口35。助推杆32可以从推杆排尿口35插入到手持部31的助推容腔33中,并且助推杆32的前端可以伸出手持部31的助推口34。另外,助推杆32的长度大于助推容腔33 的长度

图15是实施例导尿装置轴侧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导尿装置正视图,图17是图 16中F-F截面示意图。如图15-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手持部31的前端还可以从排尿口15插入到外壳1的容腔13中。手持部31插入到容腔13内后,使助推杆32的前端伸出助推口34,助推杆32即可以抵靠导流体2的后端,使导流体2向容腔13的前侧移动,继而使前述的防脱瓣16打开。防脱部12打开后,回拉助推器3,助推器3即可以从容腔13中拔出。

可以想到,患者佩戴本实施例的导尿装置后,向外拉动导尿装置,使防脱瓣16顺势收合,就可以使导尿装置从尿道中取出。

考虑到导尿装置的实际可用性,导尿装置的截面尺寸应当尽量小。为了缩小导尿装置的尺寸,本实施例中,驱动部为磁感旋转体28。当外界磁场改变时,磁感旋转体28 适应性地转动,继而驱动密封阀22和引流叶片24转动。为驱动磁感旋转体28转动,导尿装置还包括激活器。激活器包括驱动电机和导流体激活体;驱动电机与导流体激活体连接,可以驱动导流体激活体转动。导流体激活体也是一磁感旋转体28;当导流体激活体转动时,周围的磁场也适应性地变化;如果导流体激活体和驱动部距离较近,则导流体2激活器产生的磁场可以带动驱动部转动,继而使密封阀22和引流叶片24相应地动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部也可以为电机或者其他机械领域中已知的动力部件。如果驱动部为电机等,优选采用MEMS技术制造的小型、微型电机。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驱动部仅驱动密封阀22、控制尿液流道23的导通;驱动部还可以是电磁阀。

实际应用中,患者尿道尺寸长度有差异,而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需求,导流体2的尺寸确定。为适应不同患者应用需求,本实施例提供的导尿装置还包括增长管4。如图7 和图17所示,增长管4安装在容腔13的进尿口14侧。根据患者实际尿道长度,可以选择不同长度的增长管4、不同数量的增长管4或者不选择增长管4。

如图2、4、16和17所示,本实施中,壳本体11的后端还设置有卡位部。卡位部用于防止外壳1完全插入到患者尿道中、不易取下的问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导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部分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