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1219发布日期:2018-09-01 03:0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大医院的神经外科,在对病人进行脑瘤、重度颅内损伤以及高血压脑出血等的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引流装置来对病人头颅内渗出的血液等废液进行引流。

传统的所使用的引流装置一般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吸引管、废液收集器及负压吸引器,其虽然使用广泛,但其依然具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其相应所使用的吸引管一般为固定长度,其长度不可调,使得不便于调节至合适长度进行引流,并且,在引流过程中,其相应所使用的吸引管也不能被很好的弯折固定,使得不便于以不同方位或角度进行引流,另一方面,其也不具备向病人头颅渗血部位快速注溶血剂或抗生素等功能,当需要向病人头颅渗血部位注溶血剂或抗生素等时,则需要另行找拿所需要使用的引流管进行注入,并且,其相应所使用的吸引管的进液端一般也没有设置防堵构件,使得易发生堵塞而造成引流中断,同时,其一般仅设有一个废液收集器,而没有设置备用废液收集器,当废液收集满时需要临时将废液倒掉再继续进行引流,如此,则使得引流过程中断,使得不能有效提高引流效率,再者,当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引流时,其仅设置一个吸引管则是远远不够的。

藉此,现有技术中的类似上述所述引流装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A、把柄、第一连接管、第一开关阀、软质波纹管、第二连接管、废液导流管、废液收集器、吸气管、负压吸引器、Y型连接管、第二开关阀及挤压球囊;

其中,所述把柄的第一端贯穿至其第二端形成为过液通道;所述引流管A的出液端与所述把柄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把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出液端与所述软质波纹管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软质波纹管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出液端与所述废液导流管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废液导流管的出液端伸入至所述废液收集器的底部;所述吸气管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废液收集器内,并位于所述废液收集器的内上端;所述吸气管的出气端连接至所述负压吸引器;

所述第一开关阀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外,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壁靠近其第一端开设有一过孔;所述Y型连接管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过孔,且所述Y型连接管的第一端外壁固设有所述第二开关阀;所述Y型连接管的第二端设有一可开合的盖帽;所述Y型连接管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挤压球囊,且所述挤压球囊的出气口处设有单向阀。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地,所述废液收集器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固设于所述引流管A的进液端的与所述引流管A相连接形成一体的防堵吸头;

其中,所述防堵吸头成型为球形,且所述防堵吸头的外壁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进液孔。

优选地,所述防堵吸头为软体硅胶材质。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倒U型连接管;

其中,所述废液收集器的中部竖向设有一隔板,以使所述废液收集器被分隔成第一废液收集腔及第二废液收集腔;所述倒U型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废液收集器外;所述倒U型连接管的第一端插至于所述第一废液收集腔内,第二端插至于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内,且所述倒U型连接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废液收集腔的内上端,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的内上端;

所述吸气管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的内上端。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第一排液管及一第二排液管;

其中,所述第一废液收集腔的底部侧壁开设有一带阀门的第一排液孔,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的底部侧壁开设有一带阀门的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管的进液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排液孔,所述第二排液管的进液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液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废液收集腔及外壁及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的外壁自上至下分别设有刻度。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限流夹;

其中,所述限流夹固设于所述吸气管外。

优选地,它还包括多个带有所述防堵吸头的引流管B;

其中,所述引流管A的外壁靠近其出液端固设有多个与其内部相通的带开关阀的连接头;多个所述引流管B的出液端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头的进液端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L型转运座;

其中,所述L型转运座包括底座、竖向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端面其中一侧的防护板及固设于所述底座下端面四角的带有制动件的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向下开设有一第一卡固槽及一第二卡固槽;所述废液收集器的底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卡固槽,所述负压吸引器的底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卡固槽;所述防护板的背对所述底座的一面的上端固设有一推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装置,在实施时,一方面,设置有所述软质波纹管,当拉伸所述软质波纹管时,即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引流管A、第一连接管、软质波纹管、第二连接管及废液导流管所构成的整体长度可调,使得便于调节至合适长度进行引流,且所述软质波纹管在可伸缩的同时,还可弯折,使得便于将所述引流管A调整至不同方位或角度进行引流,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具人性化,而所设置的把柄则便于医护人员手握,以使更佳方便操控所述引流管A,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所述Y型连接管及所述挤压球囊,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及所述盖帽,即可通过所述Y型连接管的第二端向所述引流管A内注入溶血剂或抗生素,再挤压所述挤压球囊,即使得所注入的溶血剂或抗生素能快速的通过所述引流管A的进液端被推向病人头颅渗血部位,以使能快速的对病人头颅渗血部位进行消毒或杀菌,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所述废液收集器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使得便于观察所引流的废液的引流量,而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固设于所述引流管A的进液端的与所述引流管A相连接形成一体的软体硅胶材质制作的防堵吸头,所述防堵吸头成型为球形,且所述防堵吸头的外壁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进液孔,如此,所述防堵吸头柔软性好,使得不会刺痛病人,透过多个所述进液孔,即使得可很好的将病人头颅渗血部位的废液向所述废液收集器内进行引流,在任意一所述进液孔发生堵塞时,也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工作的继续进行,从而,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效果好,另一方面,因所述废液收集器的中部竖向设有一隔板,以使所述废液收集器被分隔成第一废液收集腔及第二废液收集腔,故而,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则可作为备用废液收集腔使用,在废液收集较多时,则可使得过多的废液被引流至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进行存储,在此过程中,较多的废液亦可通过所述第一排液管及所述第二排液管进行排放转移,以使本实用新型引流不中断,进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得到大大提高。

其三、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多个带有所述防堵吸头的可拆卸的引流管B;如此,在需要进行小面积的引流时,拆卸相应的引流管B,仅使用所述引流管A即可,当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引流时,则装上相应数量的引流管B即可,以使便于高效快速的进行大面积的引流,使得能有效提高引流效率,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L型转运座,以使便于所述废液收集器及所述负压吸引器等的集中固放,也使得便于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或搬移,使得转运或搬移省时省力,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神经外科用引流装置的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引流管A10;连接头101;把柄20;第一连接管30;第一开关阀40;软质波纹管50;第二连接管60;废液导流管70;废液收集器80;隔板801;第一废液收集腔802;第二废液收集腔803;刻度804;吸气管90;负压吸引器100;Y型连接管110;第二开关阀120;挤压球囊130;防堵吸头140;进液孔1401;倒U型连接管150;第一排液管160;第二排液管170;限流夹180;按动部1801;卡紧部1802;管路过孔18021;卡槽18022;夹持部1803;第一夹持部180311;第二夹持部180322;引流管B190;L型转运座200;底座2001;防护板2002;万向轮2003;第一卡固槽20011;第二卡固槽20012;推手2002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结合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A10、把柄20、第一连接管30、第一开关阀40、软质波纹管50、第二连接管60、废液导流管70、废液收集器80、吸气管90、负压吸引器100、Y型连接管110、第二开关阀120及挤压球囊130;

其中,所述把柄20的第一端贯穿至其第二端形成为过液通道;所述引流管A10的出液端与所述把柄20的第一端相连通;所述把柄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0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30的出液端与所述软质波纹管50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软质波纹管50的出液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60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60的出液端与所述废液导流管70的进液端相连通;所述废液导流管70的出液端伸入至所述废液收集器80的底部;所述吸气管90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废液收集器80内,并位于所述废液收集器80的内上端;所述吸气管90的出气端连接至所述负压吸引器100;

所述第一开关阀40固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管30外,并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管30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管30的外壁靠近其第一端开设有一过孔;所述Y型连接管110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过孔,且所述Y型连接管110的第一端外壁固设有所述第二开关阀120;所述Y型连接管110的第二端设有一可开合的盖帽;所述Y型连接管110的第三端连接至所述挤压球囊130,且所述挤压球囊130的出气口处设有单向阀(未图示)。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神经外科用引流装置,在实施时,一方面,设置有所述软质波纹管50,当拉伸所述软质波纹管50时,即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引流管A10、第一连接管30、软质波纹管50、第二连接管60及废液导流管70所构成的整体长度可调,使得便于调节至合适长度进行引流,且所述软质波纹管50在可伸缩的同时,还可弯折,使得便于将所述引流管A10调整至不同方位或角度进行引流,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具人性化,而所设置的把柄20则便于医护人员手握,以使更佳方便操控所述引流管A10。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所述Y型连接管110及所述挤压球囊130,关闭所述第一开关阀40,打开所述第二开关阀120及所述盖帽,即可通过所述Y型连接管110的第二端向所述引流管A10内注入溶血剂或抗生素,再挤压所述挤压球囊130,即使得所注入的溶血剂或抗生素能快速的通过所述引流管A10的进液端被推向病人头颅渗血部位,以使能快速的对病人头颅渗血部位进行消毒或杀菌。

进而,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需要强调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废液收集器80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固设于所述引流管A10的进液端的与所述引流管A10相连接形成一体的防堵吸头140;

其中,所述防堵吸头140成型为球形,且所述防堵吸头140的外壁均匀的开设有多个进液孔1401。

且所述防堵吸头140为软体硅胶材质。

如此,一方面,所述废液收集器80为透明塑胶材质制作,使得便于观察所引流的废液的引流量。

另一方面,所述防堵吸头140柔软性好,使得不会刺痛病人,透过多个所述进液孔1401,即使得可很好的将病人头颅渗血部位的废液向所述废液收集器80内进行引流,在任意一所述进液孔1401发生堵塞时,也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工作的继续进行。

从而,本实用新型防堵塞效果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倒U型连接管150;

其中,所述废液收集器80的中部竖向设有一隔板801,以使所述废液收集器80被分隔成第一废液收集腔802及第二废液收集腔803;所述倒U型连接管150设置于所述废液收集器80外;所述倒U型连接管150的第一端插至于所述第一废液收集腔802内,第二端插至于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803内,且所述倒U型连接管150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废液收集腔802的内上端,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803的内上端;

所述吸气管90的进气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803内,并位于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803的内上端。

并且,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第一排液管160及一第二排液管170;

其中,所述第一废液收集腔802的底部侧壁开设有一带阀门的第一排液孔,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803的底部侧壁开设有一带阀门的第二排液孔;所述第一排液管160的进液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排液孔,所述第二排液管170的进液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排液孔。

如此,一方面,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803则可作为备用废液收集腔使用,在废液收集较多时,则可使得过多的废液被引流至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803进行存储,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较多的废液亦可通过所述第一排液管160及所述第二排液管170进行排放转移,以使本实用新型引流不中断。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能得到大大提高。

需要补充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一废液收集腔802及外壁及所述第二废液收集腔803的外壁自上至下分别设有刻度804,以使能较准确的估算所引流的废液的引流量。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限流夹180;

其中,所述限流夹180固设于所述吸气管90外。

如此,在不需要引流时,通过所述限流夹180将所述吸气管90快速夹紧,再关闭所述负压吸引器100即可。

故而,本实用新型使用灵活方便,且更具人性化。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夹180包括用于操作的按动部1801、用于卡紧按动部1801的卡紧部1802及用于夹紧/松开所述吸气管90的夹持部1803;

其中,所述夹持部1803包括第一夹持部18031及第二夹持部18032,所述第一夹持部18031固设于所述按动部1801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夹持部18032固设于所述卡紧部1802的上端面,且所述第二夹持部18032与所述第一夹持部18031位置相对;

所述卡紧部1802上开设有两管路过孔18021,所述吸气管90穿设于两所述管路过孔18021,且所述吸气管90卡设于第一夹持部18031与所述第二夹持部18032之间;

所述按动部1801的后端与所述卡紧部1802的后端相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卡紧部1802的前端设有一用以卡合所述按动部1801的前端的卡槽18022;

当通过所述卡槽18022卡合所述按动部1801的前端时,所述按动部1801与所述卡紧部1802相固定形成环状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夹持部18031及所述第二夹持部18032将所述吸气管90夹紧固定。

如此,手动按下所述按动部1801,以使所述卡槽18022卡合所述按动部1801的前端,即可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18031及所述第二夹持部18032能很好的将所述吸气管90夹紧固定,手动掰开所述卡槽18022,以使所述按动部1801的前端与所述卡槽18022相脱离,又能使得所述第一夹持部18031及所述第二夹持部18032可快速的将所述吸气管90松开。

故而,所述限流夹180操作简捷,使得使用性能好。

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按动部1801的上端面设有防滑凸条,以使在手动按动所述按动部1801时,避免手指打滑。

更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本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多个带有所述防堵吸头140的引流管B190;

其中,所述引流管A10的外壁靠近其出液端固设有多个与其内部相通的带开关阀的连接头101;多个所述引流管B190的出液端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头101的进液端可拆卸式连接。

优选的,多个所述引流管B190的出液端则分别与多个所述连接头101的进液端螺纹旋接。

且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L型转运座200;

其中,所述L型转运座200包括底座2001、竖向固设于所述底座2001上端面其中一侧的防护板2002及固设于所述底座2001下端面四角的带有制动件的万向轮2003;所述底座2001的上端面向下开设有一第一卡固槽20011及一第二卡固槽20012;所述废液收集器80的底部容置于所述第一卡固槽20011,所述负压吸引器100的底部容置于所述第二卡固槽20012;所述防护板2002的背对所述底座2001的一面的上端固设有一推手20021。

如此,一方面,在需要进行小面积的引流时,拆卸相应的引流管B190,仅使用所述引流管A10即可,当需要进行大面积的引流时,则装上相应数量的引流管B190即可,以使便于高效快速的进行大面积的引流,使得能有效提高引流效率。

另一方面,因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所述L型转运座200,如此,则以使便于所述废液收集器80及所述负压吸引器100等的集中固放,也使得便于本实用新型的转运或搬移,使得转运或搬移省时省力。

进而,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能达到最佳。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相应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