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932发布日期:2018-09-01 02:5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器具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肘关节屈曲牵引带。



背景技术:

肘关节是前臂和上臂的连接结构,主要由肱骨下端和尺骨、桡骨上端构成,可做前屈、后伸运动,也可参与前壁的旋前和旋后运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因各种无法预料的状况而出现肘关节脱位、骨折、肌肉外伤、韧带肌腱损伤等疾病。其中,肘关节挛缩是一种肘关节创伤、手术、烧伤、关节炎和中风等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众所周知,一旦发生肘关节挛缩,通常会出现肘关节屈伸障碍,而这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故,患者最好能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然而,这是骨科康复治疗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康复治疗中,患者通常应用肘关节训练仪器或者牵引带等治疗工具,将肘关节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以促进肘关节的尽快治愈。其中,肘关节屈曲牵引带即是一种应用肌肉“应力松弛”原理,对肘关节僵硬挛缩肌肉进行牵拉治疗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康复治疗工具,然而,现有的牵引带仅是医护人员根据临床需要使用一根弹力带制作而成,其在实际使用时,容易滑脱、发生错位及对手腕造成牵拉产生疼痛感,且需要他人帮忙绑定。当然,患者也有采用肘关节训练仪器进行康复的,但往往这种仪器的结构比较复杂,其价格也相当昂贵,通常只有在康复场所中才可以见到,患者需进入康复中心在康复治疗师的协助和指导下才能使用,故,因价格昂贵且使用场所特殊,普通患者一般负担不起,而不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用以解决现有的肘关节治疗工具结构简单但使用时容易滑脱且需他人帮忙,或者结构复杂但价格比较昂贵致使普通患者负担重很少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肘关节屈曲牵引带,该肘关节屈曲牵引带包括牵引带体,所述肘关节屈曲牵引带还包括用以套设在上臂上以防止所述牵引带体作用时从所述上臂上滑动的臂部固定套件和用以套设于腕部的以辅助所述牵引带体对肘关节形成屈曲牵引力并防止所述牵引带体作用时从所述腕部上滑动的腕部固定套件;

所述牵引带体的一端具有固定部,另一端具有自由部,所述牵引带体的所述固定部连接于所述臂部固定套件的外侧壁上,且于所述肘关节屈曲时,所述牵引带体的所述自由部设于已套设在所述腕部的所述腕部固定套件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带体包括第一带本体和第二带本体,所述第一带本体和所述第二带本体分别从所述臂部固定套件的左右两侧伸出;所述第一带本体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带本体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均连接于所述臂部固定套件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分别从所述腕部的左右两侧可拆卸式连接于已套设于所述腕部的所述腕部固定套件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本体的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带本体的所述第二固定端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自由端通过第一魔术贴粘贴于已套设于所述腕部的所述腕部固定套件的外侧壁上,且所述第二带本体的所述第二自由端通过第二魔术贴粘贴于已套设于所述腕部的所述腕部固定套件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一魔术贴的第一公扣,且所述第一公扣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第二自由端的内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二魔术贴的第二公扣,且所述第二公扣至少设有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带本体的带长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带本体的带长;所述第二带本体通过所述第二魔术贴粘贴于所述第一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公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带本体的带宽,各所述第二公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带本体的带宽。

进一步地,所述臂部固定套件包括固定套带,所述固定套带具有第三自由端和第四自由端,所述第三自由端和所述第四自由端通过第三魔术贴粘贴在一起以套住所述臂部。

进一步地,所述腕部固定套件包括用以缠绕并套住所述腕部的固定带体,且所述固定带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方便对应的手指穿过的指孔。

进一步地,所述腕部固定套件由弹性布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肘关节屈曲牵引带通过增加腕部固定套件和臂部固定套件,将牵引带体的固定部连接在臂部固定套件的外侧壁上,需要牵引治疗时,患者即可将腕部固定套件套设在腕部,将臂部固定套件套设在上臂,肘关节屈曲后,再将牵引带体的自由部设于已套设在腕部的腕部固定套件的外侧壁上,这样,将牵引带体的一端固定在上臂,将另一端固定在腕部上,不仅牵引力度持久,避免牵引过程中牵引带体发生滑动,且将腕部着力点集中到桡骨远端,避免对腕部的牵拉压迫,从而减缓牵引时造成腕部疼痛,总之,该牵引带的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使用时无需他人帮忙且方便快捷,另外,性价比高,普通患者不用有经济负担,利于治疗的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牵引作用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图2中肘关节屈曲牵引带另一角度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腕部固定套件展开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腕部固定套件套于腕部上的使用状态图。

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0-牵引带体、110-第一带本体、111-第一自由端、120-第二带本体、121-第二自由端;

200-臂部固定套件、210-固定套带、211-第三自由端、212-第四自由端;

300-腕部固定套件、310-固定带体、311-指孔;

400-第一魔术贴、410-第一公扣、500-第二魔术贴、510-第二公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

需说明的是,通常,该肘关节屈曲牵引带主要应用在骨科康复中心,当然,还可应用在患者的家中等其它场所,对应地,其主要适用于因肘关节损伤、脱位、骨折术后等各种原因导致肘关节周围的肌肉群受损或肘关节僵硬致使屈曲障碍的人群,用以维持肘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挛缩,改善患者肘关节的屈曲功能。

如图1至图3所示,该肘关节屈曲牵引带,包括牵引带体100,肘关节屈曲牵引带还包括臂部固定套件200和腕部固定套件300,其中,牵引带体100的一端具有固定部(图未示),另一端具有自由部(图未示),再如图1至图3所示,为防止牵引带体100作用时从上臂上滑动,牵引带体100的固定部连接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外侧壁上,在牵引治疗时,臂部固定套件200套设在上臂上,通常,套设在上臂的中段。对应地,为辅助牵引带体100对肘关节形成屈曲牵引力,并防止牵引带体100作用时从腕部上滑动,腕部固定套件300套设于腕部上,最后,于肘关节屈曲时,牵引带体100的自由部设于已套设在腕部的腕部固定套件300的外侧壁上。

由上,也即是说,因将牵引带体100的固定部连接在套设于上臂的臂部固定套件200上,这样,牵引带体100在牵引时,即可固定在臂部固定套件200套设的位置上不动,对应地,在肘关节屈曲时,将牵引带体100的自由部设于已套设在腕部的腕部固定套件300的外侧壁上,这样,在牵引作用时,即可将腕部着力点集中到桡骨远端,从而避免对腕部的牵拉压迫,进而减缓牵引时造成的腕部疼痛。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牵引带体100包括第一带本体110和第二带本体120,其中,为方便将腕部着力点集中到桡骨远端,并确保牵引力能均匀作用,第一带本体110和第二带本体120分别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左右两侧伸出,也即,第一带本体110和第二带本体120分别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对侧伸出,具体地,第一带本体110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左侧伸出,第二带本体120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右侧伸出,反之也可以。由此,可以理解地,通常,该肘关节屈曲牵引带不区别左右,也即可以在左手或右手上使用。

如图1所示,第一带本体110具有第一固定端(图未示)和第一自由端111,对应地,第二带本体120具有第二固定端(图未示)和第二自由端121。可以理解地,第一固定端和第二固定端即为上述的固定部,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即为上述的自由部。为将牵引带体100固定在臂部固定套件200上,防止牵引过程中,牵引带体100发生滑动,第一固定端(图未示)和第二固定端(图未示)均连接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外侧壁上。对应地,如图2和图3所示,为方便将腕部着力点集中到桡骨远端,并防止牵引过程中牵引带体100发生滑动,第一自由端111和第二自由端121分别从腕部的左右两侧可拆卸式连接于已套设于腕部的腕部固定套件300的外侧壁上。可以理解地,牵引治疗完成后,患者可以自行解除第一自由端111和第二自由端121与腕部固定套件300之间的连接。

具体地,第一带本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1从腕部的左侧连接于腕部固定套件300上,第二带本体120的第二自由端121从腕部的右侧连接于腕部固定套件300上,反之也成立。如图1所示,为使牵引力作用均匀,且该牵引带的结构更加简单,通常,在使用时,第一带本体110的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111位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同一侧上,对应地,第二带本体120的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121位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同一侧上。可以理解地,实际上,第一带本体110和第二带本体120可以在中间交叉后再设于腕部固定套件300上。

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为确保该牵引带的可靠性以及牵引力强度,如图1所示,第一带本体110和第二带本体120的带宽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宽度基本一致,且第一带本体110和第二带本体120均只有一根。在实际应用中,在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同一侧,如左侧上,可以同时设置多根第一带本体110,对应地,在右侧上,可以同时设置多根第二带本体120,此时,各第一带本体110和各第二带本体120的宽度通常小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宽度。

优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简化该牵引带的结构,第一带本体110的第一固定端(图未示)与第二带本体120的第二固定端(图未示)一体成型,也即,此时牵引带体100为一整条带,只是该整条带的中段固定连接在臂部固定套件200上,而不是由多条带体组合而成。具体地,该整条牵引带体100通过车缝固定连接在臂部固定套件200上,实际上,应该还可通过魔术贴连接于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方便患者可以自行拆装使用,以及方便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尺寸调整牵引固定的松紧度,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第一带本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1通过第一魔术贴400粘贴于已套设于腕部的腕部固定套件300的外侧壁上,且第二带本体120的第二自由端121通过第二魔术贴500粘贴于已套设于腕部的腕部固定套件300的外侧壁上。

优选地,为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腕部固定套件300由弹性布料制成,且该弹性布料可以方便做成第一魔术贴400和第二魔术贴500粘贴的母扣,具体地,可选用具有弹性的弹性粘扣带。

具体地,为简化该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结构,第一自由端11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魔术贴400的第一公扣410,且为方便患者自适应调整,使患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屈曲角度,第一公扣410至少设有一个。同理,第二自由端121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二魔术贴500的第二公扣510,且第二公扣510至少设有一个。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公扣410设有1个,第二公扣510设有两个。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加强第一自由端111和第二自由端121与腕部固定套件300之间的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各第一公扣4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带本体110的带宽,对应地,各第二公扣51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带本体120的带宽。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加强牵引带体100与腕部固定套件300之间的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带本体120的带长大于或等于第一带本体110的带长,这样,第二带本体120即可通过第二魔术贴500粘贴于第一带本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1的外侧壁上,可以理解地,第一带本体110直接粘贴于腕部固定套件300上,第二带本体120通过粘贴于第一带本体110的外侧壁上以间接粘贴于腕部固定套件300上,这样,整个牵引带体100即可包住腕部固定套件300。

需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实际应用中,如果第一带本体110的长度不够长,可以需要在第一带本体110的第一自由端111上通过魔术贴单独连接一根第一带本体110,同理也适用于第二带本体120。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臂部固定套件200包括固定套带210,为方便患者自行拆装,以及自适应调整大小,以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固定套带210具有第三自由端211(图未示)和第四自由端212(图未示),其中,第三自由端211和第四自由端212通过第三魔术贴(图未示)粘贴在一起以套住臂部。具体地,该固定套带210可以选用具有弹性的弹性粘扣带,与第三魔术贴配合设置。

需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使固定牵引过程中,患者的臂部的血液循环能继续维持或加快,进而促进尽快地恢复健康,在固定套带210的内层还可设置中药层(图未示)、电疗层(图未示)或按摩层(图未示)等。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为方便患者自行拆装以及方便患者根据自身腕部大小或屈曲角度自适应调整,腕部固定套件300包括用以缠绕并套住腕部的固定带体310,且为使固定带体310更加牢固地套住腕部不松脱,固定带体31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指孔311,而以方便对应的手指穿过。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固定带体310上开设有一个指孔311,以方便大拇指穿过。在实际应用中,实际上,腕部固定套件300可以直接做成像手套那样的套体,直接套设在腕部上。另外,为方便固定带体310缠绕住腕部,在固定带体3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四魔术贴(图未示)。

由上可知,在本实施例中,该肘关节屈曲牵引带的使用方法主要为以下:

首先,将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固定套带210套设于患者的上臂的中段;

然后,患者的大拇指穿过腕部固定套件300的固定带体310的指孔311,固定带体310沿着手背至手心方向缠绕一周后按紧第四魔术贴(图未示);

最后,将固定在臂部固定套件200的外侧壁上的第一带本体110用力牵拉,以将第一带本体110固定在手腕背侧的腕部固定套件300上,再将第二带本体120用力牵拉,以将第二带本体120固定在手腕背侧的第一带本体11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