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刺伤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8519发布日期:2018-11-27 21:31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刺伤的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刺伤的输液器。



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中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无论是从城市到农村,三甲医院到乡村诊所,都具备输液治疗的条件。静脉输液将药液直接送入静脉、参与全身循环,因此具有良好而快速的治疗效果,病人可快速恢复健康。目前使用的输液器多为一次性输液器,由穿刺头、输液导管、流量控制器和针头组成,针头一端扎入患者静脉,穿刺头一端连接药液。当输液结束后,拔出的针头难免携带少量患者血液,如果稍不注意就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针刺伤;特别是,如果患者患有血液传染性疾病,那就可能造成医护人员交叉感染的严重后果。因此,如何防止输液器所带来的针刺伤,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刺伤的输液器,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刺伤的输液器,包括输液管、穿刺头、排气器、莫非氏滴管、调节器、过滤器和针头装置,其中,穿刺头和针头装置分别设置在输液管的两端;所述针头装置包括导管、内管、针柄、头皮针和套装在头皮针上的针帽,所述针柄固定在导管的外表面上,导管内部设置有连通头皮针和过滤器的内管,所述导管的底部密封于内管外壁上、形成盛装有消毒液的药液腔,其顶部设置出液口;所述药液腔的顶部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消毒液流出的薄膜层;所述头皮针底端与内管 的连接处设置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端面上设置两根针尖向下的刺针,所述刺针的针尖靠近药液腔顶部的薄膜层,在薄膜层和刺针的针尖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薄膜层被扎破的防护垫;所述针帽的内腔中设置有花泥,花泥内部形成用于头皮针插入的空腔;所述针帽的底端设置向外凸出的帽檐,针帽外壁与帽檐的交接处开设有活动槽,在活动槽内卡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与设置于针柄上的连接线固定连接;在帽檐的底部还开设有与出液口相对应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花泥直接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针帽和头皮针之间为卡固连接,其连接处的针帽内表面设置卡槽、头皮针外表面设置与卡槽相配适的卡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两根刺针为圆周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莫非氏滴管上设置有刻度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针柄上设置有防滑珠, 所述针帽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防滑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护垫与所述薄膜层设置于在同一水平线上,所述刺针插入在所述防护垫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线为具有高弹性的连接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刺伤的输液器,通过对针头装置进行改良,将头皮针上套接针帽可以有效的防止医护人员和清洁人员被刺伤,同时通过储存在药液腔中的消毒液对头皮针进行全面消毒,可彻底杜绝传染细菌的感染、防止传染细菌传播,进一步加强医护人员和清洁人员的健康保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从根本杜绝疾病的传染源,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和清洁人员的工作风险,提高了医护人员工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消毒液存储在药液腔中,输液器使用完毕后方通过刺破薄膜层的操作使消毒液放出,保证了使用前输液器的无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针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管部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液管;2、穿刺头;3、排气器;4、莫非氏滴管;5、调节器;6、过滤器;7、针头装置;8、导管;9、针柄;10、针帽;11、头皮针;12、内管;13、连接座;14、刺针;15、药液腔;16、薄膜层;17、防护垫;18、卡槽;19、卡齿;20、帽檐;21、活动槽;22、连接圈;23、连接线;24、出液口;25、进液口;26、刻度表;27、防滑珠;28、花泥。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一种防刺伤的输液器,包括输液管1、穿刺头2、排气器3、莫非氏滴管4、调节器5、过滤器6和针头装置7,其中,穿刺头2和针头装置7分别设置在输液管1的两端,排气器3、莫非氏滴管4、调节器5、过滤器6串联在穿刺头2和针头装置7之间。

所述针头装置7包括导管8、内管12、针柄9、针帽10和头皮针11。所述针柄9固定在导管8的外表面上,便于医护人员手持扎针;所述导管8内部设置内管12,导管8的底部密封于内管12外壁上,其顶部设有出液口24,所述导管8与内管12之间形成盛装有消毒液的药液腔15,在药液腔15的顶部设置用于防止消毒液流出的薄膜层16;所述内管12的顶端与头皮针11连接,其末端与过滤器6相连;所述针帽10套装在头皮针11上、形成对头皮针11的保护。

所述头皮针11底端与内管2 的连接处设置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的外径小于导管8的内径,连接座13的下端面上设置两根针尖向下的刺针14,所述两根刺针14为圆周对称设置。所述刺针14的针尖靠近药液腔15顶部的薄膜层16,在薄膜层16和刺针14的针尖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薄膜层16被扎破的防护垫17。

所述针帽10和头皮针11之间为卡固连接,其连接处的针帽10内表面设置卡槽18、头皮针11外表面设置与卡槽18相配适的卡齿19。所述针帽10的底端设置向外凸出的帽檐20,所述针帽10外壁与帽檐20的交接处开设有活动槽21,在活动槽21内卡接有连接圈22,所述连接圈22与设置于针柄9上的连接线23固定连接,针帽10拔出后仍通过连接线23与针柄9相连。所述针帽10的内腔中设置有花泥28,花泥28内部形成用于头皮针11插入的空腔。在帽檐20的底部还开设有与导管8顶端的出液口24相对应的进液口25,所述进液口25与花泥28直接连通,药液腔15中的消毒液被刺针14刺破后,经出液口24、进液口25进入针帽10的内腔中,花泥28吸收消毒液、对头皮针11的针尖处进行消毒。

进一步的,所述莫非氏滴管4上设置有刻度表26;可以及时的了解输液的药液位置,便于及时的更换药液。

进一步的,所述针柄10上设置有防滑珠27;增大手指与针柄10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输液时打滑,便于所述头皮针8的插入。

进一步的,所述针帽10上外表面上设置防滑槽,防止转动所述针帽10时打滑,便于施力。

进一步的,所述刺针14插入在所述防护垫17内部;在未使用所述输液器时对所述输液器进行保护,防止提前划破薄膜层16而造成消毒液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垫17与薄膜层16设置于在同一水平线上。当所述刺针14转动时可以有效的划破所述薄膜层16放出所述消毒药液。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23采用具有弹性的的材质,如,硅胶带,橡胶带等。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输液器未使用时:头皮针插入针帽的空腔中,针尖与花泥表面接触但不插入;针帽扣合后,刺针插入防护垫中;使用时直接拔掉针帽即可扎针,针帽被连接线固定在针柄上。

输液器使用后:将所述针帽重新套在头皮针上,并通过卡槽与卡齿相互配合实现针帽的转动;当头皮针转动时,设置于头皮针底部的连接座和刺针跟随转动,刺针由防护垫滑出、刺破薄膜层,,将药液腔内的消毒药液放出,消毒药液沿出液口和进液口流入针帽中,花泥吸收消毒液,润湿后产生微量膨胀,使头皮针的针尖插入吸附了消毒液的花泥、针体被吸附了消毒液的花泥所包围,实现头皮针的彻底消毒处理,即避免头皮针针尖刺伤医护人员,又从根本上杜绝了传染疾病疾病感染。医疗垃圾处理时,可直接进行焚烧或掩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防止医护人员和清理人员被针头刺伤的危险,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