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型创伤修复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0318发布日期:2018-10-26 19:12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能型创伤修复贴。



背景技术:

日常生产和社会活动中,会不可避免出现各种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即通常所说的创伤,其中由磕碰、撞伤带来的创伤问题最为常见。仅仅靠伤口自愈合难以到达很好的恢复效果,且修复速度慢,处理不当则会出现伤口不愈、二次感染、产生明显疤痕等问题,所以通常选用相应的敷料或者创伤贴辅助伤口护理,加快创伤的修复和愈合。

传统的医用修复贴主要以无纺布为载体,将药物涂覆或者浸染于无纺布,利用棉布、胶带将无纺布固定在创伤伤口处,进而对创伤进行修复,不可控因素多,易出现细胞毒性、伤口组织感染及皮肤过敏反应。目前,虽然市场上逐渐出现了便捷式修复贴,也配备有消炎抗菌、止血止痒等针对性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药效时间短、透水透气性差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抗菌消炎,透气性好,药效稳定、持续时间长的创伤修复贴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菌消炎效果,透水透气性好,药效稳定、促进伤口全面愈合的创伤修复贴。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功能型创伤修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保护层、功能层、和基底层,所述保护层可剥离地覆盖于功能层上表面,所述功能层由敷料层、压敏胶层和透气层组成,所述压敏胶层位于透气层上表面,所述压敏胶层和透气层紧密排列于敷料层四周。

所述功能型创伤修复贴上表面为长方形,长宽比为4:1。

所述敷料层位于功能层中部,占功能层长度的1/2、宽度的3/4。

所述敷料层为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聚酰胺复合纳米纤维薄膜,纤维直径<100 nm。

所述保护层采用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或离型膜,厚度为0.5~2mm。

所述透气层采用医用无纺布层,厚度为1.5~3.5mm。

所述敷料层厚度为压敏胶层和透气层厚度之和,厚度为2~4mm。

所述基底层采用微孔透气的无纺布胶带,厚度为0.5~2mm。

所述功能型创伤修复贴厚度为3~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基底层采用微孔透气的无纺布胶带,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有效地避免了因伤口无法正常呼吸所导致的伤口溃烂、积脓、表皮腐烂等现象发生。同时,在敷料层两端分别设置了透气层,进一步保证了透气透水的特性。

(2)敷料层采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聚酰胺复合纳米纤维,该复合纳米纤维具有多种功能性特点。首先,壳聚糖/聚酰胺复合纳米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副作用,纳米纤维形成的薄膜结构具有大量、均匀的孔分布,透水透气性好。另一方面,壳聚糖是一种具有抗菌消炎、凝血止血作用的带正电荷的天然碱性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粘附性和促进药物吸收作用,是典型创伤修复材料。

(3)最为重要的是,敷料层具有溶胀释放药物的功能特性,可以直接替代吸水纤维布的作用,不仅可以吸收伤口组织液、脓液,还能够达到稳定释放表皮生长因子的目的,从而使得药物释放速度均匀可靠,药效保持时间长,能够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和抑制疤痕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型创伤修复贴的主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型创伤修复贴揭下保护层后的俯视图。

其中:1是保护层;2是功能层;21是敷料层;22是压敏胶层;23是透气层;3是基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一种功能型创伤修复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保护层1、功能层2、和基底层3,所述保护层1可剥离地覆盖于功能层2上表面,所述功能层2由敷料层21、压敏胶层22和透气层23组成,所述压敏胶层22位于透气层23上表面,所述压敏胶层22和透气层23紧密排列于敷料层21四周。

优选地,所述功能型创伤修复贴上表面设置为长方形,长宽比为4:1。

优选地,敷料层21位于功能层2中部,占功能层2长度的1/2、宽度的3/4。

优选地,敷料层21为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的壳聚糖/聚酰胺复合纳米纤维薄膜,纤维直径<100nm;进一步优选地,复合纳米纤维薄膜的纤维直径为20~50nm。

优选地,保护层1为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或离型膜,厚度为0.5~2mm;进一步优选地,保护层1采用离型膜,厚度为1~1.5mm。

优选地,透气层23为医用无纺布层,厚度为1.5~3.5mm;进一步优选地,厚度为2~3 mm。

优选地,敷料层21厚度为压敏胶层22和透气层23厚度之和,厚度为2~4mm;进一步优选地,厚度为2~3.5mm。

优选地,所述基底层3采用微孔透气的无纺布胶带,厚度为0.5~2mm;进一步优选地,厚度为1~1.5mm。

优选地,所述功能型创伤修复贴厚度为3~8mm;进一步优选地,厚度为4~6.5mm。

使用时,从左边缘或者右边缘撕开保护层1,将敷料层21对准创口中心处,轻轻覆盖于创口,用拇指轻抚创口四周外围,通过压敏胶层22的作用,使创伤修复贴固定在创口位置。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例所作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