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椎体后壁骨折复位的夯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3378发布日期:2019-05-11 00:49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椎体后壁骨折复位的夯实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椎体后壁骨折复位的夯实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上椎体骨折向后移位压迫脊髓,采用后路减压方式时,骨块无法复位。

椎体后壁定义为椎体后缘前方5-8cmm范围,椎体后壁的骨折块,可以向后以为进入椎管,压迫脊髓神经,传统的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方式虽然可以间接复位椎体后壁骨折,但对于椎体后壁骨折有翻转或者严重椎体后壁骨折时,则复位困难,手术效果较差。因此需要使用专用复位器械直接夯实椎体后壁骨折。

目前大多数的复位器存在着复位力量不容易控制,方向也不容易把握,操作中容易移动位置等技术问题,从而易造成骨折块复位不良或脊髓再损伤。

有些复位器有一定的效果,但又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椎体后壁骨折复位的夯实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外观美观,成本低,经后路椎弓根途径,椎管前方减压及椎管前壁重塑。

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应用于椎体后壁骨折复位的夯实器,其特点在于:包括敲击杆、嵌压器、直杆和压迫板,敲击杆和直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嵌压器将敲击杆和直杆连接成一体,压迫板位于直杆底端并与直杆垂直。

所述敲击杆、嵌压器和直杆为伸缩式结构,敲击杆中为中空,直杆位于敲击杆中并相对于敲击杆旋转和移动,嵌压器套接在敲击杆和直杆外侧,嵌压器一端与敲击杆连接,一端与直杆连接,起连接和固定作用。

连接、固定敲击杆与直杆,并驱动直杆相对敲击杆向外延伸或向内缩回,也可使直杆在原位置旋转。

嵌压器旋转从而驱动直杆相对于敲击杆来回移动和转动,调整直杆的长度,确定压迫板在椎体中的位置;使直杆转动,确定压迫板的方向,提高复位效果。

所述夯实器还设有防滑部,防滑部设于直杆底端并位于压迫板外侧一方。

所述压迫板为设有前部、中部和后部,前部小,后部大,后部与直杆底端连接。

所述压迫板前部角下弯成弧形。下弯后有一定弧度的更便于夯实复位。

所述压迫板前部角下弯角度为10-350

压迫板设计成弧形,凹面正对椎管前壁,可以更好的与椎管前壁贴合,使复位更有效,压迫板有不同的长度,可以复位不同类型的椎体后壁的骨折。

术中时将防滑点放于椎弓根松质骨内,旋转嵌压器使压迫板放于硬膜前和椎体后壁骨折后,锤击敲击杆,即压迫板将后移的椎体骨折块推向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避免前路椎体减压,创伤大,手术复杂;实现了后路对椎体前方的减压;防滑点避免了医源性神经损伤。

附图说明

图1、图2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夯实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夯实器与椎体后壁的结合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压迫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的具体标识如下: 1. 敲击杆,2. 嵌压器,3.直杆,4.压迫板(4-1压迫板前部,4-2压迫板中部,4-3压迫板后部,4-4压迫板外侧),5.防滑部,6.椎板,7.椎体后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椎体后壁骨折复位的夯实器,设有敲击杆、嵌压器、直杆和压迫板,敲击杆和直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嵌压器将敲击杆和直杆连接成一体,压迫板位于直杆底端并与直杆垂直。压迫板为设有前部、中部和后部,前部小,后部大,后部与直杆底端连接。

敲击杆、嵌压器和直杆为伸缩式结构,敲击杆中为中空,直杆位于敲击杆中并相对于敲击杆旋转和移动,嵌压器套接在敲击杆和直杆外侧,嵌压器一端与敲击杆连接,一端与直杆连接,起连接和固定作用。

连接、固定敲击杆与直杆,并驱动直杆相对敲击杆向外延伸或向内缩回,也可使直杆在原位置旋转。

嵌压器旋转从而驱动直杆相对于敲击杆来回移动和转动,调整直杆的长度,确定压迫板在椎体中的位置;使直杆转动,确定压迫板的方向,提高复位效果。

实施例2

一种应用于椎体后壁骨折复位的夯实器,设有敲击杆、嵌压器、直杆、压迫板和防滑部,敲击杆和直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嵌压器将敲击杆和直杆连接成一体,压迫板位于直杆底端并与直杆垂直,防滑部设于直杆底端并位于压迫板外侧一方。

敲击杆、嵌压器和直杆为伸缩式结构,敲击杆中为中空,直杆位于敲击杆中并相对于敲击杆旋转和移动,嵌压器套接在敲击杆和直杆外侧,嵌压器一端与敲击杆连接,一端与直杆连接,起连接和固定作用。压迫板为设有前部、中部和后部,前部小,后部大,后部与直杆底端连接。

实施例3

一种应用于椎体后壁骨折复位的夯实器,设有敲击杆、嵌压器、直杆、压迫板和防滑部,敲击杆和直杆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嵌压器将敲击杆和直杆连接成一体,压迫板位于直杆底端并与直杆垂直,防滑部设于直杆底端并位于压迫板外侧一方。压迫板为设有前部、中部和后部,前部小,后部大,后部与直杆底端连接。压迫板前部角下弯成弧形,下弯后有一定弧度的更便于夯实复位。压迫板设计成弧形,角度可为10-350,凹面正对椎管前壁,可以更好的与椎管前壁贴合,使复位更有效,压迫板有不同的长度,可以复位不同类型的椎体后壁的骨折。

敲击杆、嵌压器和直杆为伸缩式结构,敲击杆中为中空,直杆位于敲击杆中并相对于敲击杆旋转和移动,嵌压器套接在敲击杆和直杆外侧,嵌压器一端与敲击杆连接,一端与直杆连接,起连接和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术中时将防滑点放于椎弓根松质骨内,旋转嵌压器使压迫板放于硬膜前和椎体后壁骨折后,锤击敲击杆,即压迫板将后移的椎体骨折块推向前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