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便携式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046发布日期:2019-01-18 19:35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便携式艾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艾灸盒。



背景技术:

艾灸盒又叫温灸盒,是艾灸的首选器具,并由于其体积小,操作简单方便,集养生防病、治病和美容养颜于一身,一直来深受家庭养生者的青睐。温灸盒是通过艾火的热力渗透肌肤,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温经止痛,平衡阴阳,促进血液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艾灸施于穴位,通过热和能量输入,引起人体"应激反应",调动经脉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从而疏通脏腑,加速皮肤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疾病的作用。艾灸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不耽误手头工作,适合患者在家中使用,配合医师治疗,以巩固疗效,也适合百姓居家保健。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铜质两用艾灸盒、不锈钢随身灸、竹制艾灸盒。现有的铜质艾灸盒存在以不足:艾灸盒外表面由耐高温塑料制成,表面坚硬光滑,放置在需要艾灸的部位时容易发生滑动,不能稳定放置,使用时的舒适度低;艾灸盒对艾柱的长短有要求,大于艾灸盒直径的艾柱不能放置在艾灸盒内使用;艾灸盒的零部件较多,在实施时的操作比较繁琐,而且需要配合艾灸包使用,艾灸包需要清洗,给后期的清洁器具带来了很大不便。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使用舒适,方便使用,便于操作,容易清理,美观耐用的一种简易便携式艾灸盒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舒适,方便使用,便于操作,容易清理,美观耐用的简易便携式艾灸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简易便携式艾灸盒,包括底座,底座上面设置有盖体,所述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垫圈,底座的内部设置有保护架,保护架的上部设置有金属网,金属网上设置有固定针组,底座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环形凹槽,该凹槽的下面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的盖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中设置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底部设置有翅片,固定筒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盖,盖体的外部套装有旋转盖,盖体与底座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底座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带。

所述的垫圈为硅胶圆环结构,垫圈的顶部为T型结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T型槽结构,垫圈的T型结构与底座的T型槽结构相互配合固定。

所述的保护架为圆环结构,保护架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与保护架外侧连接,另一端与底座的内侧连接,所述的金属网为金属圆形网状结构,金属网的边缘镶嵌在底座内侧固定连接。

所述的固定针组由10根固定针组成,固定针在挡灰网上均匀分布,固定针的底部焊接在金属网的上面。

所述的固定杆水平设置在底座内部,固定杆的底部焊接在底座的内侧。

所述的固定筒的侧面设置有小孔,固定筒的内侧设置有夹片组,固定筒的底部设置有片状结构的翅片,固定筒的顶部设置有向固定筒外部水平延伸的边沿,在该边沿的中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的调节盖为圆形片状结构,调节盖的一侧活动安装在旋转轴上。

所述的旋转盖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开口,该开口的面积不小于固定筒顶部的面积,该开口的面积不大于调节盖的面积,旋转盖是以固定筒为圆心旋转的结构。

所述的盖体(2)与旋转盖(3)的侧面均设置有面积相同的圆形透气孔,透气孔的数量均为4个,透气孔在盖体与旋转盖的侧面都均匀分布。

所述的夹片组由四个夹片构成,夹片在固定筒内侧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硅胶垫圈,放置在人体穴位上不易发生滑动,并且硅胶本身柔软有弹性,提高了艾灸盒使用时的舒适性,底座内设置的保护圈,可以防止皮肤直接与金属网接触,避免在使用时被金属网烫伤;其次,在艾灸盒的顶部设置的固定筒设计,一方面可以固定放置较长的艾柱,一方面可以作为旋转盖的旋转轴,便于旋转盖的旋转,从而达到控制艾柱燃烧的目的,另一方面旋转筒上的小孔和翅片结构有利于艾灸盒体内的烟雾散出,在金属网上设计的固定针,便于铺设面积更大的姜片或蒜片来提升艾灸的功效,固定针固定姜片或蒜片牢固,不会将其压断,固定杆设置在内盖的侧面,提升了盖内的空间利用率;最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艾灸盒只有两个整体组成,方便拆卸清洗,并且艾灸盒可以通过固定盖直接固定在穴位上,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根据图1、2、3、4、5所示的,一种简易便携式艾灸盒,包括底座1,底座1上面设置有盖体2,所述的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垫圈4,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保护架5,保护架5的上部设置有金属网6,金属网6上设置有固定针组,底座1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环形凹槽,该凹槽的下面设置有固定杆8,所述的盖体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中设置有固定筒16,固定筒16的底部设置有翅片9,固定筒16的顶部设置有调节盖10,盖体2的外部套装有旋转盖3,盖体2与底座1之间通过卡扣连接,底座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带13。

所述的垫圈4为硅胶圆环结构,垫圈4的顶部为T型结构,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T型槽结构,垫圈4的T型结构与底座1的T型槽结构相互配合固定。所述的保护架5为圆环结构,保护架5四周均匀设置有四个连接柱,连接柱的一端与保护架5外侧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的内侧连接,所述的金属网6为金属圆形网状结构,金属网6的边缘镶嵌在底座内侧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针组由10根固定针7组成,固定针7在挡灰网上均匀分布,固定针7的底部焊接在金属网6的上面。所述的固定杆8水平设置在底座内部,固定杆8的底部焊接在底座1的内侧。所述的固定筒16的侧面设置有小孔,固定筒16的内侧设置有夹片组,固定筒16的底部设置有片状结构的翅片9,固定筒 16的顶部设置有向固定筒16外部水平延伸的边沿,在该边沿的中部设置有旋转轴11,所述的调节盖10为圆形片状结构,调节盖10的一侧活动安装在旋转轴11上。所述的旋转盖3的顶部设置有圆形开口,该开口的面积不小于固定筒16顶部的面积,该开口的面积不大于调节盖10的面积,旋转盖3是以固定筒16为圆心旋转的结构。所述的盖体2与旋转盖3的侧面均设置有面积相同的圆形透气孔14,透气孔14的数量均为4个,透气孔14在盖体2与旋转盖3的侧面都均匀分布。所述的夹片组由四个夹片12构成,夹片12在固定筒16内侧均匀分布。

使用时,有两种方式可以放置艾柱,第一种是将盖体2从底座1上拧取下来,把艾柱点燃,放置在固定杆8上,实施隔姜灸或隔蒜灸时可以在金属网6上相应的放置姜片和蒜片,金属网6上的固定针7可以将姜片或蒜片固定,之后把盖体2旋入底座1,调节旋转盖3和调节盖10可以控制艾柱的燃烧,底座1设置的保护架5可以防止皮肤直接与金属网6相接触,从而避免了艾灸者被烫伤的风险,同时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医用硅胶材质的硅胶底座4,硅胶底座4直接与艾灸者的皮肤相接触,医用硅胶具有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提高了艾灸者的舒适度,并且能耐高温,可消毒,艾灸盒温度调节好之后,可以通过固定带13将艾灸盒固定到穴位上,使用完毕,将盖体2从底座1上拧下清洗即可。

第二种是使用较长的艾柱,可以直接放置在固定筒16内,固定筒10内部设置有夹片12,可以将艾柱固定放置,实施隔姜灸或隔蒜灸时可以在金属网6上相应的放置姜片和蒜片,金属网6上的固定针7可以将姜片或蒜片固定,之后把盖体2旋入底座1,调节旋转盖3可以控制艾柱的燃烧,底座1设置的保护架5可以防止皮肤直接与金属网6相接触,从而避免了艾灸者被烫伤的风险,同时在底座1的底部设置有医用硅胶材质的硅胶底座4,硅胶底座4直接与艾灸者的皮肤相接触,医用硅胶具有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反应、机体排异反应极少,与体液以及组织接触过程中能保持其原有的弹性和柔软度,提高了艾灸者的舒适度,并且能耐高温,可消毒,艾灸盒温度调节好之后,可以通过固定带13将艾灸盒固定到穴位上,使用完毕,将盖体2从底座1上拧下清洗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