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共振检查用隔音耳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20674发布日期:2018-09-01 02:57阅读:17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磁共振检查用隔音耳罩。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是继CT之后医学影像的又一次进步,无辐射性和在神经系统方面检查的优势使得这项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设备在国内医院也越来越常见。虽然磁共振检查具有独到的优势,但是其产生的噪音问题不容忽视,由梯度线圈共振产生的噪音可达80分贝。考虑到磁共振检查中,幽闭环境的噪音对听力神经的损伤,以及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干扰。开发一种减振降噪装置,很有必要。

现有技术中有申请号为CN201510524493.3的抽拉网格式个体降噪耳罩及其制备工艺公开了一种个体降噪耳罩,该装置包括隔音片、光敏性复合树脂层等材料,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下个体降噪,具有一定的降噪能力,但是在共振环境下,并不能有效减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磁共振检查用隔音耳罩。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共振检查用隔音耳罩,包括耳夹,所述耳夹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耳罩体,所述耳罩体包括一个罩壳,所述罩壳的内端面设置有一个隔音软垫,所述罩壳内设置有阻尼装置,该阻尼装置与所述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罩壳的两侧壁上,所述罩壳的后端面设置有一个密孔软粘隔层,该密孔软粘隔层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密孔软粘隔层的外端面设置有一个声波反射体,所述声波反射体的内端面和外端面呈相互对称的凹陷弧面,且该凹陷弧面的表面抛光,所述声波反射体的内部空心且为真空,所述耳夹连接在所述声波反射体的上端。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耳夹用来连接两个耳罩体,用于支撑耳罩体,并配套在病人的头上。罩壳作为耳罩体的支撑,用来设置其他零部件。隔音软垫用来直接与病人的耳廓接触,起到封闭作用,阻止噪声传入。阻尼装置用来缓冲掉振动,阻止振动的继续传播,还可以吸收并消除部分声波,来起到降噪的作用。阻尼装置的两端直接抵触在罩壳的侧壁上,能有效接收振动和吸收噪音。密孔软粘隔层的的作用在于吸收振动的能量和吸收掉声波传送的能量,进一步起到消振动和吸收噪音的作用。声波反射体通过凹陷,并抛光的弧面将声波进行反射,减轻声波的传导。声波反射体内部的真空也能起到隔绝声波的作用。

进一步,为了在使用者的耳廓和隔音软垫之间起到封闭的效果,进而防止噪音和振动通过耳廓和隔音软垫之间的缝隙传进来,所述隔音软垫的内端面设置有粘性胶圈。

进一步,为了有效地利用活塞机构进行抗振,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微型活塞杆,该微型活塞杆插入到微型套管内,且在所述微型活塞杆和微型套管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有机硅油涂层。

进一步,为了提高抗振效果,所述阻尼装置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为了提高抗振效果,所述微型套管的内端和所述微型活塞杆的外端均通过微型弹簧抵触在所述罩壳的内壁。

进一步,为了降低声波的传导性,所述声波反射体采用陶瓷制成。

进一步,为了进一步对声波起到反射作用,所述声波反射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凹陷的弧面,且该弧面抛光。

进一步,为了进一步起到减轻振动和降噪的作用,所述密孔软粘隔层采用乳胶制成,且该密孔软粘隔层内密布有小孔,且该小孔的排布结构呈蜂窝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设计合理且便于操作,通过依次设置隔音软垫、罩壳、阻尼装置、密孔软粘隔层和声波反射体来将噪音声波和振动进行多层次减轻和消除的作用,效果良好,保护了病人的健康,减轻了病人的心理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到图2所示的一种磁共振检查用隔音耳罩,具有耳夹1,耳夹1 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耳罩体2。耳罩体2包括一个罩壳21,罩壳21 的内端面设置有一个隔音软垫22。为了防止噪音声波从隔音软垫22与耳廓之间的缝隙传入,隔音软垫22的内端面设置有粘性胶圈221。罩壳21内设置有阻尼装置23。为了起到更加良好的抗振抗噪作用,阻尼装置23的数量为多个。该阻尼装置23与的两端分别抵触在罩壳21的两侧壁上。为了降低制造难度,并提供一种实际可行的结构,阻尼装置23包括微型活塞杆231,该微型活塞杆231插入到微型套管232内,且在微型活塞杆231和微型套管 232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有机硅油涂层。在采用活塞杆231和微型套管232形成的阻尼装置23的基础上,微型套管231的内端和微型活塞杆231的外端均通过微型弹簧233抵触在罩壳21的内壁。罩壳21的后端面设置有一个密孔软粘隔层25,该密孔软粘隔层25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为了使得密孔软粘隔层25对振动和声波的吸收作用,密孔软粘隔层25采用乳胶制成,且该密孔软粘隔层25内密布有小孔251,且该小孔251的排布结构呈蜂窝状。密孔软粘隔层25的外端面设置有一个声波反射体24,声波反射体24的内端面和外端面呈相互对称的凹陷弧面,且该凹陷弧面的表面抛光,声波反射体24 的内部空心且为真空,耳夹1连接在声波反射体24的上端。为了降低噪音声波和共振振动的传导性,声波反射体24采用陶瓷制成,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噪音的反射作用,声波反射体2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为凹陷的弧面,且该弧面抛光。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如下:

耳夹1用来连接两个耳罩体2,用于支撑耳罩体2,并配套在病人的头上。耳夹1采用钢丝芯结构,即在耳夹1采用整体呈支架状的机构,中间部分有镂空。各个支架状的耳夹主体内部由钢芯来形成整体的形状,然后外面包裹有橡胶的表皮。为了增加产品的工艺品质,还可以在该橡胶表皮上压制条纹。这种结构设置一方面可以减轻整体的重量,一方面可以节省材料,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对于人体的舒适性也更佳。罩壳21作为耳罩体2的支撑,用来设置其他零部件。罩壳21同样作为一个安装设置主体,一般采用硬质的塑料压模成型制成。为了增加舒适性,罩壳21表面经过抛光处理。隔音软垫22用来直接与病人的耳廓接触,起到封闭作用,阻止噪声传入。隔音软垫可以采用孔眼间隙很小的海绵制成,也可以采用乳胶制成。采用乳胶制成时,将隔音软垫22制成一个椭圆圈形状,且横截面呈“U”字形,中间空的部分朝外,凸出的表面直接与耳廓接触,起到封闭耳廓的作用。为了增加乳胶制成的隔音软垫22与耳廓接触的粘附性,增加摩擦力,使得两者之间接触得更加紧密,密封效果更好,可以在隔音软垫22的表面采取细微的磨砂处理。为了最大程度地堵塞耳廓和隔音软垫22之间的缝隙,在隔音软垫 22上设置有粘性胶圈221。粘性胶圈221采用可以采用乳胶和硅胶制成,通过在乳胶和硅胶的生产工艺上改变,也可以在粘性胶圈221上涂抹油质涂层,使得制成的粘性胶圈221与人体具有一定的粘附作用,提高隔音效果。阻尼装置23用来缓冲掉振动,阻止振动的继续传播,还可以吸收并消除部分声波,来起到降噪的作用。阻尼装置23的两端直接抵触在罩壳21的侧壁上,能有效接收振动和吸收噪音。对于消除声波和振动的阻尼装置23可以采用多种阻尼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活塞套管式,即通过活塞杆231插入到微型套管232,并通过活塞式配合来缓冲掉振动。活塞杆231端部的活塞上设置有槽孔,用来连通活塞两头的空间。当活塞杆231带动活塞产生移动时,空气会通过该槽孔流过,不会造成阻滞,进而不会对阻尼效果产生影响。微型套管232内部还涂抹有机硅油涂层来吸收噪音,降低摩擦,提高吸收振动的可靠性。同样,两端通过微型弹簧233也是为了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降低振动影响。密孔软粘隔层25的的作用在于吸收振动的能量和吸收掉声波传送的能量,进一步起到消振动和吸收噪音的作用。为了提高密孔软粘隔层 25的使用效果,该密孔软粘隔层25采用乳胶制成,且内部的小孔251形成蜂窝状结构。蜂窝状的结构对降噪有很好的作用。基于光滑曲面的反射原理,以及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的原理,声波反射体24通过凹陷,并抛光的弧面将声波进行反射,减轻声波的传导。声波反射体24内部的真空也能起到隔绝声波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