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9220发布日期:2018-09-21 22:16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涉及一种一次性输液器。



背景技术:

输液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耗材,经过无菌处理,建立静脉与药液之间通道,用于静脉输液。一般由静脉针或针、针头护帽、输液软管、药液过滤器、流速调节器、滴壶、瓶塞穿刺器以及空气过滤器等八个部分连接组成,部分输液器还有注射件和加药口等。

公告号为CN2038616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输液器,它包括输液袋,通过输液管与计量瓶连接,所述的计量瓶与调节器连接,调节器通过输液管连接针头。

这种一次性输液器,通过将输液管放置在调节座的方孔中,通过旋转旋钮调节输液管在纵向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去调节输液管的流量大小。这种一次性输液器可以调节输液管的流量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另一种能够调节输液流量的一次性输液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次性输液器,具有能够通过旋钮调节输液管流量速度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一次性输液器,包括依次在输液管上连接的瓶塞穿刺器、进气管、莫菲氏滴管、流量控制器、过滤器和针头;

所述流量控制器包括上盖板和下底板;

所述上盖板一端设有螺纹孔,另一端两侧边上设有定向块;

所述下底板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和竖板构成L型,所述横板与竖板在端面处相连,所述横板上设置有与螺纹孔同轴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过通孔、螺纹孔,并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穿出螺纹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竖板上设置有与定向块配合的定向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连接上下两底板,通过旋转旋钮,锁紧螺栓,上盖板定向块被定向凹槽限制移动方向,上盖板向下底板靠近,并将对输液管施加压力,使输液管受力变形,通过方形通孔,可以观察输液管的受挤压的程度,输液管受挤压程度和输液速度呈反比,通过上盖板与下底板之间的挤压来调节输液管的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瓶塞穿刺器与进气管相连,所述瓶塞穿刺器顶部呈锥形,所述瓶塞穿刺器在其顶部设有导流孔和气孔,所述气孔管道连接进气管,所述导流孔管道连接输液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瓶塞穿刺器扎进瓶内,瓶内液体顺着导流管流入输液管内,通过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会向瓶内通空气以保持瓶内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末端设有进气端,在进气端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空气过滤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端直接通到空气中,有可能接触到空气中的污染空气或者病菌,通过在空腔内设置过滤膜,将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毒物质分离并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莫菲氏滴管中部为筒体,所述筒体上下圆面分别连接有第一半球体与第二半球体,所述第一半球体连接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伸入莫菲氏滴管一定长度并且与瓶塞穿刺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莫菲氏滴管两端均连接输液管,进液一端输液管伸入到莫菲氏滴管中一部分,保证液滴可以滴下并不会沿着管壁滴落,出液一端输液管在管外连接,出液时,不会有残余药液在莫菲氏滴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半球体在球体外侧连接输液管,输液管另一端连接有过滤器,所述流量控制器设在第二半球体与过滤器之间的输液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流量控制器放置在第二半球体和过滤器之间,可以通过观察莫菲氏滴管内滴液的速度,判断流量的速度是否合适。

进一步的,述过滤器另一侧通过输液管连接针头,所述过滤器内部设有一层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过滤孔,所述过滤孔直径为2μm到15μm 。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送一些药液,由于存放的环境或者其他一些因素,药液中可能存在一些固态颗粒晶体,通过药液经过过滤孔,可以过滤掉药液中的杂质和结晶。

进一步的,所述输液管末端与针头连接,所述针头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与针头内部连通,所述底座上设有叶状针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与针头固定连接,底座上设有针柄,通过捏住针柄,将针扎入静脉,针柄可以作为手拿位,通过使用针柄可以更方便扎针或者取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过滤器与过滤器内孔板,孔板选择不同直径,可以过滤不同药液中的结晶或者杂质,从而产生净化药液的效果;

2.采用了上板与下板螺纹连接,下板上设有弧面,从而产生能够使输液管随着上板与下板之间距离的变化,从而产生流量上的变化的效果;

3.采用了出气管与进气端相连,进气端上设置过滤膜,过滤膜可以让空气通过过滤膜,空气中颗粒大于过滤膜孔被阻挡,从而产生净化进入药瓶的空气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瓶塞穿刺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流量控制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过滤器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瓶塞穿刺器;11、导流孔;12、气孔;2、进气管;21、进气端;22、空腔;221、过滤膜;222、通孔;3、输液管;4、莫菲氏滴管;41、筒体;42、第一半球体;43、第二半球体;5、流量控制器;51、上盖板;511、定向块;512、螺纹孔;52、下底板;521、横板;5211、通孔;522、竖板;5221、定向凹槽;53、螺栓;531、旋钮;6、过滤器;61、过滤板;62、过滤孔;7、针头;71、针柄;72、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一次性输液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在输液管3上的瓶塞穿刺器1、进气管2、莫菲氏滴管4、流量控制器5、过滤器6和针头7。

如图2所示,瓶塞穿刺器1与进气管2连通,瓶塞穿刺器1顶部为锥形,椎面上设有圆孔,圆孔分为导流孔11和气孔12,导流孔11与输液管3相连,气孔12与进气管2相连;进气管2末端连接有进气端21,进气端21为扁平的中空圆柱体,进气端21内部设有空腔22,空腔22上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222,空腔22内设有过滤膜221。

如图1所示,输液过程中,瓶内药液受到重力影响,药液从瓶内流向输液管3,瓶内药液减少形成负压,瓶内与外界形成气压差,进气管2向瓶内输送空气,保证瓶内压力与外界压力相等以使瓶内的药液正常输入到输液管内;由于进气端21与空气直接连接,输液环境多为医院,需要对空气中的病毒和其他一些杂质进行过滤,通过过滤膜221将通过进气端21的空气过滤后,再通入瓶内。

如图1所示,莫菲氏滴管4中部为筒体41,筒体41上下连接第一半球体42和第二半球体43,第一半球体42通过输液管3连接导流孔11,第二半球体43通过输液管3连接过滤器6。

如图4所示,过滤器6为中空的扁圆形圆柱体,过滤器6中部设有过滤板61,过滤板61上设有孔径为2μm的过滤孔62。药液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细小杂质或者结晶微粒,直接进入人体具有很大的危险性,通过设置2μm的过滤孔62,可以有效地过滤掉药液中的固体颗粒。

如图1所示,针头7设置在输液管3的末端,针头7固定连接有底座72,底座72与针头7固定连接,底座72侧边单边设有叶状针柄71,底座72与输液管3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流量控制器5包括上盖板51和下底板52,上盖板51一端设有定向块511,在上盖板51上远离定向块511一端设有圆形螺纹孔512,下底板52包括横板521与竖板522,横板521与竖板522垂直固定连接,竖板522上设置有定向凹槽5221,定向块511与定向凹槽5221滑移连接,横板521上设置有与螺纹孔512配合的通孔5211,螺纹孔512螺纹连接有螺栓53,螺栓53穿过通孔5211,之后与螺纹孔512螺纹连接,螺栓53穿出螺纹孔5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531。螺栓53、上盖板51、横板521、竖板522围成供输液管3穿过的孔,通过调整上盖板51与下盖板52的距离,使输液管3横截面积变化,调整流速。

具体实施方式:将瓶塞穿刺器1扎进药瓶内,瓶塞穿刺器1顶部为锥形,调整流量控制器5,旋转旋钮531,使上盖板51与下底板52距离达到最大位置,挤压莫菲氏滴管4,使空气反向进入药瓶,使得药液在莫菲氏滴管4内,形成药液层,待注射针头7上有药液流出时,观察莫菲氏滴管4到针头7处输液管3内是否有空气间隙,如有空气间隙存在,直到空气从针头7排出,调小流量控制器5至最小,通过捏持叶状针柄71,将针头7扎进人体静脉中。

输液者可以旋转旋钮531,带动上盖板51朝下盖板52移动,通过对输液管3的挤压使输液管3变形,改变被挤压段输液管3的横截面积,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观察莫菲式滴管4内滴液的速度对流量调节器5进行调节,选择合适的输液速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