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的腕式血压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6230发布日期:2018-09-14 20:59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的腕式血压计。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保健观念的日益加强,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的需求亦逐年提升,其中,血压计是家用医疗设备应用最广的一个市场,人们普遍比较重视对自身血压的日常监测。腕式血压计作为戴在手腕上的一种医疗设备,不仅对人体参数进行测量和监控,还可以实现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依赖,时刻监控者人体的健康。

当通过腕式血压计监测人们的血压时,需要将手腕位置放到与心脏齐平的位置才能测量准确,而目前的腕式血压计自身并没有携带抬高装置,所以在没有抬高装置的情况下,会造成测量的不准确,十分不方便。而且设置在血压计上的腕带也存在不能紧密地包裹不同粗细的手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的腕式血压计,该腕式血压计能够适应不同粗细的手腕,调节幅度大,还能保证手腕的高度与人的心脏齐平,测量准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的腕式血压计,包括血压计本体和用于捆绑手腕并与血压计本体的背面连接的腕带,所述腕带与血压计本体的连接处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金属板,所述金属板的内壁设有竖直设置的长条形凹槽,所述腕带的左侧的外壁设有魔术贴刺毛面,所述腕带的右侧的内壁设有魔术贴圆毛面,所述魔术贴圆毛面的长度大于魔术贴刺毛面的长度,所述血压计本体的左侧面、右侧面铰接均有升降装置,铰接轴线与血压计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插捎,所述第一升降板设置在第二升降板的上侧,所述第一升降板与第二升降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板的内壁设有供第一升降板滑动的滑槽,所述第一升降板、第二升降板上分别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插捎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长条形凹槽可增加金属板在此处的弯折性,同时有不会失去刚性,能够适用于小臂围人群,通过将魔术贴圆毛面的长度设置地比魔术贴刺毛面的长度长,也可保证腕带适用于不同粗细的手腕,通过铰接升降装置,可达到抬高血压计和手腕的高度至于心脏齐平的位置,使用方便,结构合理。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长条形凹槽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金属板的横截面为弧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升金属板的弯折范围。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升降板的下侧面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由橡胶制成,所述防滑垫的外侧面设有防滑条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防止在测量时升降装置的移动,造成测量不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升降板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金属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升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金属板的正视图。

图中标号含义:1-血压计本体;2-第一升降板;3-金属板;4-腕带;5-魔术贴刺毛面;6-第一固定孔;7-魔术贴圆毛面;8-插捎;9-第二升降板;10-防滑垫;11-第二固定孔;12-防滑条纹;13-滑槽;14-长条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方便的腕式血压计,包括血压计本体1和用于捆绑手腕并与血压计本体1的背面连接的腕带,所述腕带与血压计本体1的连接处的内部设有横向设置的金属板3,所述金属板3上设有长条形凹槽14,长条形凹槽14使金属板3 仅在此处更加易弯折,调节自如,适用于手腕较细的病人,所述腕带4的左侧的外壁设有魔术贴刺毛面5,所述腕带4的右侧的内壁设有魔术贴圆毛面7,所述魔术贴圆毛面7的长度大于魔术贴刺毛面5的长度,如此设置,使本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拥有不同粗细手腕的病人。

血压计本体1的左侧面、右侧面铰接均有升降装置,铰接轴线与血压计本体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板2、第二升降板9、插捎8,所述第一升降板2设置在第二升降板9的上侧,所述第一升降板2与第二升降板9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板9的内壁设有供第一升降板2滑动的滑槽 13,所述第一升降板2、第二升降板9上分别设有若干竖直排列的第一固定孔 15、第二固定孔11,所述第一固定孔15和第二固定孔11通过插捎8固定连接,如此设置,病人戴上腕带,并将血压计抬高到与病人心脏齐平的位置,通过升降装置与血压计的铰接设置,可使病人的身体形成一个比较舒服的位置,又使测量更加准确,方便实用。

长条形凹槽14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金属板3的横截面为弧形,所述第二升降板9的下侧面设有防滑垫10,所述防滑垫10由橡胶制成,所述防滑垫10 的外侧面设有防滑条纹12,使升降装置不容易移动,增强稳定性,使测量更准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