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颈部固定的颈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49342发布日期:2019-03-30 08:59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用于颈部固定的颈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颈部固定的辅助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颈部固定的颈托。



背景技术:

颈托主要应用于外伤致颈椎骨折,脱位,颈髓损伤患者的颈部制动固定,以免颈椎过度活动引起颈椎骨折,脱位加重,引起脊髓损伤加重,也应用于颈椎骨折脱位不需要行手术患者长期固定直到骨折脱位愈合为止,也用于颈椎脱位骨折患者术后临床固定。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颈托主要是费城颈托,有前后片组成,应用时两片组合一起,大部分时间是应用于紧急现场抢救固定。中国专利文献CN103690294A记载了一种颈托,即为现有技术中的前后片结构。但是临床主要应用时有以下问题:

1. 应用时有加重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加重可能,因为固定颈托时,不管患者当时意识状况怎样,需要先抬起患者头部,颈椎前屈后,放入后片后再放下头部放入前片,这个过程尽管颈椎前屈活动不大,但仍有可能加重脊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影响患者预后;

2. 在抢救现场应用时,通常患者自己不能主动抬头,固定颈托时,需要一个医护人员帮忙抬起头部,另一个医护人员放入后片后完成颈托固定,因此通常需要两个医护人员配合完成,过程很不方便,费时、费力,浪费抢救人员和抢救时间。

3. 费城颈托前片通常设置有一个孔,用于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固定时,方便气管套管通过,但是临床应用时通常气管套管连接呼吸机,行机械通气,这个时候放置前片时需要麻醉师拔除呼吸机后再放置前片,这可能影响患者通气而引起缺氧,同时操作时也很不方便。

4. 目前应用的颈托,患者佩戴上以后,患者在平卧睡觉时容易引起背部及枕部皮肤受压,甚至出现皮肤坏死等并发症情况,而且会影响患者睡眠,这样一起就会影响患者疗效和预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颈部固定的颈托,能够方便地固定颈托,便于操作,尤其是在连接有呼吸机的状态下,操作较为方便,不需要取下呼吸机即可固定颈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颈部固定的颈托,它由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组成,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顶部设有支撑翼,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前部设有预留开口,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后部设有“U”型凹槽,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粘扣固定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在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前部设有定位咬口,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之间通过定位咬口定位。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定位咬口为沿着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前部连接边缘的互相咬合的凸起和凹槽。

优选的方案中,位于内侧的定位咬口设有延长的边。

优选的方案中,在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后部的边缘设有搭接边,搭接边位于靠近皮肤的位置,相应地,右半部分或左半部分在搭接边上滑动。

优选的方案中,在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的底部设有肩托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翼采用柔性的弹性材料。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翼采用硅胶材料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翼横截面的底部宽度大于顶部宽度。

优选的方案中,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多个连接粘扣,同一侧的连接粘扣交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颈部固定的颈托,通过采用左右分开的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固定不便的缺陷,在抢救现场,一人就可以完成颈托固定,不需要进行头颈部抬起的操作,不存在加重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可能,在颈椎术后使用时不需要行气管拔除,一个人可以完成固定,同时不影响患者供氧,因此不会对颈椎外伤患者预后产生影响。由于采用了左右分开的结构,在连接有呼吸机的状态下,也可以直接固定颈托,设置的肩托部与支撑翼的组合,能够更好的进行支撑,并能够自适应支撑高度的变化,同时佩戴后不会影响睡眠以及出现皮肤压坏等并发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中:左半部分1,右半部分2,预留开口3,“U”型凹槽4,支撑翼5,连接粘扣6,定位咬口7,搭接边8,肩托部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中,一种用于颈部固定的颈托,它由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组成,在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的顶部设有支撑翼5,在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的前部设有预留开口3,在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的后部设有“U”型凹槽4,左半部分1与右半部分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粘扣6固定连接。由此结构,在固定颈托的过程中,不需要头颈部抬起的操作,一个人即可完成固定操作。预留开口3也为剖分的结构,能够不取下呼吸机,即固定颈托。

优选的方案如图1、4中,在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的前部设有定位咬口7,左半部分1与右半部分2之间通过定位咬口7定位。由此结构,能够方便地使左半部分1与右半部分2之间可靠定位,确保颈托的固定效果。

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所述的定位咬口7为沿着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前部连接边缘的互相咬合的凸起和凹槽。

优选的方案如图4中,位于内侧的定位咬口7设有延长的边。由此结构,避免在连接的位置产生缝隙夹住皮肤。

优选的方案如图3中,在左半部分1或右半部分2后部的边缘设有搭接边8,搭接边8位于靠近皮肤的位置,相应地,右半部分2或左半部分1在搭接边8上滑动。由此结构,便于方便地调节松紧程度。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在左半部分1或右半部分2的底部设有肩托部9。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翼5采用柔性的弹性材料。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翼5采用硅胶材料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翼5横截面的底部较宽,顶部较窄。由此结构,通过肩托部与支撑翼的组合,能够更好的进行支撑,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适应支撑高度的变化。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的前部和后部均设有多个连接粘扣6,同一侧的连接粘扣6交错布置。如图1、3中所示,在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的前部和后部,上方的连接粘扣6和下方的连接粘扣固定位置分别在左半部分1和右半部分2,这样便于更可靠的固定。

使用时,患者取仰卧位,先将左半部分1与右半部分2的定位咬口7对齐,将左半部分1与右半部分2的前部连接粘扣6贴合,然后将后部的连接粘扣6从颈部下方穿过,拉紧贴合即快速完成了颈托的固定操作。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互不冲突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各项技术特征能够互相组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