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127发布日期:2018-10-16 17:2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去骨瓣减压是针对颅脑创伤、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等原因造成的恶性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的治疗措施,是抢救生命的一种手术方法。去骨瓣后,常规扩大减张缝合硬脑膜或不缝合硬脑膜,然后缝合皮下、头皮,且皮肤具有延展性,去除硬性颅骨后由此可获得空间为15.9cm3~347.4cm3,平均73.6cm3。去骨瓣减压通过增加颅内代偿空间,降低颅内压,恢复脑血流灌注,可以有效的保护脑组织,此方法不仅经济而且可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但是去骨瓣减压所导致的颅骨缺损可以造成以下损害:1、局部脑组织失去了骨性屏障保护,易造成再次颅脑损伤;2、较长时间的颅骨缺损,易引起头痛、头晕、恐惧、缺损区不适等综合症;3、不美观,不同程度的会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而早期(即一期)修补缺损对患者是有好处的,原因如下:1、伤后1~3个月是神经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尽早修复颅腔的完整性是促进神经功能进一步恢复的先决条件,它既能改善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又能解除大气压对缺损区脑组织的压迫。2、可以预防或治疗去骨瓣减压造成的硬膜下积液、脑积水等并发症;3、早期修补可防止缺损区脑组织结构变形、产生继发性萎缩、囊变、脑穿通畸形形成等。

考虑到缺损原位再次手术的风险,尤其是感染的风险,以及患者的耐受能力,目前颅骨修补一般在去骨瓣减压术后3~6个月后才进行。术后择期再作颅骨修补术,病人需再次承受手术的痛苦和危险。颅骨修补需要在缺损处原位再次切开头皮,修补材料覆盖缺损处、固定,最后缝合头皮切口,手术难免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创伤,以及相应的风险。

此外,颅骨修补时,一般是使用金属颅骨板作为修补材料覆盖在颅骨缺损处。现有的金属颅骨板一般为金属网片状,其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在手术中对金属网片进行剪裁、弯折、塑性等,然后再加工以尽可能与颅骨表面贴合,所以其一般选用较薄较软的金属材料。这种金属网片作为颅骨的局部替代存在刚性不足,在意外的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严重的会伤及头皮或脑组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通用性强,可适应颅内环境变化、具有较强刚性,可与颅骨表面良好吻合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其包括金属颅骨板和将该金属颅骨板固定于颅骨上的固定组件,所述金属颅骨板包括第一金属颅骨板和第二金属颅骨板,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基板、第二固定基板及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基板和第二固定基板之间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垂直于所述第一固定基板和第二固定基板并可使第一固定基板和第二固定基板之间的距离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化,在所述第一固定基板上设有与颅骨进行固定的螺钉孔,在所述第二固定基板上设有用于与所述金属颅骨板进行连接的螺钉孔。

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和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并可沿第一连接件的轴向滑动,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三连接件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三杆体部,在所述杆体部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三连接件可沿所述第二连接件的轴向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孔内。

所述第一连接件呈圆筒状,其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并贯通其两端端部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所述第一轴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轴孔的直径,所述第一轴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与第二连接件相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与第一轴孔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由其外壁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环状凸沿,在所述环状凸沿上设有螺钉孔,其用于通过螺钉将该第一连接件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基板上。

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一轴孔的第二杆体部,在所述第二杆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二限制部,在所述第二杆体部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为盲孔,其由第二杆体部的端部延伸而成;所述第二杆体部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轴孔的直径,所述第二限制部的外径大于第一轴孔的直径,小于第二轴孔的直径。

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第三杆体部和连接于第三杆体部端部的第三限制部,所述第三杆体部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三限制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内螺纹孔的直径。

所述第二固定基板包括呈圆板状的平板部和由平板部的边缘垂直向外延伸而形成的凸沿部,在所述凸沿部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金属颅骨板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由所述凸沿部的外壁沿其径向凹陷而形成,所述凸沿部被所述安装腔分隔成具有相对间隔的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在所述第一安装平台和第二安装平台上分别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钉孔,其分别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颅骨板和第二金属颅骨板。

在所述平板部的相对两侧表面上分别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三限制部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槽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杆体部的端部形状相匹配。

在所述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之间设有与之同轴并贯通的内螺纹安装孔,在所述内螺纹安装孔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杆体部相匹配的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相比与传统的金属颅骨板装置,其不仅可在颅内液压升高时自动抬升金属颅骨板以保证充分的减压,且当脑水肿消退后,金属颅骨板又能及时的下降复位而保护颅腔,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节省手术费用。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双层金属颅骨板,其不仅可以承担较大的力学载荷,使其具备良好的抗拉、抗压、抗弯、抗阻的功能,而且上下两层间隔的金属颅骨板可形成立体网孔结构,在手术后的后期,与颅骨板接触的骨窗边缘骨细胞会嵌合长入该两层金属颅骨板中,从而还可长久有效的防止植入体与骨质脱离松动的效果。此外,双层金属颅骨板的设置,还可加大脑组织与头皮之间的距离,使得内部组织受外部温度环境影响较小。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固定组件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件2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连接件23的另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固定组件20抬升时的剖视原理图。

图5是固定组件20默认状态时的剖视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平面示意图。

图8是固定组件20的分解结构剖视图。

其中,金属颅骨板10、第一金属颅骨板11、第二金属颅骨板12、固定组件20、第一固定基板21、第二固定基板22、平板部221、凸沿部222、安装腔223、第一安装平台224、第二安装平台225、第一定位槽226、第二定位槽227、内螺纹安装孔228、连接件23、第一连接件231、第一轴孔2311、第二轴孔2312、环状凸沿2313、第二连接件232、第二杆体部2321、第二限制部2322、内螺纹孔2323、第三连接件233、第三杆体部2331、第三限制部23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其主要要点在于,其金属颅骨板10是双层安装的,其不仅可以承担较大的力学载荷,使其具备良好的抗拉、抗压、抗弯、抗阻的功能,而且上下两层间隔的金属颅骨板10可形成立体网孔结构,在与颅骨板接触的骨窗边缘骨细胞会嵌合长入该两层金属颅骨板10中,从而还可长久有效的防止植入体与骨质脱离松动的效果;此外,双层金属颅骨板10在初期是可以升降活动的,其可以适应颅内环境,在颅内压升高时进行升降,并在颅内压恢复时自动下降而复位。

如图1~图8所示,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包括金属颅骨板10和固定组件20。所述金属颅骨板10包括第一金属颅骨板11和第二金属颅骨板12,其可选用公知的金属颅骨板10,其由医用金属制成,其可以裁剪以符合待修补区域的形状。所述固定组件20用于将所述金属颅骨板10固定在待修复的颅骨处,其不仅可以安装双层金属颅骨板10,而且还可使得所述金属颅骨板10自动升降以适应颅内环境。

如图1~图8所示,所述固定组件20包括第一固定基板21、第二固定基板22和连接件23。所述第一固定基板21和第二固定基板22平行间隔,其中,第一固定基板21用于将整个装置固定在颅骨上,所述第二固定基板 22用于与金属颅骨板10进行连接。所述连接件23活动连接于第一固定基板21和第二固定基板22之间,其使得第一固定基板21和第二固定基板22 之间的距离可以自动调节。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基板21呈圆板状,其上设有若干螺钉孔,其用于通过螺钉进行固定。该第一固定基板21上的螺钉孔包括用于与颅骨进行固定的螺钉孔和用于与连接件23进行连接的螺钉孔。

如图1~图8所示,所述连接件23包括第一连接件231、第二连接件232 和第三连接件233。

如图1~图8所示,所述第一连接件231呈圆筒状,其设有沿其轴向延伸并贯通其两端端部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直径不同的第一轴孔2311 和第二轴孔2312,所述第一轴孔2311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轴孔2312的直径。所述第一轴孔231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31的与第二连接件232相连接的一端,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31的与第一轴孔231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由其外壁向外延伸而形成的环状凸沿2313,在所述环状凸沿2313上设有螺钉孔,其用于通过螺钉将该第一连接件231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基板21 上。

如图1~图8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232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一轴孔2311 的第二杆体部2321,在所述第二杆体部2321的一端设有第二限制部2322,在所述第二杆体部2321上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内螺纹孔2323,所述内螺纹孔2323为盲孔,其由第二杆体部2321的端部延伸而成;所述第二杆体部 232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轴孔2311的直径,所述第二限制部2322的外径大于第一轴孔2311的直径,小于第二轴孔2312的直径。该第二连接件232 用于连接于第一连接件231的阶梯孔内,其可在第一连接件231内自由活动,从而实现自动升降的连接。

如图1~图8所示,所述第三连接件233包括第三杆体部2331和连接于第三杆体部2331端部的第三限制部2332,所述第三杆体部2331上设有与所述内螺纹孔2323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三限制部2332的外径大于所述内螺纹孔2323的直径。该第三连接件233用于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32螺纹连接。

如图1~图8所示,所述第二固定基板22包括呈圆板状的平板部221和由平板部221的边缘垂直向外延伸而形成的凸沿部222。为方便螺钉的固定,所述第二固定基板22的平板部221与凸沿部222的外径均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基板21的外径,从而使得第二固定基板22不干涉第一固定基板21与颅骨之间的固定。所述凸沿部22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31的外径。为方便安装双层金属颅骨板10,在所述凸沿部222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金属颅骨板10的安装腔223,所述安装腔223由所述凸沿部222的外壁沿其径向凹陷而形成,所述凸沿部222被所述安装腔223分隔成具有相对间隔的第一安装平台224和第二安装平台225,在所述第一安装平台224和第二安装平台225上分别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螺钉孔,其分别用于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金属颅骨板11和第二金属颅骨板12。为方便定位安装,在所述平板部221的相对两侧表面上分别设有与之同轴的第一定位槽226和第二定位槽227,所述第一定位槽226的形状与所述第三限制部2332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二定位槽227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杆体部2321的端部形状相匹配。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26和第二定位槽227之间设有贯通的内螺纹安装孔228,该内螺纹安装孔228的直径与所述第三杆体部2331的直径相匹配,其用于与所述第三连接件233进行连接。

藉此,便形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安装时,将第二连接件232的第二杆体部2321套入第一连接件231的阶梯孔内,该第二连接件232的第二限制部2322使得该第二连接件232无法从第一连接件231的第一轴孔2311内脱出。其后,将第二杆体部2321的端部置入第二固定基板22的第二定位槽227内,然后从第二固定基板22的另一侧安装所述第三连接件233,使第三连接件233的第三杆体部2331与第二连接件232的第二杆体部2321螺纹连接在一起,从而将第二固定基板22固定夹持在第三连接件233与第二连接件232之间,使得第二固定基板22、第三连接件233、第二连接件232可以同步运动。其后,将第一连接件231固定在第一固定基板21上,使得第二连接件232被限制在第一连接件231内而无法脱出。然后便可使用螺钉将第一金属颅骨板11和第二金属颅骨板12 分别固定在第二固定基板22的第一安装平台224和第二安装平台225上。当将多组固定组件20和金属颅骨板10分别固定固定好后,将整个装置通过螺钉固定在相应的颅骨位置处即可。安装完成后,由于自重,第二固定基板22处于下降状态,第一固定基板21与第二固定基板22之间的距离最小,此时,第二固定基板22的平板部221的内侧表面与第一连接件231的端面贴合。而当有外力推动所述金属颅骨板10时,所述金属颅骨板10便会带动所述第二固定基板22;而由于第二固定基板22与第一固定基板21 之间是以活动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的,因此,第二固定基板22便会上升以抬高金属颅骨板10的高度。而当金属颅骨板10失去外力作用时,金属颅骨板10和第二固定基板22便会自动回落,使得第二固定基板22的平板部 221与第一连接件231的端面贴合。

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其所有部件的材料均由医用金属制成,包括紧固用的螺钉。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后,在修复手术完成后的初期,当颅内液压升高时,双层金属颅骨板10会在脑水作用下被抬升,从而保证充分的减压;当脑水肿消退后,金属颅骨板10又能及时的下降复位而保护颅腔,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节省手术费用。此外,双层金属颅骨板10的设置,不仅可以承担较大的力学载荷,使其具备良好的抗拉、抗压、抗弯、抗阻的功能,而且上下两层间隔的金属颅骨板10可形成立体网孔结构,在手术后的后期,与颅骨板接触的骨窗边缘骨细胞会嵌合长入该两层金属颅骨板10中,从而还可长久有效的防止植入体与骨质脱离松动的效果。此外,双层金属颅骨板10的设置,还可加大脑组织与头皮之间的距离,使得内部组织受外部温度环境影响较小。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升降式金属颅骨板修复装置,其前期不仅可以自适应颅内环境进行减压,而且还可承受较大的力学载荷,且其形成的立体孔眼结构还利于骨细胞的长入和嵌合,避免后期松动。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