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2073发布日期:2020-01-17 18:54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牵引床,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是常见病、多发病,多为陈旧性、慢性病。该病往往因突出时间过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容易与周围组织粘连,给患者带来痛苦和行动不便。该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常需要使用牵引床进行牵引治疗。现在的牵引床,大多只能向一个方向牵引,不能随意的改变牵引角度,不能很好的解除腰椎间盘突出于周围组织的粘连问题,因此导致疗效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的牵引床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牵引床。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牵引床,包括床板和牵引装置,所述的牵引床左端和右端下部具有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床板支撑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上,还包括摆动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床板左端,摆动装置设置在床板右端,摆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固定设置在床板的右端面,第一固定板的上部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上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上端面的设置有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板,第三固定板设置在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的中部,第三立柱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四立柱上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设有摆动杆,摆动杆滑动设置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滑内,摆动杆上固定设置有摆动块,第三固定板上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铰接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另一端设置有凸台,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轴承座,第二连杆下端间接在轴承座内的轴上,第二连杆上设置有长槽,凸台设置在长槽内,第二连杆上端铰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另一端与摆动块铰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牵引装置包括底座、导轨、推板、第一电动推杆和第二电动推杆,导轨固定设置在床板下端的左方,导轨内设置有滑槽,推板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板,推板和连接板均设置在滑槽内,底座设置在床板下方,第一电动推杆固定设置在底座上,第二电动推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电动推杆上,第二电动推杆通过连接板与推板铰接,推板上端设置有牵引杆;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固定板的上部设置的升降装置为:第一固定板的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和第四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四电动推杆的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板;进一步的;所述的滑槽为“t”形滑槽;进一步的;所述的凸台的周向设置有橡胶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变化牵引角度的牵引床,能够提供多个方向的牵引力,本实用新型分为牵引装置和摆动装置,牵引装置只负责对患者进行牵引,摆动装置能够进行高度调节,与牵引装置形成高度差,从而达到调节角度的效果,摆动装置还可以进行有规律的摆动,有利于放松牵引时造成的腰腿部肌肉群的紧张,从而使牵引更安全,同时有利于松弛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卡压和粘连,治疗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机构紧凑,操作简单,相比传统牵引床治疗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实例。这些实施实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阐述,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解释,附图中各标记为:1、第一立柱;2、底座;3、第一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5、第二立柱;6、推板;7、牵引杆;8、床板;9、第一固定板;10、第三电动推杆;11、第四电动推杆;12、第二固定板;13、轴承座;14、第二连杆;14-1、长槽;15、第三立柱;16、第四立柱;17、摆动杆;17-1、牵引槽;18、摆动块;19、第三连杆;20、第一连杆;20-1、凸台;21、第三固定板;22、导轨;23、连接板;24、第一销轴。

如附图所示,一种牵引床,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5、床板8、牵引装置和摆动装置,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5的上端之间设置有床板8,所述牵引装置设置在床板8左端,摆动装置设置在床板8右端,牵引装置包括底座2、导轨22、推板6、第一电动推杆3和第二电动推杆4,导轨22固定设置在床板8下端的左方,导轨22内设置有滑槽,推板6下端面设置有连接板23,推板6和连接板23均设置在滑槽内,本实施例中,滑槽的为“t”形,底座2设置在床板8下方,第一电动推杆3固定设置在底座2上,第二电动推杆4的一端铰接在第一电动推杆3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动推杆3通过第一销轴24与第二电动推杆4铰接第二电动推杆4通过连接板23与推板6铰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3沿前后方向对称设置两个,推板6上端设置有牵引杆7;摆动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9左端固定设置在床板8的右端面,第一固定板9的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电动推杆10和第四电动推杆11,第三电动推杆10和第四电动推杆11的上端之间设置有第二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2上端面的前后两侧分布设置有第三立柱15和第四立柱16,第三立柱15和第四立柱16之间设置有第三固定板21,第三固定板21设置在第三立柱15和第四立柱16的中部,第三立柱15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第四立柱16上端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同轴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穿设有摆动杆17,摆动杆17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滑动连接,摆动杆17上设置有牵引槽17-1,摆动杆17上固定设置有摆动块18,第三固定板21上固定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上铰接有第一连杆20,第一连杆20另一端设置有凸台20-1,本实施例中,凸台20-1为圆形凸台20-1,凸台20-1的周向设置有橡胶圈,第二固定板12上设置有轴承座13,轴承座13上铰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4,第二连杆14上设置有长槽14-1,凸台20-1设置在长槽14-1内,第二连杆14另一端铰接有第三连杆19,第三连杆19另一端与摆动块18铰接。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首先将人的腋下通过牵引绳束缚在牵引杆7上,将脚踝束缚并通过牵引绳捆扎在摆动杆17的牵引槽17-1内,启动第一电动推杆3,第一电动推杆3带动推板6向左滑动,牵引患者的腰部,摆动装置通过第三电动推杆10和第四电动推杆11调节腿部的牵引高度,从而与肩部的牵引形成高度差,达到调节牵引角度的效果,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一连杆20转动,第一连杆20一端的凸台20-1在第二连杆14中的长槽14-1内滑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14摆动,第二连杆14带动第三连杆19摆动,第三连杆19带动摆动块18摆动,摆动块18与摆动杆17固定连接,从而摆动杆17实现摆动,达到牵引患者肢体有规律摆动的效果。

在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士可清楚地了解,在不脱离上述申请专利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修改,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且本实用新型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实例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