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持续供氧的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9460发布日期:2019-04-24 00:19阅读:6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持续供氧的气管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呼吸机使用的气管插管,尤其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持续供氧的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

紧急气管插管技术已成为心肺复苏及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的重要措施。

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是呼吸道管理中应用最广泛、最有效最快捷的手段之一,是医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成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实际操作过程中,整个气管插管术需要越快越好,等插管结束后再连接呼吸机,但是由于需要插管病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插管术耽误时间较长,更加增加了缺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持续供氧的气管插管,能够在气管插管术中持续供氧,在呼吸机应用过程中进行纤支镜检查和吸痰持续供氧,减少患者的缺氧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插管本体、气囊、气囊导管、导气管、吸取导管和环形吸取部;所述气囊包覆在插管本体的下端,所述气囊导管沿插管本体的壁部设置,所述气囊导管的一端连通气囊,另一端连接有充气接口,所述导气管沿插管本体的壁部设置,所述吸取导管沿插管本体的壁部设置,所述吸取导管连通环形吸取部,所述环形吸取部沿插管本体径向设置,所述环形吸取部上具有多个用于吸取囊上分泌物的吸取口,所述环形吸取部位于气囊的顶部,所述导气管的出气口有两个,一个出气口穿过所述气囊的顶部连通至插管本体内壁,另一个出气口连通至环形吸取部,所述导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有氧气接头。插管本体插入气管后,气囊充气,能够封闭气道,同时防止囊上分泌物渗入到下呼吸道中。同时打开导气管,实现将氧气在连接呼吸机之前就导入气管。另外,当在进行囊上分泌物吸取的时候,打开吸取导管上连接的吸取泵体,能够实现对插管本体周围360°的分泌物吸取,如果囊上分泌物较为粘稠,则不易吸出,而导气管上连通到环形吸取部的出气口,能够适当在气囊的顶部导入氧气,加大氧气流量,形成气流冲击,将囊上分泌物冲至口腔,从而便于吸出,有利于清除囊上分泌物。

所述气囊导管与所述插管本体的壁部一体成型。可以在加工的时候一体成型,整个气体插管可以保持表面平齐光滑。

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插管本体的壁部一体成型。可以在加工的时候一体成型,整个气体插管可以保持表面平齐光滑。

所述插管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刻度。可以确保医护人员不管在左侧还是右侧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刻度。

所述插管本体的上端具有Y型接口,所述Y型接口的第一端口连接至呼吸机,第二端口上具有分离盖。

所述分离盖包括盖体、第一盖帽和第二盖帽,所述盖体过盈配合在第二端口上,所述盖体的顶部设有穿透通孔,所述第一盖帽的端部连接在盖体的侧边,所述第一盖帽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帽塞,所述第二盖帽的端部连接在盖体的侧边,所述第二盖帽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帽塞,所述第一帽塞过盈配合在所述穿透通孔内,所述第一帽塞内具有贯穿孔,所述第二帽塞过盈配合在第一帽塞的贯穿孔内。

所述第一帽塞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柱体和第一椎体,所述贯穿孔位于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一椎体内,所述第一柱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盖帽和第一椎体。贯穿孔用于第二帽塞插入和拔出。

所述第二帽塞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柱体和第二椎体,所述第二柱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盖帽和第二椎体。第二柱体的外径小于第一柱体外径,打开第二盖帽,可以在贯穿孔内插入吸痰装置,实现在不用脱离呼吸机的前提下就能吸痰,打开第一盖帽,可以在穿透通孔内插入纤支镜进行检查。实现在不脱离呼吸机的前提下进行病理检查。

所述第二盖帽的首端连接在盖体的侧边,所述第二盖帽的末端沿第一盖帽向外延伸。方便依次打开第二盖帽、第一盖帽。

沿所述盖体的外壁设有拉拔件。便于将整个盖体拔下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确保在插管时的持续供氧,也能确保在不脱离呼吸机的前提下进行病理检查和吸痰,确保整个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卫生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离盖的俯视图;

图3是分离盖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插管本体1、气囊2、气囊导管3、导气管4、吸取导管5和环形吸取部6;所述气囊2包覆在插管本体1的下端,所述气囊导管3沿插管本体1的壁部设置,所述气囊导管3的一端连通气囊2,另一端连接有充气接口31,所述导气管4沿插管本体1的壁部设置,所述吸取导管5沿插管本体1的壁部设置,所述吸取导管5连通环形吸取部6,所述环形吸取部6沿插管本体1径向设置,所述环形吸取部6上具有多个用于吸取囊上分泌物的吸取口61,所述环形吸取部6位于气囊2的顶部,所述导气管4的出气口有两个,一个出气口穿过所述气囊2的顶部连通至插管本体1内壁,另一个出气口连通至环形吸取部6,所述导气管4的进气口连接有氧气接头41。插管本体1插入气管后,气囊2充气,能够封闭气道,同时防止囊上分泌物渗入到下呼吸道中。同时打开导气管4,实现将氧气在连接呼吸机之前就导入气管。另外,当在进行囊上分泌物吸取的时候,打开吸取导管5上连接的吸取泵体,能够实现对插管本体1周围360°的分泌物吸取,如果囊上分泌物较为粘稠,则不易吸出,而导气管4上连通到环形吸取部6的出气口,能够适当在气囊2的顶部导入氧气,加大氧气流量,形成气流冲击,将囊上分泌物冲至口腔,从而便于吸出,有利于清除囊上分泌物。

所述气囊导管3与所述插管本体1的壁部一体成型。可以在加工的时候一体成型,整个气体插管可以保持表面平齐光滑。

所述导气管4与所述插管本体1的壁部一体成型。可以在加工的时候一体成型,整个气体插管可以保持表面平齐光滑。

所述插管本体1上沿长度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刻度14。可以确保医护人员不管在左侧还是右侧都可以清晰的看到刻度14。

所述插管本体1的上端具有Y型接口,所述Y型接口的第一端口11连接至呼吸机,第二端口12上具有分离盖13。

整个分离盖13为医用橡胶制备,具有足够的弹性。

所述分离盖13包括盖体131、第一盖帽132和第二盖帽133,所述盖体131过盈配合在第二端口12上,所述盖体131的顶部设有穿透通孔(图中未显示),所述第一盖帽132的端部连接在盖体131的侧边,所述第一盖帽132的底部连接有第一帽塞134,所述第二盖帽133的端部连接在盖体131的侧边,所述第二盖帽133的底部连接有第二帽塞135,所述第一帽塞134过盈配合在所述穿透通孔内,所述第一帽塞134内具有贯穿孔136,所述第二帽塞135过盈配合在第一帽塞134的贯穿孔136内。

所述第一帽塞134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柱体和第一椎体,所述贯穿孔136位于所述第一柱体和第一椎体内,所述第一柱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盖帽132和第一椎体。贯穿孔136用于第二帽塞135插入和拔出。

所述第二帽塞135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柱体和第二椎体,所述第二柱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盖帽133和第二椎体。第二柱体的外径小于第一柱体外径,打开第二盖帽133,可以在贯穿孔136内插入吸痰装置,实现在不用脱离呼吸机的前提下就能吸痰,打开第一盖帽132,可以在穿透通孔内插入纤支镜进行检查。实现在不脱离呼吸机的前提下进行病理检查。

所述第二盖帽133的首端连接在盖体131的侧边,所述第二盖帽133的末端沿第一盖帽132向外延伸。方便依次打开第二盖帽133、第一盖帽132。

沿所述盖体131的外壁设有拉拔件137。便于将整个盖体131拔下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