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测温排烟点火脉冲理疗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9998发布日期:2018-11-13 20:3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测温排烟点火脉冲理疗艾灸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足浴保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测温排烟点火脉冲理疗艾灸仪。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物质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凑的加快,亚健康人群逐渐增多,日常足浴受到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青睐,具有自动按摩功能的足浴盆也得到普及和应用。

为了提高使用安全性,公告号为CN10365455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足浴盆,包括盆体,以及设置于盆体侧壁的主机箱体;所述主机箱体顶部设置一主机控制板;所述主机箱体内部设置有水泵、加热管;所述水泵分别连接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加热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加热管的另一端连接一管道,该管道通过所述主机箱体侧壁的一通孔伸出所述主机箱体外;所述主机控制板通过电源线分别与所述水泵、所述加热管相连接,虽然该种分体式足浴盆主机箱体可以自由拿出,与盆体分离,但是,由于在加热使用过程中,盆体内的水与电加热管直接接触的水相互连通,水电无法得到真正分离,若电加热管产生感应电、爆炸或者漏电情况,可能会传导至泡脚的足浴盆,因而存在安全隐患。

公开号为CN1043825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保健足浴盆,该保健足浴盆包括上盆和主机,所述主机支撑所述上盆,且与所述上盆可拆卸连接,所述上盆的盆体内设置有用以容置保健药物的药液蒸取盒;所述主机的内部设置有蒸汽发生器,其通过注水口注水后,通过发热器件加热产生高温蒸汽,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联通组件将蒸汽输送至所述上盆内的药液蒸取盒,对药液蒸取盒中的保健药物体进行高温蒸煮而产生的药物液体;所述药液蒸取盒底部设置有导流管,将所述药物液体从所述蒸取盒底部导入上盆中,其原理是利用发热器件对主机中的水分加热,水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过联通组件输送至盆体,从而对盆体内的水分进行加热。虽然该种足浴盆能够实现水电分离,提高使用时的安全性,但是因使用前需要较长时间的预热,才能使主机中的水分达到足够高的温度(接近或等于100℃)以产生大量蒸汽,如果开机前主机内没有足够的水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烧干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例如,公告号为CN2055693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足灸仪,包括艾灸盒,所述艾灸盒的顶部设有一踏板,该踏板上均匀分布有数个通气孔,艾灸盒的底部设有磁力板,该磁力板上均匀分布有数个定位磁片,艾灸架底部吸附在定位磁片上,艾灸架的顶部设有艾灸夹;艾灸盒的一侧固定在主架上,该主架的上部安装空气净化装置;该足灸仪操作简便,节省人工,患者将脚部放置在踏板上即可进行足灸,艾灸架通过磁力吸附在磁力板上,该种足灸仪只能进行艾灸理疗,无妨根据老年人的需要进行足浴,所以往往需要另外购置足浴盆,成本提高的同时,放置也占用了更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测温排烟点火脉冲理疗艾灸仪,能够将足灸仪与足浴盆相结合,可以根据患者的选择进行足浴或者艾灸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动测温排烟点火脉冲理疗艾灸仪,包括底座和盆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盆体的盆腔底部安装有按摩装置,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用于启动或者关闭按摩装置的控制模块一,所述盆体内部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平隔板,所述盆体内壁上沿轴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卡条,所述水平隔板的外缘设置有与卡条相配合的卡槽,所述水平隔板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气孔,多个所述通气孔分别向盆体底部的方向延伸一体设置有用于放置艾灸条的多个竖隔筒,所述竖隔筒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加热电源,所述竖隔筒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一,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一的温度信号并在温度超过标准值时断开电加热电源的热灸控制模块;所述底座的空腔内设置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一侧密封安装有电加热管,所述盆体内设置有用于感应盆体中水分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二,所述控制器包括能够接收温度传感器二发出的温度信号并向电加热管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加热管的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三,所述加热箱内设置有螺旋铜管,所述螺旋铜管一端连通有进水管,另一端连通有回水管,所述盆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供进水管和回水管伸入的通孔一和通孔二,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伸入通孔一和通孔二的端部均密封固定连接在盆体上,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循环水泵,所述控制器包括能够接收温度传感器二发出的温度信号并向循环水泵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循环水泵的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二,所述电加热管和螺旋铜管外表面均涂覆有镁粉绝缘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盆体内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平隔板,将艾条置于水平隔板的竖隔筒内,利用电加热源进行点火引燃,通过温度传感器一和热灸控制模块的设置在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切断电源,使用者可以方便进行灸疗;另一方面使用者若想进行足浴,只需将水平隔板从盆体中拆卸下来,在盆体中加入冷水,通过与加热箱内的热水进行热循环将盆体中的冷水进行加热,使得该装置将足灸仪与足浴盆相结合,可以根据患者的选择进行足浴或者艾灸治疗;而且通过加热箱、循环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设置将电加热管和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盆体的水分进行分离,从而达到水电分离的目的,并且该种循环加热方式可以持续保温,能够改善足浴过程中水体变凉的情况;镁粉绝缘层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腐蚀性,通过在电加热管和螺旋铜管外表面涂覆镁粉绝缘层,提高了两者的绝缘性,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盆体靠近底座的一侧安装有与盆体的内腔连通有排水管,所述盆体的外壁上位于盆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供排水管嵌入的卡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和卡扣的设置能够便于使用者将盆体中的水分排出,而不需要负重搬运,有利于中老年人的使用和普及。

进一步的,所述盆体的顶部设置有铝箔密封罩,所述铝箔密封罩远离盆体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缩小和放大口径的弹性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铝箔密封罩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使用过程中通过将铝箔密封罩罩设到大腿处,利用弹性带固定,使得盆体上方的水蒸气不易逸出,从而可以达到汗蒸的目的,提高了产品的理疗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箱的外壁上套设并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为岩棉保温层或者玻璃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背离加热箱的一侧覆盖有聚氨酯防水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的设置能够提高加热箱的保温效果,增加,降低了加热箱内的水体随时间不断散热,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通过聚氨酯层设置在保温层远离加热箱的一侧,通过聚氨酯层能够与水份或潮气经过化学反应形成一层膜状防水层,有效的防止水份或潮气穿透,减少了保温层吸湿吸水而影响保温效果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端部位于盆体内连通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位于盆体前端,所述布水器上设置有多个带有缝隙的布水筒。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布水器的设置使得水分从加热箱到达盆体时,能够均匀地向盆体更远处扩散,提高了加热时水体的扰动性,使得冷水与热水更快速的融合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的,所述布水筒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多列,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两个布水筒位于朝向前端呈V型排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列布水筒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上下水体的扰动性,提高了热交换速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加热箱、循环水泵、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设置将电加热管和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盆体的水分进行分离,从而达到水电分离的目的,而且该种循环加热方式可以持续保温,能够改善足浴过程中水体变凉的情况;

通过在电加热管和螺旋铜管外表面涂覆镁粉绝缘层,提高了两者的绝缘性,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通过布水器的设置,提高了加热时水体的扰动性,使得冷水与热水更快速的融合进行热交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盆体和底座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温度传感器一、循环水泵和电加热管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螺旋铜管、加热箱和电加热管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盆体、布水器和布水筒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盆体与水平隔板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竖隔筒、水平隔板与卡槽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盆体;21、通孔一;211、套管;22、通孔二、23、排水管;24、卡扣;3、加热箱;31、电加热管;32、螺旋铜管;321、进水管;322、回水管;33、循环水泵;34、保温层;341、聚氨酯防水层;4、布水器;41、布水筒;5、水平隔板;51、卡条; 511、卡槽;52、通气孔;521、竖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自动测温排烟点火脉冲理疗艾灸仪,如图1和2 所示,包括底座1和盆体2,底座1上设置有控制器,盆体2的盆腔底部安装有按摩装置,控制器上设置有用于启动或者关闭按摩装置的控制模块一,此外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1和6所示,盆体2内部可拆卸地连接有水平隔板5,盆体 2内壁上沿轴向阵列设置有多个卡条51,水平隔板5的外缘设置有与卡条51相配合的卡槽511,水平隔板5上均匀分布有多个通气孔52 (如图5所示),多个通气孔52分别向盆体2底部的方向延伸一体设置有用于放置艾灸条的多个竖隔筒521,竖隔筒521内壁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电加热电源,竖隔筒52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二,控制器上设置有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二的温度信号并在温度超过标准值时断开电加热电源的热灸控制模块。

如图2和3所示,底座1的空腔内设置有加热箱3,加热箱3一侧密封安装有电加热管31,盆体2内设置有用于感应盆体2中水分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一,控制器包括能够接收温度传感器一发出的温度信号并向电加热管31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加热管31的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三。

如图2和3所示,加热箱3内设置有螺旋铜管32,加热箱3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分,水分加入量占加热箱总体积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螺旋铜管32一端连通有进水管321,另一端连通有回水管322,盆体2的底部分别设置有供进水管321和回水管322伸入的通孔一 21和通孔二22,进水管321和回水管322伸入通孔一21和通孔二 22的端部均密封固定连接盆体2的底部,进水管321上设置有循环水泵33,控制器包括能够接收温度传感器一发出的温度信号并向循环水泵33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循环水泵33的开启或者关闭的控制模块二,电加热管31和螺旋铜管32外表面均涂覆有镁粉绝缘层。

使用者通过控制器预先设定想要达到的温度值,简称温度标准值,将水注入盆体2内,温度传感器一感应到盆体2水分的温度低于标准值,分别通过控制模块二和控制模块三启动循环水泵33和电加热管31,循环水泵33盆体2中的冷水通过回水管322输送至加热箱 3内,将加热箱3内的螺旋铜管32,在加热箱3中与加热箱中的热水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进水管321输送入盆体2,形成循环,直至盆体2内的水分达到温度标准值。

如图1所示,盆体2靠近底座1的一侧安装有与盆体2内腔连通的排水管23,盆体2的外壁上位于盆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供排水管23嵌入的卡扣24。盆体2的顶部设置有铝箔密封罩,铝箔密封罩远离盆体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缩小和放大口径的弹性带。

如图5所示,加热箱3的外壁上套设并固定连接有保温层34,保温层34为岩棉保温层或者玻璃棉保温层,保温层34背离加热箱3 的一侧覆盖有聚氨酯防水层341。

如图4所示,进水管321的端部位于盆体2内腔连通有布水器4,布水器4位于盆体2前端,布水器4上连通有多个带有缝隙的布水筒 41。布水筒41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有多列,且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两个布水筒41呈V型排布。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