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胆引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9239发布日期:2019-04-03 00:4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鼻胆引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鼻胆引流导管。



背景技术:

鼻胆引流管是放置在胆道里的管道,其上端从鼻腔内引出并连接引流袋,其下端自然弯曲,以起到固定作用,但是临床上这种鼻胆引流管还是会出现滑出患者胆道的现象因此仅仅靠下端的弯曲固定效果不理想。另外,由于不同人的胆道长度有所差异,因此,如果胆道引流管上设有引流孔的管体长度过短就无法使用,这样给一户人员带来很多不便,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适应不同胆道长度的患者使用,进行很好的固定,防止其滑出的鼻胆引流导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鼻胆引流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导管本体包括第一段导管和位于第一段导管下端的第二段导管,第一段导管内部由隔膜分隔成胆汁腔和通气腔,胆汁腔上端连接有连接头,通气腔上端连接有充气气囊,充气气囊上设置有放气阀,胆汁腔下端与第二段导管内腔相通,通气腔下端连接有位于第一段导管下端绕第一段导管外周设置的环形气囊,第二段导管表面包覆有透明覆膜,第二段导管下端表面设置有吸液海绵,第二段导管管壁上间隔均匀设置有若干进液口。

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吸液海绵内吸附有润滑剂或造影剂。

再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吸液海绵为环形绕设于第二段导管表面。

再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所述的第二段导管的下端为弯曲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能适应不同胆道长度的患者使用,能对导管本体的插入起润滑作用或方便进行X射线成像检查,对导管本体进行固定,防止其滑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剖视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为:1-第一段导管、101-胆汁腔、102-通气腔、2-第二段导管、3-隔膜、4-连接头、5-充气气囊、6-放气阀、7-环形气囊、8-覆膜、9-吸液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附图1-3可知,鼻胆引流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导管本体包括第一段导管1和位于第一段导管1下端的第二段导管2,第一段导管1内部由隔膜3分隔成胆汁腔101和通气腔102,胆汁腔101上端连接有连接头4,通气腔102上端连接有充气气囊5,充气气囊5上设置有放气阀6,胆汁腔101下端与第二段导管2内腔相通,通气腔102下端连接有位于第一段导管1下端绕第一段导管1外周设置的环形气囊7,第二段导管2表面包覆有透明覆膜8,第二段导管2下端表面设置有吸液海绵9,吸液海绵9为环形绕设于第二段导管2表面,吸液海绵9内吸附有润滑剂或造影剂,第二段导管2管壁上间隔均匀设置有若干进液口21,第二段导管2的下端为弯曲设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的胆道长度,用刺针刺破对应深度的第二段导管2上进液口21处的覆膜,使第二段导管2内腔与外界相通,这样能适应不同胆道长度的患者使用,将导管本体插入人体内过程中,吸液海绵9内的润滑剂或造影剂挤压流到人体内,润滑剂则方便导管本体的插入,造影剂方便进行X射线成像检查,通过充气气囊5向环形气囊7内充气,环形气囊7鼓起后对导管本体进行固定,防止其滑出,连接头4连接负压装置,胆汁先后经过进液口21、第二段导管2内腔和第一段导管1胆汁腔排出体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