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4584发布日期:2019-07-13 08:4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担架,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担架是在医疗和救护过程中常用到的用来转移病员的用具之一,传统的担架包括中间用来搁置病人的帆布以及帆布两侧用来抬病人的抬杠。传统担架结构比较简单,如果病人需要输液时,需要有专门的医生或者护士用手高举输液瓶,给急救工作带了较大的麻烦;此外,病人在骨折或者昏迷时,需要将病人从担架上转移至其他病床,这给医生的工作带来困难的同时也极大的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的担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担架,包括担架主体,所述担架主体包括两根抬杠,两根抬杠中部设有软垫,两根抬杠与软片之间还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两根抬杠固定连接,软片与连接板之间通过粘扣可拆卸式连接,软片上部略低于连接板;抬杠上设有伸缩杆和用于固定伸缩杆的插槽,伸缩杆最下端设有插孔,插槽相应位置设有弹性突起和伸缩按钮,伸缩杆最上端设有挂钩。

作为优选,所述抬杠上的插槽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同一根抬杠的前后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担架主体还包括支架,支架下端设有万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部两侧分别设有与连接板固定连接的横杆,两根横杆设于软垫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用于连接软垫与两根抬杠的粘扣设置于软垫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粘扣数量为六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担架在转移病人过程中可以方便输液,用于输液的伸缩杆的高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方便快捷,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在将病人从担架转移到病床上时,可以直接通过支架将担架转移至高度合适的病床上,然后将软垫底下的粘扣拆除,而无需搬动病患,降低了病人的痛苦和医生的劳动强度;此外,伸缩杆与抬杠之间是可拆卸式的连接方式,伸缩杆可以防止在靠近患者头部或者脚部的位置,满足不同患者的输液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担架立体结构示意图a,图2为实施例1中担架立体结构示意图b。

各附图标记为:1担架主体,2抬杠,3软垫,4连接板,5粘扣,6伸缩杆,7挂钩,8支架,9万向轮,10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担架,包括担架主体1,担架主体1包括左右两根抬杠2,两根抬杠2是长条状的圆柱形结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或者硬质的木头、铁质等,可以是实心或者中空的结构。在两根抬杠2中间位置设有软垫3,软垫3的材料可以是棉布中间加海绵或者丝绵等,软垫3与两根抬杠2之间并不是直接连在一起的,而是中间有一定的缝隙,缝隙的地方设置连接板4。在两根抬杠2与软垫3之间设置连接板4的作用一方面是将两根抬杠2与软垫3进行固定,另一方面是可以方便软垫3后期的拆卸。其中连接板4与两根抬杠2之间是固定连接的,可以将连接板4与抬杠2加工成一体式,也可以采用螺栓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板4的内侧包含有多个粘扣5,而软垫3与连接板4之间通过是通过粘扣5可拆卸式的连接,这样的结构可以方便后期软垫3的拆卸,既方便清洗,又能减轻由于转移而导致的病患的痛苦。为了较好的固定病患,软垫3上部的水平位置略低于连接板4最上方的水平位置。为了方便病人输液,在抬杠2上设有伸缩杆6,伸缩杆6最上端设有用于挂输液瓶的挂钩7,抬杠2相应位置处开有用于固定伸缩杆的插槽11,为了更好的对伸缩杆6进行固定,在伸缩杆6最下端侧壁上开有插孔,而插槽11相应位置设有弹性突起和伸缩按钮,伸缩杆6下压至插孔与弹性突起相卡合的位置时,伸缩杆6得以固定,伸缩按钮与弹性突起相连接,连接的结构类似于伞柄的开合结构,当伸缩按钮按下时,带动弹性突起从伸缩杆6的插孔中被抽出,伸缩杆6便可以取下。

为了满足不同医患人员的不同输液位置的需要,例如有的患者需要在胳膊或者头部输液,有的患者需要在腿上或者脚上输液,本实施例中抬杠2上的插槽11数量为两个,这两个插槽11是相同的结构,分别设置在同一根抬杠2的两端,也就是靠近患者头部和脚部的两个位置;根据需要,插槽11的设置数量和位置也可以有其他的变化,比如设置在两根抬杠2上,这样可以满足患者在身体左侧和右侧进行输液。

为了方便运输,本实施例的担架主体1还包括支架8,支架8下端设有万向轮9,万向轮9的数量有四个,分别设置在支架8下端的四个边角上。为了方便支架8与抬杠2和软垫3的固定,在支架8上部两侧分别设有与连接板4固定连接的横杆10,为了方便后期将病患连同软垫3一起转移到病床上,两根横杆10设于软垫3外侧。为了提高医患的舒适度,用于连接软垫3与两根抬杠2的粘扣5设置于软垫3底部。为了使得软垫3具有较好的平衡性,本实施例中粘扣5数量为六个,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粘扣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