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耳鼻喉科的标本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0505发布日期:2019-07-31 20:2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耳鼻喉科的标本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耳鼻喉科的标本分离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耳鼻咽喉科是诊断治疗耳、鼻、咽喉、及其相关头颈区域的外科学科,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医学各科相互渗透和促进,拓展了耳鼻咽喉科的范畴,耳显微外科,耳神经外科等的出现,大大丰富了耳鼻喉科的内容。

耳鼻喉科多数操作需吸引器辅助下进行,手术设备也需连接吸引器进行,术中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均被吸引器吸走,而不能留取进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或病理学检查,若想要留取,需利用取样装置进行提取和分离,且现有取样装置较为粗糙,不能很好的分离组织及分泌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适用于耳鼻喉科的标本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耳鼻喉术中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均被吸引器吸走,而不能留取进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或病理学检查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耳鼻喉科的标本分离装置,包括吸引管和分离盒,分离盒为封闭式结构,分离盒一端开设有管孔,吸引管的一端通过管孔伸至分离盒内,且分离盒内的吸引管的端头处套设有组织回收网,吸引管与管孔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负压吸管的一端与分离盒连通,另一端上设置有负压吸引器连接头,分离盒的上下两侧对应设置有便于手指握持的指槽,分离盒的上侧设置有一个拇指指槽,下侧对应设置有四个对应其他四指的四个指槽。

前述分离装置中,还包括有弹性套环,弹性套环套设固定于分离盒内的吸引管上,所述组织回收网的开口端均固定于弹性套环上;

前述分离装置中,所述吸引管包括软管和硬质管,软管的一端与硬质管的一端对接,所述密封圈套设固定于硬质管上,硬质管的另一端经管孔伸至分离盒内,密封圈的一端密封压设于管孔与硬质管之间,密封圈的另一端设置于分离盒的外侧;

前述分离装置中,密封圈为弹性橡胶圈,所述密封圈的一端为套筒式结构,另一端为喇叭口式结构,且所述密封圈另一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防滑纹;

前述分离装置中,所述吸引管和负压吸管分别连通设置于分离盒相对两端的上侧,分离盒的下侧为槽型结构,用于收集分泌物,且分离盒的下侧连通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置有阀门或管帽;

前述分离装置中,分离盒一端的下侧设置有密封门,密封门的一端与分离盒铰接,另一端与分离盒卡扣式连接,且密封门与分离盒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接负压吸引器的情况下将术中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均通过另一端的吸引器吸入分离盒内,实现分泌物和切除组织的自动分离,分离后,将分泌物或组织由分离和内取出即可,为进行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或病理学检查提供基础,且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清洁和分泌物或组织的取出,适宜科室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管孔处的左视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加装有遮物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清楚、完整的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耳鼻喉科的标本分离装置,包括吸引管1和分离盒2,分离盒2为封闭式结构,分离盒2一端开设有管孔21,吸引管1的一端通过管孔21伸至分离盒2内,且分离盒2内的吸引管1的端头处套设有组织回收网3,弹性套环6套设固定于分离盒2内的吸引管1上,所述组织回收网3的开口端均固定于弹性套环6上,吸引管1与管孔2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负压吸管4的一端与分离盒2连通,另一端上设置有负压吸引器连接头41。

进一步地,吸引管1和负压吸管4分别连通设置于分离盒2相对两端的上侧,分离盒2的下侧为槽型结构,用于收集分泌物,且分离盒2的下侧连通设置有排液管7,排液管7上设置有管帽,分离盒2一端的下侧设置有密封门8,密封门8的一端与分离盒2铰接,另一端与分离盒2卡扣式连接,且密封门8与分离盒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9。

吸引管1包括软管11和硬质管12,软管11的一端与硬质管12的一端对接,两端头螺纹式连接,一端具有内螺纹,另一端具有与之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密封圈5套设固定于硬质管12上,硬质管12的另一端经管孔21伸至分离盒2内,密封圈5的一端密封压设于管孔21与硬质管12之间,密封圈5的另一端设置于分离盒2的外侧,密封圈5为弹性橡胶圈,所述密封圈5的一端为套筒式结构,另一端为喇叭口式结构,且所述密封圈5另一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防滑纹。

使用时,若需要收集并分离术中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则将负压吸管4的负压吸引器连接头41连接吸引器,启动吸引器,吸引管1的软管11端通过负压将术中的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吸出至分离盒2内,固体组织通过组织回收网3收集,而液体分泌物则储存在分离盒2下侧凹槽内。当想取出收集物时,只需将密封圈5和硬质管12由管孔21处拔出,将组织回收网3带出即可,液体分泌物可由管孔21、排液管7或密封门8处导出。

实施例2:

参照图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耳鼻喉科的标本分离装置,包括吸引管1和分离盒2,分离盒2为封闭式结构,分离盒2一端开设有管孔21,吸引管1的一端通过管孔21伸至分离盒2内,且分离盒2内的吸引管1的端头处套设有组织回收网3,弹性套环6套设固定于分离盒2内的吸引管1上,所述组织回收网3的开口端均固定于弹性套环6上,吸引管1与管孔2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负压吸管4的一端与分离盒2连通,另一端上设置有负压吸引器连接头41,分离盒2内的负压吸管4的端口处对应设置有遮物板10,遮物板10倾斜设置,且遮物板10的一端固定于分离盒2的内壁上,遮物板10主要用于阻挡术中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避免术中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进入负压吸管4。

进一步地,吸引管1和负压吸管4分别连通设置于分离盒2相对两端的上侧,分离盒2的下侧为槽型结构,用于收集分泌物,且分离盒2的下侧连通设置有排液管7,排液管7上设置有阀门或管帽,分离盒2一端的下侧设置有密封门8,密封门8的一端与分离盒2铰接,另一端与分离盒2卡扣式连接,且密封门8与分离盒2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9。

吸引管1包括软管11和硬质管12,软管11的一端与硬质管12的一端对接,两端头螺纹式连接,所述密封圈5套设固定于硬质管12上,硬质管12的另一端经管孔21伸至分离盒2内,密封圈5的一端密封压设于管孔21与硬质管12之间,密封圈5的另一端设置于分离盒2的外侧,密封圈5为弹性橡胶圈,所述密封圈5的一端为套筒式结构,另一端为喇叭口式结构,且所述密封圈5另一端的外壁上还设置有防滑纹。

使用时,若需要收集并分离术中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则将负压吸管4的负压吸引器连接头41连接吸引器,启动吸引器,吸引管1的软管11端通过负压将术中的异常分泌物或切除组织吸出至分离盒2内,固体组织通过组织回收网3收集,而液体分泌物则储存在分离盒2下侧凹槽内。当想取出收集物时,只需将密封圈5和硬质管12由管孔21处拔出,将组织回收网3带出即可,液体分泌物可由管孔21、排液管7或密封门8处导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