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合器工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1145发布日期:2019-02-22 22:0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吻合器工作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形吻合器的工作头。



背景技术:

目前管形吻合器工作方式为通过将组织压缩在抵钉座和钉仓面之间并适当保压后,分布在圆周上的钛钉同时被推钉片推出将处于钳口之间的组织缝合并切断肠管内部的组织。

上述工作方式,整个击发过程在钛钉尚未完全成型后环形刀就开始接触组织容易造成组织移动并拖拉组织进而造成钛钉成型不良。此外,击发力较大,且由于击发过程击发行程尺寸链太长,造成每把器械之间击发后钉高一致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击发后钉高一致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吻合器工作头。

一种吻合器工作头,包括钉筒、抵钉座,所述钉筒安装有钉仓、推钉片,所述钉筒内还设有:

旋转件,能够绕自身轴线作旋转运动,一侧与推钉片抵接,另一侧轴向限位于钉筒内,其中所述旋转件与推钉片之间设有端面配合结构,所述端面配合结构被配置为:当所述旋转件旋转时,所述端面配合结构促使所述推钉片相对于所述旋转件作直线运动;

击发推杆,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钉筒内,与旋转件之间通过非自锁的螺旋结构配合以驱动旋转件作旋转运动。

上述吻合器工作头,利用旋转件的旋转使推钉片产生直线运动,故钛钉成型高度只取决于钳口闭合高度和推钉片尺寸差异,并不受击发推杆等元件的尺寸误差影响,从而避免了传统管型吻合器从手柄把持端到钉仓组件长距离的尺寸链累积,降低了对其他部件的尺寸精度要求,使得击发后钉高一致性较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钉片在圆周方向绕钉筒的轴线设置有多个,所述旋转件转动时不同时推动所有的推钉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件转动时依次序推动各推钉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推钉片均设有楔形块,所述旋转件设有多个楔形部,楔形部的数量少于楔形块,所述旋转件旋转时,所述楔形部转动过程中依序与一个或多个的楔形块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钉片为环形结构,所述旋转件旋转时促使所述推钉片整体作直线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钉片绕钉筒的轴线在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的楔形块,所述旋转件设有与楔形块位置对应且数量相同的楔形部,所述旋转件旋转时,楔形部与楔形块配合促使所述推钉片作直线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钉仓内还设有由所述击发推杆带动前进的环形切刀,所述环形切刀在所述轴向上的运动行程大于所述推钉片的运动行程,且所述推钉片被推动后,所述环形切刀的自由端不超出钉仓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击发推杆的端部设有径向部,所述环形切刀具有端板,所述端板固定于所述径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钉座上具有可供环形切刀进入的空腔,所述空腔中设有垫刀圈,用以在环形切刀进入所述空腔后从环形切刀的内壁支撑所述环形切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击发推杆为中空设置,内置有可轴向移动的且与所述抵钉座固定连接的穿刺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一的吻合器工作头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多个推钉片呈环形布置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旋转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二的吻合器工作头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环形结构的推钉片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旋转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吻合器工作头的较佳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吻合器工作头,其为管形吻合器手术时的末端执行部分。图1中示意的吻合器工作头可以作为可更换零件与管形吻合器的其他部分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此外,图1中所示结构可以仅是工作头的局部结构,该局部结构与管形吻合器的传动套筒(未示意)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工作头,该传动套筒内置有闭合机构和传动机构等。

参图1,吻合器工作头包括钉筒110、抵钉座120,其中钉筒110安装有钉仓130、推钉片140、旋转件150和击发推杆160。

钉筒110为吻合器工作头的支撑结构,此处优选设置为大致呈圆筒状。

抵钉座120与钉筒110可相对移动地配合,以使钉仓130与抵钉座120之间形成可夹持待缝合组织的钳口。

钉仓130的作用是用以容纳钛钉132。当推钉片140朝向抵钉座120移动时将会把钉仓130中的钛钉132从钉仓130的端面推出,此时,在抵钉座120的配合下即可完成对组织的缝合。

旋转件150设置为能够自身轴线转动,且在作旋转运动同时驱动所述推钉片140朝抵钉座120方向前进。旋转件150与推钉片140之间设有端面配合结构。该端面配合结构被配置为当旋转件150旋转时,端面配合结构能够促使推钉片140相对于旋转件150作直线运动,以能够朝抵钉座120方向前进。换言之,端面配合结构使得旋转件150旋转时的驱动力能够在钉筒110的轴向上产生分量,从而能推动推钉片140运动。端面配合结构可以是具有倾斜配合面的结构。

旋转件150的旋转运动通过击发推杆160的轴向运动来实现。具体地,击发推杆160可轴向移动地设置在钉筒110中。旋转件150套在击发推杆160的外部,二者之间通过螺旋结构152配合。此处的螺旋结构的螺旋升角设置为使旋转件150与击发推杆160之间不会自锁。旋转件150一端与推钉片140抵接,另一端则由钉筒110限位,这样当击发推杆160移动时,旋转件150不会轴向移动,只能作旋转运动。优选地,螺旋升角设置为大于50度。

击发推杆160产生轴向运动的动能来自于吻合器的击发杆。击发杆带动击发推杆160作直线运动,并通过上述的螺旋结构152使得旋转件150在原地作旋转运动,进而使推钉片140远离旋转件150作直线运动,最终将钉仓130中的钛钉132推出,即完成击发、实现对组织的缝合。击发杆的轴向运动则可通过将电机输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方式来实现。

上述的吻合器工作头,使用时通过旋转件150的原地旋转使推钉片140移动,只要击发推杆160能够驱动旋转件150作旋转运动即可,并不受击发推杆160的尺寸误差影响,也就是说钛钉成型高度只取决于钳口闭合高度和推钉片140的尺寸差异,避免了传统管型吻合器从手柄把持端到钉仓组件长距离的尺寸链累积,降低了对其他部件的尺寸精度要求,使得击发后钉高一致性较好。

一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推钉片140在圆周方向绕钉筒110的轴线X设置有多个。旋转件150旋转时不同时推动所有的推钉片140。

一个具体的例子中,每一个推钉片140均设有楔形块142,所述旋转件150设有多个楔形部154,其中楔形部154的数量少于楔形块142。旋转件150旋转时,所述楔形部154转动过程中依序与一个或多个的楔形块142配合。

参图3,旋转件150设有2个楔形部154。当旋转件150旋转时,每一个楔形部154与半圈的楔形块142依顺序配合,使得相应的半圈的推钉片140依次被推动,对应的钛钉132被击发。上述过程中,同一时间只有2个推钉片140被推动,只有2个钛钉132处于击发状态,较所有钛钉同时击发,可使得击发成钉的力减小,大峰值功率减小,对于电动吻合器而言不再需要大功率的马达。当然,楔形部154的数量不限于2个,可以大于2个。端面配合结构不限于上述的楔形块142和楔形部154,能使推钉片140相对于旋转件150爬升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推钉片140设置斜面,旋转件150设置球体,通过球体与斜面不同处的配合使推钉片140运动。

进一步地,旋转件150转动时依次序推动各推钉片140,从而实现逐一推钉,可使得击发成钉的力减小为原来的1/15,大峰值功率减小,对于电动吻合器而言不再需要大功率的马达。

具体地,每一个推钉片140均设有楔形块142,对应地旋转件150设有楔形部154。当旋转件150旋转时,楔形部154依次与各楔形块150配合促使各推钉片140作出爬坡动作,从而实现各推钉片140依次被推动。

一实施例中,钉仓130内还设有由击发推杆160带动前进的环形切刀170,其中环形切刀170在钉筒110轴向上的运动行程大于推钉片140的运动行程,且所述推钉片140轴向移动后,环形切刀170的自由端不高于所述钉仓130的端面。

推钉片140被推动后,代表击发已经完成,组织缝合完毕。环形切刀170在钉筒110轴向上的运动行程设置为大于推钉片140的运动行程,故环形切刀170能够继续前进。同时,击发完成后,环形切刀170的自由端不超出所述钉仓130的端面,故环形切刀170尚未到达组织处。

当需要对组织进行切割时,则使击发推杆160带动环形切刀170继续前进。此时,由于推钉片140已经被推出,旋转件150虽然仍作旋转运动但不会再使推钉片140直线运动,钛钉132不会再被推动。由此,一方面实现了先缝后切的操作,切断组织和钛钉成型分开完成,最大峰值功率减小,对于电动吻合器不再需要大功率的马达。另一方面,切断组织的步骤中,钛钉不会再被压迫,保证了成钉效果,而传统方案中,钛钉一直被推动,当切断组织完成时,钛钉极容易被压坏,成钉效果较差。

进一步地,击发推杆160的端部设有径向部162。环形切刀170具有端板172。端板172固定于径向部162,以将环形切刀170连接至击发推杆160。

进一步地,抵钉座120上具有可供环形切刀170进入的空腔122。空腔122中设有垫刀圈124,用以在环形切刀170进入空腔122后从环形切刀170的内壁支撑环形切刀170。

一实施例中,击发推杆160为中空设置,内置有可轴向移动的且与抵钉座120固定连接的穿刺轴164。穿刺轴164用以使抵钉座120靠近或远离钉仓130,以形成钳口或者调整钳口的大小。穿刺轴164连接至吻合器的闭合杆,其由闭合杆驱动作直线运动。

实施例二

参考图4至图6,实施例二的吻合器工作头包括钉筒110、抵钉座120,其中钉筒110安装有钉仓130、推钉片140、旋转件150和击发推杆160、环形切刀170。

实施例二的吻合器工作头与实施例一类似,也是通过击发推杆160的轴向运动使旋转件150作旋转运动,进而旋转件150使推钉片140作直线运动。击发推杆160与旋转件150也是通过非自锁的螺旋结构152配合。旋转件150与推钉片140之间同样设置端面配合结构,例如楔形块142和楔形部154,使得推钉片140产生直线运动。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其他结构均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一中,包含多个推钉片140,成环形分布。而实施例二中,推钉片140为一环形结构。旋转件150旋转时促使推钉片140整体作直线运动,将所有的钛钉同时推出。

一个具体的例子中,环形结构的推钉片140绕钉筒110的轴线在圆周方向设有多个的楔形块142,而旋转件150设有与楔形块142位置对应且数量相同的楔形部154。当旋转件150旋转时,各楔形部154与对应的楔形块142配合促使推钉片140作直线运动。

实施例二的吻合器工作头,同样地,钛钉成型高度只取决于钳口闭合高度和推钉片140尺寸差异,避免了传统管型吻合器从手柄把持端到钉仓组件长距离的尺寸链累积,降低了对其他部件的尺寸精度要求,使得击发后钉高一致性较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