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及血氧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6425发布日期:2019-02-10 23:18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及血氧监护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接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及血氧监护仪。



背景技术:

目前,血氧监护仪等设备上的用于接入外部血氧线的血氧端子通常由端子接头、端子旋钮和螺母组成。装配时,通常先将螺母旋紧在端子接头上,然后,将端子接头穿过外壳的端子孔,最后,端子旋钮从外壳的另一侧将端子接头旋紧。一般而言,端子旋钮是外露在血氧监护仪外表面的,此时,用户在使用血氧监护仪时,容易误转动端子旋钮,使得端子接头松动甚至掉落在血氧监护仪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及血氧监护仪,以解决端子旋钮外露后易被用户误转动,造成端子接头松动甚至掉落在血氧监护仪内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包括:具有端子孔的外壳、穿过所述端子孔的端子接头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端子接头的螺母和端子旋钮,所述外壳位于所述螺母和端子旋钮之间,所述外壳和所述端子旋钮中的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另一个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卡接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面向所述端子旋钮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所述端子旋钮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卡接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接头的外侧壁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切面,所述端子孔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切面相接触的第二切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面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端子接头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相互匹配的底壳和顶壳,所述底壳和所述顶壳分别与所述外壳卡接,所述底壳和所述顶壳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加强筋,所述螺母位于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外壳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上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外壳上设有插入所述第一卡槽的第一卡扣;所述顶壳上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外壳上设有插入所述第二卡槽的第二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螺母为六角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接头的端面与所述端子旋钮的端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端子接头内壁设有防呆槽。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血氧监护仪,所述血氧监护仪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

上述提供的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及血氧监护仪,端子接头穿过外壳的端子孔,且端子旋钮和螺母分别从外壳两侧与端子接头螺纹连接,并在旋紧后与外壳抵接,同时,外壳和端子旋钮中的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另一个设置有与第一加强筋卡接的凹槽,保证端子接头固定在外壳时同步固定端子旋钮,有效的延长端子旋钮的使用寿命、防止端子旋钮松脱,同时避免了由于误转动端子旋钮造成端子接头松动甚至掉落在血氧监护仪内部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血氧监护仪的截面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中显示有第一加强筋一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旋钮中显示有凹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安装有端子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安装有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接头和螺母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接头和端子旋钮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1、端子孔,111、第二切面,12、第一加强筋,13、第一卡扣,14、第二卡扣,2、端子接头,21、第一切面,22、螺纹外表面,23、防呆槽,3、螺母,4、端子旋钮,41、凹槽,5、底壳,51、第一卡槽,6、顶壳,61、第二卡槽,7、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包括:具有端子孔11的外壳1、穿过端子孔11的端子接头2以及螺纹连接于端子接头2的螺母3和端子旋钮4,外壳1位于螺母3和端子旋钮4之间,外壳1和端子旋钮4中的一个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12,另一个设置有与第一加强筋12卡接的凹槽41。

在本示例中,以外壳1面向端子旋钮4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12,端子旋钮4设置有与第一加强筋12卡接的凹槽41为例,进行示例性描述。

具体的,端子接头2一般为内接头,需要固定在外壳1上,并且存在与端子接头2相互插接配合的外接头,该外接头一般为外置的,仅在需要使用时插入端子接头2中。端子接头2整体上优选呈圆柱形结构,端子接头2轴向的外侧壁呈螺纹状,即端子接头2外侧壁具有一螺纹外表面22。其中,端子接头2穿过端子孔11时的穿插方向为轴向。

典型的,外壳1中端子孔11的形状与端子接头2外侧壁的轮廓形状相同,且端子孔11的直径略大于端子接头2外侧壁的直径,以使端子接头2准确的穿过端子孔11。端子孔11的内壁可以与端子接头2的外侧壁相接触,端子孔11的内壁与端子接头2的外侧壁间也可以留有一定距离,且该距离不会影响端子接头2固定于外壳1上。进一步的,螺母3和端子旋钮4分别带有螺纹,且与端子接头2螺纹连接。端子旋钮4和螺母3分别位于外壳1的两侧,其中,端子旋钮4位于外壳1的外侧,以外露于设备表面。螺母3位于外壳1的内侧。端子旋钮4和螺母3分别与端子接头2旋紧后均与外壳1抵接,以使端子接头2固定于外壳1上。

进一步的,外壳1面向端子旋钮4的一侧,即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12。第一加强筋12的凸起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图3中以凸起成圆弧形进行示例性描述,实际应用中,凸起还可以是矩形、圆形等。端子旋钮4面向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加强筋12的凸起形状相匹配的凹槽41,以使端子旋钮4抵接外壳1时,每个第一加强筋12均有相应的凹槽41卡接。可选的,第一加强筋12的数量小于或者等于凹槽41的数量。其中,通过第一加强筋12和凹槽41卡接,可以保证端子旋钮4与外壳1相对固定,防止人为误转动端子旋钮4。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在端子旋钮4面向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且在外壳1面向端子旋钮4的一个设置有可以与端子旋钮4的第一加强筋卡接的凹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端子接头2的外侧壁沿轴向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切面21,所述端子孔11的内壁设有与第一切面21相接触的第二切面111。

具体的,端子接头2的轴向是指穿过端子孔11的方向。第一切面21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当端子接头2固定于外壳1后,第一切面21与端子孔11的内壁接触,以使端子接头2和端子孔11相对固定。其中,图6至图8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切面21的长边与螺纹外表面22侧边的长度相同,实际应用中,第一切面21的长边与螺纹外表面22侧边的长度也可以不同。进一步的,端子孔11的内壁设有第二切面111,当端子接头2穿过端子孔11时,第二切面111与第一切面21相接触。此时,由于第一切面21和第二切面111的限制,使得端子接头2穿过端子孔11后无法转动。

可选的,端子孔11的直径可以略大于端子接头2的直径,此时,第一切面21和第二切面111并不会相接触,但仍需满足端子接头2穿过端子孔11后无法转动的条件。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切面21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端子接头2的外侧壁上。

具体的,第一切面21相互对称,此时,端子孔11的内壁同样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第二切面22,以保证端子接头2穿过端子孔11后,每个第一切面21均与第二切面22接触,以更好的保证端子接头2穿过端子孔11后无法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相互匹配的底壳5和顶壳6,底壳5和顶壳6分别与外壳1卡接,底壳5和顶壳6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加强筋7,螺母3位于第二加强筋7与外壳1之间。

具体的,外壳1为设备的一个侧壳,其需要与设备的底壳5和顶壳6相互配合。本实施例中,采用底壳5和顶壳6分别与外壳1卡接的方式实现安装。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可选的,底壳5设置一个第二加强筋7,当底壳5与外壳1卡接后,螺母3面向底壳5的一侧位于第二加强筋7和外壳1之间。顶壳6设置有一个第二加强筋7,当顶壳6与外壳1卡接后,螺母3面向顶壳6的一侧位于第二加强筋7和外壳1之间。优选的,第二加强筋7与螺母3抵接。当位于外壳1上的端子接头2松动掉落时,由于第二加强筋7的存在,使得端子接头2不会掉落至设备内部。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底壳5或顶壳6中任一个壳体上设置有一个第二加强筋7,也可以同时设置第二加强筋7。一般而言,同时设置第二加强筋7时防掉落的效果更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底壳5上设有第一卡槽51,外壳1上设有插入第一卡槽51的第一卡扣13;顶壳6上设有第二卡槽61,外壳6上设有插入第二卡槽61的第二卡扣14。

具体的,通过第一卡扣13插入第一卡槽51的方式,实现底壳5与外壳1的相对固定。实际中也可以设定相互配合的多个第一卡扣13和第一卡槽51。通过第二卡扣14插入第二卡槽61的方式,实现顶壳6与外壳1的相对固定。实际中也可以设定相互配合的多个第二卡扣14和第二卡槽61。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螺母3为六角螺母。

示例性的,六角螺母的具体种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由于外壳1面向设备内部的一侧除了与螺母3接触外,还需要设置有其他的部件或者与其他部件接触,所以该侧的表面空间受限,因此,采用六角螺母可以更合理的利用外壳1的表面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端子接头2的端面与端子旋钮4的端面平齐。

具体的,当端子接头2固定在外壳1上时,端子接头2外露的一侧的端面与端子旋钮4外露的一侧的端面平齐,以保证使用者不能接触并旋转端子接头2的螺纹外表面2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端子接头2内壁设有防呆槽23。

具体的,防呆槽23位于端子接头2的内壁侧,其具体为一轴向的凹槽,其用于在外接头插入时进行定位。防呆槽23可以贯穿于所在的内壁,也可以部分贯穿于所在的内壁。防呆槽23的宽度和深度本实施例不作限定。可选的,与端子接头2配合的外接头轴向外表面设有与防呆槽23相匹配的凸起。

在实际应用中,首先,先将端子接头2与端子旋钮4螺纹连接,并保证端子接头2的端面与端子旋钮4的端面平齐。而后,将端子接头2穿过外壳1的端子孔11,并微调端子旋钮4,以使端子旋钮4的凹槽41对准外壳1上的第一加强筋12。进一步的,在外壳1中背离端子旋钮4的一侧,将六角螺母3与端子接头2螺纹连接,并在旋紧后与外壳1抵接。此时,端子接头2固定于外壳1上。之后,将底壳5的第一卡槽51插入外壳1的第一卡扣13,将顶壳6的第二卡槽61插入外壳1的第二卡扣14,以使底壳5和顶壳6与外壳1卡接,同时,底壳5和顶壳6上的第二加强筋7可以顶住内侧的六角螺母3,防止六角螺母3从设备内部松动。综上,在设备中完成了端子接头2的固定且无法从外部旋转,同时可以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端子旋钮4脱落或者旋转端子旋钮4时导致的端子接头2固定松动或者掉落至设备内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血氧监护仪,该血氧监护仪包括上述所述的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

此时,端子接头1为血氧端子的内接头,外接头连接血氧线。采用端子接头的固定结构的血氧监护仪可以保证血氧端子不会被随意的转动,且固定性好。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