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6995发布日期:2019-02-10 13:0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种自动功能的注射装置,例如自动穿刺、自动注射、以及用于防止意外针刺的自动安全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一次性的单次使用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具有以可靠且节省空间的方式提供所有这些功能但易于组装的机构。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用于通过针头以流体形式注射一定剂量的药剂或药物(例如胰岛素或激素)的注射装置。

自动注射器(有时也称为笔式注射器)已在市场上销售多年。最早的自动注射器是为战时开发的,并且通过将注射器在身体部位上按压来激活。当时的主要考虑的是尽可能快地注射药剂,而没有为患者或操作安全方面考虑很多。近年来已开发了一些必须由患者自己注射的药剂。因此,根据药剂的预定用途和类型,还开发了具有可变程度的自动功能的注射装置,以便患者甚至经过培训的人员(例如医师和护士)可靠、安全地注射药剂。

具有穿刺功能的自动注射器装置通常包括壳体、携带具有针头和柱塞杆的药剂容器的容器保持架、以及螺旋缠绕的压缩弹簧。在装置致动时,可在壳体中滑动的容器保持架和柱塞杆在压缩弹簧力的作用下被一起朝患者的皮肤推动。由此实现针头的刺入。已知的装置可由用户按下活动按键来致动。在将所述装置置于输送部位并将从壳体突出的活动针盖在患者的皮肤上推动之前,可阻止活动按钮的致动。但是,许多患者和从业人员更喜欢在将装置置于输送部位后就能自动穿刺。

具有自动注射功能的自动注射装置通常包括附加的螺旋缠绕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作用在柱塞杆上,而柱塞杆又作用在药剂容器内的塞件上,以通过针头排出药剂。在容器保持架和柱塞杆一起移动到预定位置时,通常在刺入后就注射药剂。

一些自动注射器装置可能具有自动安全功能,以在从患者皮肤撤回装置时通过用针盖遮盖针头来防止意外针刺。

通常,自动注射装置不能提供所有期望的自动功能和/或需要具有多个独立的活动部件的多个机构(包括小构件和具有复杂形状的部件)才能实现这些自动功能。但是,这可能导致装置不能提供患者所需的所有功能,而且还会导致装置过大和/或难以制造和组装。

文献wo2012/045831a1公开了一种自动注射器,该自动注射器包括:配置为沿轴向驱动第一部件的第一驱动构件;配置为沿轴向驱动第二部件的第二驱动构件;以及配置为控制第一驱动构件和第二驱动构件的释放程序的释放机构,其中该释放机构至少部分地处于第一或第二驱动构件内。

文献wo2012/073035a1公开了一种自动注射器的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包括:配置为沿轴向驱动第一部件的第一驱动构件;配置为沿轴向驱动第二部件的第二驱动构件;以及配置为控制第一驱动构件和第二驱动构件的释放程序的释放机构,其中该释放机构至少部分地处于第一或第二驱动构件内。

但是,上述装置依赖于包括多个部件的较复杂的激活机构,该激活机构可能难以组装和/或可能无法提供所有期望的安全特征。因此,本领域中一直需要一种在制造时易于组装、易于操作、可靠且安全的注射装置。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制造时易于组装,易于操作、可靠且安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一个或多个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独立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在从属权利要求、附图和说明书中公开了其它方面、改进和变化。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装置,该注射装置具有近端、远端、以及在它们之间延伸的中心纵轴。在本专利申请中,当使用术语“远侧”时,指远离药剂输送部位的方向。当使用术语“远部/远端”时,指输送装置或其构件的距药剂输送点最远的部分/端部。相应地,术语“近侧”指朝向剂量输送部位的方向。当使用术语“近部/近端”时,指输送装置或其构件的距药剂输送点最近的部分/端部。

本发明的注射装置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壳体(例如外壳)、布置在壳体内的托架、可滑动地布置在壳体内的致动套管、柱塞保持架、以及柱塞杆。所述托架优选是配置为容纳注射器的注射器托架,该注射器具有针头以及密封且可滑动地布置在注射器内的塞件。

所述柱塞保持架优选与第一蓄能构件和托架可操作地相关联,使得柱塞保持架和托架在所述第一蓄能构件的输出轴向力的作用下可相对于壳体从初始位置沿轴向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预定距离至针头从壳体的近端伸出的位置。在后一个位置,针头优选配置为当注射装置抵靠剂量输送部位时刺入用户的皮肤。柱塞保持架的近端和/或托架的远端可具有斜面,以便于组装。

第一蓄能构件优选布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适于蓄积和存储能量。第一蓄能构件优选支撑在相对于壳体固定的表面上。第一蓄能构件可至少部分地围绕柱塞保持架布置。第一蓄能构件例如可以是螺旋缠绕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也可称为穿刺弹簧。该穿刺弹簧优选偏置在柱塞保持架的初始位置。更具体地说,该穿刺弹簧优选在该位置至少部分地被压缩。

柱塞杆优选相对于柱塞保持架和托架可滑动地布置。优选柱塞杆与托架的塞件可操作地相关联。

柱塞杆优选与第二蓄能构件可操作地相关联,使得柱塞杆在所述第二蓄能构件的输出轴向力的作用下可相对于柱塞保持架从剂量注射前的位置沿轴向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至剂量注射后的位置。

第二蓄能构件优选布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适于蓄积和存储能量。柱塞保持架可至少部分地围绕第二蓄能构件布置。第二蓄能构件可至少部分地围绕柱塞杆布置。第二蓄能构件例如也可以是螺旋缠绕的压缩弹簧。该弹簧可称为剂量注射弹簧。该剂量注射弹簧优选偏置在柱塞保持架的初始位置。更具体地说,该剂量注射弹簧优选在该位置至少部分地被压缩。

本发明的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构件优选配置为在柱塞保持架处于初始位置时基本上阻止柱塞保持架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构件例如可与柱塞保持架相互作用和/或机械地接合,以基本上阻止柱塞保持架的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构件可以是至少一个偏转杆,优选是至少一个带钩的偏转杆。所述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偏转构件。相对于所述装置沿其中心纵轴的总延伸长度,第一偏转构件优选布置在装置的远侧半部分中。相对于壳体沿其中心纵轴的总延伸长度,第一偏转构件也可布置在壳体的远侧半部分中。

第一偏转构件优选配置为在其与致动套管的开口和/或凹部交叠时偏转。第一偏转构件优选配置为朝远离中心纵轴的方向偏转。

第一偏转构件可通过与另一元件的斜面接合而弹性地回弹和/或侧向弯曲。换言之,第一偏转构件和/或所述另一元件可设有斜面,使得当这些部件轴向相互抵靠时,第一偏转构件侧向弯曲。所述另一部件尤其可以是柱塞保持架,更具体地说是所述柱塞保持架的颈圈。

第一偏转构件优选配置为在偏转时释放柱塞保持架。在第一偏转构件与柱塞保持架之间的机械接合被释放时,柱塞保持架优选在第一蓄能构件的输出轴向力的作用下自由地从初始位置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至针头从壳体的近端伸出的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构件可与保持部件一体地形成。该保持部件可至少部分地围绕柱塞保持架布置。该保持部件可按基本上固定的方式布置在壳体中,尤其是轴向固定。更具体地说,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偏转构件可与保持部件的管状部分一体地形成。该管状保持部件部分优选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致动套管与柱塞保持架之间。致动套管优选至少部分地围绕保持部件布置,并可相对于保持部件沿轴向移动。保持部件可布置在装置的后侧/远侧部分中,例如布置在壳体的后半部分/远侧半部分中。相对于所述装置沿其中心纵轴的总延伸长度,整个保持部件尤其可布置在装置的远侧半部分中。可替代地或附加地,保持部件可在组装好的装置中布置为使得保持部件相对于装置沿其中心纵轴的总延伸长度不会延伸到与装置的最近侧三分之一或装置的近侧半部分对应的区域中。在注射装置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偏转构件的情况下,这两个第一偏转构件可与保持部件一体地形成。

本发明的装置优选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偏转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偏转构件优选配置为在柱塞保持架处于其初始位置时基本上阻止柱塞杆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更具体地说,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偏转构件优选配置为在柱塞保持架处于初始位置时基本上阻止柱塞杆相对于柱塞保持架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偏转构件例如可与柱塞保持架相互作用和/或机械地接合,以基本上阻止柱塞杆的移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偏转构件可以是至少一个偏转杆,优选是至少一个带钩的偏转杆。所述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偏转构件。第二偏转构件可与柱塞杆一体地形成。

第二偏转构件优选配置为朝中心纵轴偏转,使得柱塞杆从与柱塞保持架接合的状态释放。优选第二偏转构件配置为当柱塞保持架到达针头刺入后的位置时朝中心纵轴偏转。

第二偏转构件朝中心纵轴的偏转优选在柱塞保持架处于初始位置时和/或在柱塞保持架到达针头刺入后的位置之前被锁定杆阻止。该锁定杆优选从装置的远端朝近端方向延伸。优选所述柱塞杆是中空的和/或具有面向注射装置的远端的开口(例如中心开口)。当柱塞保持架处于初始位置时,锁定杆优选延伸到柱塞杆中。换言之,柱塞杆可至少部分地围绕锁定杆。锁定杆也可延伸到柱塞保持架中。因此,柱塞保持架也可至少部分地围绕锁定杆。

第二偏转构件可通过与另一元件的斜面接合而弹性地回弹和/或侧向弯曲。换言之,第二偏转构件和/或所述另一元件可设有斜面,使得当这些部件轴向相互抵靠时,第二偏转构件侧向弯曲。所述另一部件尤其可以是柱塞保持架。

壳体优选在其远端具有插口。换言之,壳体的远端优选是敞开的。壳体(尤其是其插口)优选配置为允许将组装好的激活机构插入到壳体中,优选作为单个子组件。例如,以下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多个或所有元件可配置为通过插口插入到壳体中:托架、致动套管、保持部件、柱塞保持架、第一蓄能构件、柱塞杆和/或第二蓄能构件。另外,将在下文中更详细说明的针盖也可配置为通过插口插入到壳体中。优选所有这些元件都配置为从注射装置的远端通过所述插口插入到壳体中,作为单个预组装的子组件,所述插入优选通过单个步骤进行。

所述插口优选由远端盖封闭。该远端盖优选从装置的远端插入到所述插口中,更优选在上述激活机构的所有元件插入之后才插入。所述远端盖可包括第一锁定构造(例如锁定突起或颈圈),该第一锁定构造与壳体的第一锁定构造(例如钩)接合(或者相反)。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所述远端盖可包括第二锁定构造(例如带钩的杆),该第二锁定构造与保持部件的第二锁定构造(例如开口和/或凹部)接合(或者相反)。所述第二锁定构造可使远端盖和保持部件相对于彼此轴向和/或旋转固定地锁定,并且由此可锁闭预先组装的激活机构。优选所述远端盖可在预先组装的激活机构插入到壳体中之前耦合和/或固定至保持部件。

上述锁定杆可附接至远端盖和/或与远端盖一体地形成。第一蓄能构件优选承置和/或支撑在远端盖上。

本发明的注射装置优选包括针盖,该针盖与致动套管可操作地相关联和/或一体地形成。优选所述针盖由一个单独部件实现,该单独部件与所述致动套管耦合和/或操作地相关联,这更便于注射装置的组装。

所述针盖可按能够轴向移动的方式布置在壳体中。优选所述针盖可从起始位置相对于壳体朝注射装置的远端沿轴向移动至缩回位置。所述注射装置可配置为使得针盖从起始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的动作激活注射和/或剂量输送过程。因此,本发明的装置可配置为在压靠皮肤时实现自动刺入和/或剂量输送。所述针盖可与致动套管可操作地相关联,使得致动套管与针盖一起从致动套管基本上阻止第一偏转构件偏转的位置移动至致动套管的开口或/或凹部与第一偏转构件交叠的位置,从而允许第一偏转构件偏转。

所述针盖还可从缩回位置相对于壳体朝注射装置的近端沿轴向移动至针头被遮盖的位置。尤其是,所述针盖可从收缩位置相对于壳体沿轴向移动至使用后(即,在针头插入过程中通过朝近侧方向移动柱塞保持架和托架使所述针头从壳体的近端伸出之后)针头被遮盖的位置。因此,该位置也可称为针盖的最终位置。

在针盖的起始位置,优选阻止针盖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至最终位置的远侧移动。优选针盖和/或致动套管与柱塞保持架机械地接合。例如,柱塞保持架可包括止动构造,该止动构造与针盖的开口和/或凹部接合和/或与致动套管的开口和/或凹部接合。因此,在柱塞保持架处于初始位置时,能够基本上阻止针盖从起始位置朝注射装置的近端向最终位置移动。当柱塞保持架到达针头从壳体的近端伸出的位置时,优选允许针盖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足够远以到达其最终位置。

所述注射装置可包括第三蓄能构件,该第三蓄能构件与致动套管和/或针盖可操作地相关联。优选致动套管和/或针盖可克服所述第三蓄能构件的轴向力相对于壳体朝注射装置的远端沿轴向移动。致动套管和/或针盖也可在所述第三蓄能构件的输出轴向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壳体朝注射装置的近端沿轴向移动。因此,针盖可克服所述第三蓄能构件的轴向力从其起始位置移动至其缩回位置,同时也可在所述第三蓄能构件的轴向力的作用下从缩回位置移动至最终位置。第三蓄能构件可至少部分地围绕柱塞保持架和/或围绕柱塞杆布置。第三蓄能构件例如可以是螺旋缠绕的压缩弹簧,该压缩弹簧也可称为针盖弹簧。第三蓄能构件的远端部分可支撑在相对于壳体固定的表面上,该表面优选是远端盖的表面。

所述注射装置可配置为在针盖到达最终位置时基本上阻止针盖相对于壳体朝注射装置的远端沿轴向移动。例如,注射装置可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偏转构件,在针盖到达最终位置时,该第三偏转构件基本上阻止针盖相对于壳体朝注射装置的远端沿轴向移动。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偏转构件可包括至少一个偏转杆,优选是至少一个带钩的偏转杆。该偏转杆可与针盖或壳体一体地形成,并且分别与壳体的开口和/或凹部或针盖的开口和/或凹部接合。

根据另一个方面,本发明可涉及一种组装上述注射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将针盖、托架、致动套管、保持部件、柱塞保持架、第一蓄能构件、柱塞杆和/或第二蓄能构件通过位于壳体远端的插口插入到壳体中,其中在插入过程中,这些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优选已预先组装为子组件。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这些附图示意性地公开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尤其是,附图所公开的内容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的透视横截面图,其中针盖处于起始位置,柱塞保持架和注射器托架处于初始位置,并且柱塞杆处于剂量注射前的位置;

图2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3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的远端盖的透视图;

图4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的透视横截面图,其中针盖已从起始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

图5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的透视横截面图,其中柱塞保持架和注射器托架已从初始位置朝注射装置的近端移动至针头从壳体的近端伸出的位置;

图6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的透视横截面图,其中柱塞杆已从剂量注射前的位置移动至剂量注射后的位置;

图7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的透视横截面图,其中针盖已从缩回位置移动至最终位置;

图8示出了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在处于图7的位置时的前部,其中图7的横截面旋转了90°;

图9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的透视图;

图10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的保持部件和远端盖的横截面图,其中该保持部件与远端盖彼此接合,以锁闭组装好的激活机构;

图11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致动套管的透视图;

图12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柱塞保持架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柱塞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注射装置1在使用前的形态。装置1具有近端p、远端d、以及在它们之间延伸的中心纵轴2。

装置1包括外壳10。如图2所示,壳体10具有近端11和设有插口14的敞开远端12。请再参考图1,壳体10的近端11可由具有前封闭面4的前盖3封闭。壳体10的远端可由远端盖80封闭。如图3所示,远端盖80可设有作为示例性的第一锁定构造的颈圈84,该颈圈84与壳体的第一锁定构造接合,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锁定构造是带钩的杆16。远端盖80还可设有锁定杆82,该锁定杆82可与所述远端盖80一体地形成。远端盖80也可称为“远端盖”。

如图1中进一步所示,针盖20、注射器托架30、致动套管40、保持部件50、柱塞保持架60以及柱塞杆70可布置在壳体10内。注射器托架30可容纳注射器32(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也可称为剂量和/或药剂容器),该注射器32优选在其近端设有针头34。在注射器32内可密封并可滑动地布置有塞件36,以通过针头34从注射器32排出药剂。在交付时装置1,针头34可处于被针罩5遮盖的状态。在前盖3中可安装有针罩移除装置6,并且该针罩移除装置6与针罩5接合,从而当通过移除前盖3打开装置1时,针罩5保持在前盖3中。

针盖20可包括近侧段21和远侧段22,后者与致动套管40可操作地相关联,使得针盖20和致动套管40可在壳体10中朝装置1的远端d沿轴向滑动。

柱塞保持架60与注射器托架30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优选与之机械地接合。此外,柱塞保持架60与第一蓄能构件62(在此示例中是第一压缩弹簧)可操作地相关联,从而柱塞保持架60和注射器托架30可在所述第一蓄能构件62的输出轴向力的作用下相对于壳体10朝注射装置1的近端p沿轴向移动。如图1所示,第一蓄能构件62的远侧可抵靠远端盖80。第一蓄能构件62在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可至少部分地被压缩。

柱塞杆70与塞件36可操作地相关联,并且相对于柱塞保持架60和注射器托架30可滑动地布置。此外,柱塞杆70与第二蓄能构件72(在此示例中是第一压缩弹簧)可操作地相关联,从而柱塞杆70可在所述第二蓄能构件72的输出轴向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柱塞保持架60朝注射装置1的近端p沿轴向移动。第二蓄能构件72可在其近侧抵靠柱塞杆70和/或在其远侧抵靠柱塞保持架60。第二蓄能构件72在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时可至少部分地被压缩。

图1示出了装置1在使用前的形态,其中针盖20处于起始位置,并且柱塞保持架60处于初始位置。在针盖处于起始位置时,致动套管40至少部分地围绕保持部件50,与保持部件50的设有第一偏转构件52的部分交叠。这些第一偏转构件52可由具有钩的第一偏转杆实现,所述钩与柱塞保持架60的颈圈64接合,从而阻止柱塞保持架60朝注射装置的近端p移动。第一偏转构件52朝远离装置1的中心纵轴2的方向的偏转被保持部件50阻止。

此外,如图1所示,柱塞杆70相对于柱塞保持架60朝注射装置1的近端p的移动被第二偏转构件74阻止。这些第二偏转构件74可由第二偏转杆实现,所述第二偏转杆形成在柱塞杆70的远端,并具有与柱塞保持架60的远端接合的钩。在柱塞保持架处于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时,第二偏转构件74朝中心纵轴2的偏转被延伸到柱塞杆70的远端中的锁定杆82阻止。

在移除前盖3和针罩5之后,可将针盖20在剂量输送部位(即,用户的皮肤)上按压,由此针盖20和致动套管40克服第三蓄能构件42(在此示例中为第三压缩弹簧)的轴向力从图1所示的起始位置朝远端d移动至缩回位置。第三蓄能构件42的远侧可抵靠远端盖80,而其近侧可抵靠致动套管40。

第三蓄能构件42优选在针盖20的起始位置被偏压(即,至少部分地压缩)。但是,装置1优选配置为当柱塞保持架处于初始位置时基本上阻止针盖20朝装置1的近端p移动。这例如可通过在针盖20与注射器托架30和/或柱塞保持架60之间设置机械接合来实现。该机械接合优选配置为允许针盖20相对于注射器托架30和/或柱塞保持架60滑动,但是防止针盖20的近侧移动超过特定点。在附图中所示的示例中,可通过延伸到注射器托架30的开口中的突起68(参见图12)机械地耦合至柱塞保持架60的注射器托架30设有止动件38,以限制针盖20的近侧移动。

图4示出了该优选实施方式的装置1,其中针盖20和致动套管40处于缩回位置。前盖3和针罩5(在图4中未示出)已移除。

如图4所示,致动套管40朝装置1的远端d开缝,从而第一偏转构件52可自由地向外偏转。更具体地说,第一偏转构件52与致动套管40的开口44交叠。优选第一偏转构件52和/或颈圈64具有斜面,并且第一偏转构件52因此被第一蓄能构件62的输出轴向力向外按压,但是第一偏转构件52也可构造为可弹性地回弹。在图11中更详细地示出了致动套管40及其开口44。

因此,注射器托架30和柱塞保持架60(柱塞杆70保持在其中)在第一蓄能构件62的作用下从图1和图4中所示的初始位置朝近侧方向自由移动至针头34从壳体10的近端伸出的位置,从而进行针刺。

该位置在图5中示出。从图中能够明显看出,柱塞杆70的第二偏转构件74移过锁定杆82的近端。因此第二偏转构件74自由地朝中心纵轴2向内偏转。如图所示,第二偏转构件74可具有斜面,并且因此可配置为被第二蓄能构件72的输出轴向力朝中心纵轴2向内按压。可替代地或附加地,柱塞保持架60的远端部分也可具有斜面,例如凹窝65的远端壁66,第二偏转构件74保持在该凹窝65中。但是,应说明的是,第二偏转构件74也可构造为可弹性地回弹。在图12和13中分别更详细地示出具有凹窝65的柱塞保持架60以及在每个第二偏转构件74上具有斜面76的柱塞杆70。柱塞保持架60的远端部分可具有缩小的内径。

在第二偏转构件74从柱塞保持架60脱开的状态下,柱塞杆70在第二蓄能构件72的作用下从图1、4和5中所示的剂量注射前的位置自由地朝近侧方向移动至剂量注射后的位置,从而沿着注射器32移动塞件36,并从针头34排出包含在注射器32中的药剂或药物。图6示出了处于该位置的设备1。

随着注射器托架30移动至针头34从壳体10的近端伸出的位置,针盖20在第三蓄能构件的输出轴向力的作用下自由地朝近端方向移过其原始起始位置,直到其到达完全遮盖伸出的针头34的最终位置。该位置在图7中示出。

图8示出了装置1处于与图7相同的位置但其横截面旋转了90°的情况。如图所示,针盖20可设有第三偏转构件26,一旦针盖20到达最终位置,第三偏转构件26就相对于壳体10锁定针盖20的轴向位置。在附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第三偏转构件26由第三偏转杆实现,该第三偏转杆例如可在其远端具有钩。

图9示出了保持部件50。从图中能够清楚地看出,第一偏转构件52可与保持部件的管状部分一体地形成。

如图9中进一步所示,保持部件50还可设有第二锁定构造54,在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锁定构造54构造为保持部件50中的开口。第二锁定构造54可与远端盖的第二锁定构造86接合,在附图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锁定构造86由带有钩的杆实现(参见图3)。图10示出了远端盖80的第二锁定构造86与保持部件50的第二锁定构造54的接合。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激活机构的部件(例如针盖20、注射器托架30、致动套管40、柱塞保持架60、柱塞杆70、第一蓄能构件62、第二蓄能构件72和/或第三蓄能构件42)可组装在一起,在将整个子组件(即,预先组装的激活机构)插入到壳体10中之前,可将组装好的激活机构通过保持部件50插入,然后与远端盖80锁定在一起。

图11示出了具有上述开口44的致动套管40。如图11中进一步所示,致动套管40还可设有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46,该接合构件46用于将致动套管40耦合至装置的另一个元件,例如耦合至柱塞保持架60或保持部件50。由此可防止所述装置在运输和/或装卸期间过早激活。所述一个或多个接合构件46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钩,所述钩配置为当针盖20朝装置的远端d移动时由针盖20释放和/或打开。此外,致动套管40可设有导引构件48,该导引构件48允许致动套管40在壳体10中沿中心纵轴2移动,但可阻止旋转。

基于上述内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注射装置1提供了可靠且安全的激活机构,此外,该注射装置1在制造时易于组装。

虽然在附图和上文的说明中详细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但是这种图示和说明仅是示意性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视为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还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做出各种变化和修改。尤其是,本发明涵盖通过上述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的任何组合实现的其它实施方式。就此,还应说明的是,本发明涵盖在各个附图中所示的所有其它特征,虽然它们可能未在先前或以下的说明中说明。

每当在权利要求中使用词语“包括”时,不应将其解读为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类似地,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单个装置可实现在权利要求所述的多个特征的功能。还应理解,结合属性或数值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实质上”、“大约”、“近似”等可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以精确的方式限定所述属性或数值。因此,当提及相应的属性或数值时,也可省略术语“基本上”、“实质上”、“大约”、“近似”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