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亲水和疏水域的粘合剂基质和治疗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4841发布日期:2019-06-21 23:43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要求享有2016年6月23日递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2/353,891的权益,其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本文描述的主题涉及用于局部和系统给药的药物经皮给药以及在这种方法中使用的制剂。
背景技术
:通过皮肤给药的药物具有许多优势;主要是,这种给药手段是一种舒适、方便和非入侵性的施药方法。避免在口服治疗中出现的不同速率的吸收和代谢,并且消除其他固有的不便如胃肠道和类似的刺激。经皮给药也可能高度控制任意特定的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皮肤是人类身体的最大器官。它容易被接触,具有优良的血液供给,并且提供理想位置以施于治疗剂。但是,皮肤的基本作用是作为选择性渗透屏障,抑制分子和不需要的化合物渗透到身体,由此难以通过皮肤给药。设计为克服皮肤的屏障性质的策略包括使用化学渗透增强剂、过度饱和、和改变皮肤的整体性,例如电泳疗法或离子电渗疗法。化学渗透增强剂通过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溶解度、增强分配进而增强渗透而运作。治疗剂在经皮系统的过度饱和增加了试剂的热力学活度由此增大了渗透速率。当药物在载体中饱和,热力学活度等于1(即,整体)。由于药物热力学活度与药物渗透速率成比例,因此增加热力学活度应该能增加渗透速率。但是,过度饱和的制剂是物理性不稳定的,随着时间流逝,过饱和的溶液中的药物会沉淀,并且药物从溶液的这种损失会最终导致回到更加稳定的饱和状态。因此,迄今为止,人们发现这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用有限。技术实现要素:在本文描述和图解的下述方面和实施例意在示例性和图解性,而非限制范围。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粘合剂基质,其包括亲水域、疏水域和在过饱和条件下包含其中的治疗性活性剂。亲水域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并且疏水域包括聚异丁烯和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一种或两种。活性剂特征在于(a)熔点少于大约250℃或(b)水中溶解度少于大约500mg/l或(c)油水分配系数在大约2.1到大约5之间。亲水域与疏水域在溶剂系统中共溶并且亲水域与疏水域的比例选择为最优化,或最大化活性剂在基质中的溶解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基质包括的活性剂的量大于在任意一个单独域中溶解的活性剂的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质包括的活性剂的量大于单独在疏水域中溶解的活性剂的量。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质包括的活性剂的量大于单独在亲水域中溶解的活性剂的量。在一个实施例中,疏水域包括聚异丁烯和聚丁烯的组合。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疏水域包括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粘合剂基质包括大约按重量计10-25%之间的亲水域。在又一实施例中,粘合剂基质包括大约按重量计35-80%之间的疏水域。在又一实施例中,粘合剂基质包括大约按重量计15-25%的活性剂,大约按重量计50-60%的丙烯酸酯粘合剂,大约按重量计7-15%的聚异丁烯和聚丁烯的混合物,和大约按重量计10-2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仍然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活性剂选自由多奈哌齐、罗匹尼罗、利多卡因和奥昔布宁组成的药物组。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活性剂经皮给药的设备,其中设备包括如本文描述的粘合剂基质层。仍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制备粘合剂基质的制剂。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制剂在溶剂系统中包括大约按重量计10-25%之间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大约按重量计40-64%之间的丙烯酸酯粘合剂,以及大约按重量计5-50%之间的活性剂。在一个实施例中,溶剂系统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溶解于其中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均聚物不溶于其中的有机溶剂。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制剂还包括大约按重量计35-75%的聚异丁烯和聚丁烯。在这个实施例中,溶剂系统包括聚异丁烯和聚丁烯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可溶解于其中的溶剂。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生产粘合剂基质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溶剂中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第二溶剂中溶解聚异丁烯和聚丁烯;将二者混合以形成均质溶液;向均质溶液加入溶解在第三溶剂中的丙烯酸酯粘合剂以形成粘合剂溶液;向粘合剂溶液加入活性剂;和从具有活性剂的粘合剂溶液形成粘合剂基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溶剂中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第二溶剂中溶解丙烯酸酯粘合剂;将二者混合以形成粘合剂溶液;向粘合剂溶液加入活性剂;和从具有活性剂的粘合剂溶液形成粘合剂基质。在一个实施例中,丙烯酸酯粘合剂不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是n-乙烯基-2-吡咯烷酮和非丙烯酸乙基己酯的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即,丙烯酸酯不是2-丙烯酸乙基己酯-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在一个实施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是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与乙酸乙烯酯的线性无规共聚物。在一个实施例中,共聚物是n-乙烯基-2-吡咯烷酮与乙酸乙烯酯的60∶40共聚物。在又一实施例中,丙烯酸酯粘合剂是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不包括甲基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在仍然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不具有交联剂并且当在25℃测量具有大约2000-8000mpa-s之间的粘度。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溶剂是聚乙烯吡咯烷酮均聚物不溶于其中的溶剂。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溶剂包括甲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溶剂包括甲苯和异丙醇的混合物。在一个实施例中,混合物包括9份甲苯和1份异丙醇,w/w。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混合物包括9份甲苯和1份异丙醇,v/v。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溶剂与第一溶剂相同。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溶剂是包括甲苯的混合物并且第二溶剂是甲苯。在一个实施例中,丙烯酸酯粘合剂的溶剂,有时指代第二溶剂或第三溶剂,是乙酸乙酯。在一个实施例中,形成粘合剂基质包括向基质施加具有活性剂的粘合剂溶液并且在50-100℃之间的温度干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粘合剂基质包括按重量计15-25%的活性剂,按重量计50-60%的丙烯酸酯粘合剂,按重量计7-15%的聚异丁烯和聚丁烯混合物以及按重量计10-20%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基质、制剂和方法可包括作为活性剂的药物,该药物选自由多奈哌齐、罗匹尼罗、利多卡因和奥昔布宁组成的组。除开如上描述的示例方面和实施例,通过参考示例和研究下述说明,进一步的方面和实施例将变得显而易见。本方法、组合物等等的其他实施例通过下述说明、示例和权利要求变得显而易见。如前述和下述说明可理解的,只要包括在组合中的特征并非相互矛盾,本文描述的每一个特征以及两个或多个这些特征的每一个组合都是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另外,任何特征和特征的组合能从本发明的任意实施例中特定地排除。本发明的另外的方面和优势在下述的说明和权利要求书中列出,尤其是与所附示例结合考虑时。具体实施例i.定义下面对不同方面进行更全面的说明。但是,这些方面可能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展示于示例中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定至本文提出的实施例;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变得全面和完整,并且会全面地将其范围展示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提供不同的数值时,其意思是在那个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的每个居中值和在该范围内陈述的其他说明或居中值包括于本公开。例如,如果陈述了1μm到8μm的范围,其意思是2μm、3μm、4μm、5μm、6μm和7μm以及大于或等于1μm和小于或等于8μm的数值范围也被清晰地公开。除非另有所指,“一(a)”、“一(an)”和“所述(the)”单数形式包括复数指示物。由此,例如,参见“聚合物”包括单个聚合物以及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聚合物,“赋形剂”的引用包括单个赋形剂以及两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赋形剂等。ii.粘合剂制剂和粘合剂基质本文描述的粘合剂基质包括亲水域和疏水域,以及在过饱和的、稳定条件下包括在基质中的治疗性活性剂。亲水域和疏水域在溶剂系统可共溶,以提供活性剂溶解于其中的均相混合物。亲水域和疏水域的比例选择为优化或最大化基质中活性剂的溶解度。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基质包括数量比溶在单独的疏水域的量大的活性剂;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包括数量比溶在单独的亲水域的量大的活性剂;或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数量比溶在两个域中的量大的活性剂。在一个实施例中,基质中活性剂的量大约是在单独的疏水域中活性剂的饱和浓度;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活性剂的量大约是在单独的亲水域中活性剂的饱和浓度;或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活性剂的量大约是在两个域中活性剂的饱和浓度。亲水域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并且疏水域包括聚异丁烯和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一个或两个。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是单体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和乙酸乙烯酯(va)的自由基聚合生成的线性、无规共聚物。每个单体的量可变化以生产比例从70/30到30/70变化的乙酸乙烯酯和乙烯吡咯烷酮。在一个实施例中,共聚物包括30%乙烯吡咯烷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共聚物包括50%含量的乙烯吡咯烷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共聚物包括60%含量的乙烯吡咯烷酮;并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共聚物包括70%含量的乙烯吡咯烷酮。在一个实施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从n-乙烯基-2-吡咯烷酮单体和不是丙烯酸乙基己酯的乙酸乙烯酯单体的聚合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分子量可变化,并且在一分子量范围内的聚合物可经商业途径获得。在一个实施例中,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具有在40,000-60,000道尔顿之间的分子量(重量平均值),并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分子量在大约25,000-200,000道尔顿之间。在如下描述的工作示例中,使用了包括60%含量的乙烯吡咯烷酮并且重量平均值为47,000道尔顿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包括聚异丁烯和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一个或两个。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包括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并且可选地聚异丁烯。在一个实施例中,聚异丁烯是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和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的共混物或混合物。术语”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意指具有平均分子量为大约450,000到大约2,100,000道尔顿,并且优选为从500,000到大约1,500,000道尔顿的范围的聚异丁烯。术语,″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意指范围大约10,000到大约450,000道尔顿,并且优选从大约25,000到大约100,000道尔顿的聚异丁烯。在如下描述的工作示例中,1,000,000道尔顿的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和大约50,000道尔顿的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以1∶5的比例共混。换句话说,在100重量基础上,基质包括比例为17∶83的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和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在其他实施例中,粘合剂基质包括比例在大约5-40∶95-60之间,或在大约10-25∶90-75之间,或在大约10-20∶90-80之间的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和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疏水域中聚异丁烯(也意指为聚异丁烯共混物)还包括包括聚丁烯。聚丁烯是通过1-和2-丁烯与小量异丁烯的共聚合制备的粘性的、非干燥的液体聚合物。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聚丁烯的分子量在大约750-6000道尔顿之间,优选在大约900-4000道尔顿之间,并且优选在大约900-3000道尔顿之间。在下面的工作示例中,疏水域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分子量为2500道尔顿的聚丁烯,其以40重量百分数存在于聚异丁烯共混物中。更普遍地,聚丁烯存在于疏水域的聚异丁烯共混物中的量为在20-50之间的重量百分数,或在25-45之间重量百分数。粘合剂基质的疏水域包括丙烯酸聚合物压力敏感粘合剂(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丙烯酸聚合物压力敏感粘合剂意指聚丙烯酸酯粘合剂,其为选自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的一个或多个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其他单体例如丙烯酸和乙酸乙烯酯可存在。在一个实施例中,丙烯酸酯粘合剂不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即,聚丙烯酸酯粘合剂不包括甲基丙烯酸单体。优选地,丙烯酸聚合物压力敏感粘合剂具有附接与聚合物链的侧挂羧基(-cooh)或羟基(-oh)功能基团。在一个实施例中,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没有交联剂。交联剂不包括金属,特别是过渡金属交联剂,其作为几种化学反应,例如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氧化和加成的催化剂,防止与基质中的活性剂的化学相互作用的可能性以及潜在的效能损失、形成杂质和稳定性问题。优选地,粘合剂基质层不包括作为用于丙烯酸聚合物的交联剂的成分。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在25℃测量时,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粘度在大约2000-8000mpa-s之间。粘合剂基质可包括本领域常见的添加剂和赋形剂。通过示例的方式,基质可包括渗透增强剂,诸如具有碳数6-20的脂肪酸、脂肪醇,脂肪酸酯或醚或酰胺、芳香族有机酸、芳香醇、芳香族有机酸酯或醚(饱和或不饱和、环状、直链或支链),进一步地,乳酸酯、乙酸酯、单萜烯化合物、倍半萜化合物、氮酮、氮酮衍生物、甘油脂肪酸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乙二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hco)、蔗糖脂肪酸酯等。预期有碳数为8或更多的脂肪酸(如辛酸、癸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等)和脂肪醇(如油醇、异硬脂醇、月桂醇、辛醇、癸醇、肉豆蔻醇、十六醇、硬脂醇等)。考虑到活性成分进入皮肤的足够渗透性和作为粘合剂贴剂对皮肤的刺激性,相对于粘合剂基质的重量,增强剂的量在大约按重量计1-10%,或大约按重量计2-8%,或大约按重量计3-6%之间。诸如抗氧化剂、填充剂、防腐剂和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剂能在粘合剂基质中共混。作为抗氧化剂,优选为生育酚和其酯衍生物,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硬脂酸酯、去甲二氢愈创木酸、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丁基羟基茴香醚等。作为填充剂,优选为碳酸钙、碳酸镁、硅酸盐(如硅酸铝、硅酸镁等)、硅酸、硫酸钡、硫酸钙、锌酸钙、氧化锌、氧化钛等。作为防腐剂,优选为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为对氨基苯甲酸衍生物、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水杨酸衍生物、香豆素衍生物、氨基酸化合物、咪唑啉衍生物、嘧啶衍生物、二恶烷衍生物等。这些添加剂能以优选按重量计10%或更少、更优选地按重量计5%或更少、并且特别优选地按重量计2%或更少的量存在于粘合剂基质中。粘合剂基质也包括治疗性活性剂。活性剂特征是(a)熔点小于大约250℃或(b)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大约500mg/l或(c)油水分配系数在大约2.1和大约5之间。活性剂的示例在下表中列出,包括多奈哌齐、罗匹尼罗、利多卡因和奥昔布宁。制备粘合剂制剂和基质以说明以上描述的概念。示例1-10利用碱形式的活性剂多奈哌齐作为模型药物阐述了示例性制剂和得到的粘合剂。在示例1,制备了包含按重量计66%的疏水域和14%的亲水域的粘合剂基质,其中基质中包含按重量计20%的活性剂。由于存在亲水域,其降低了疏水域中活性剂的溶解度,活性剂在单独的疏水域中呈现为大于其饱和浓度的浓度。因此,活性剂在粘合剂基质中呈现为过饱和的浓度,由此提供了大于整体的热力学活度以为试剂穿过皮肤的渗透提供最大的驱动力。示例1的示例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由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与聚丁烯的聚异丁烯混合物的均相混合物组成。共混物具有86份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14份聚异丁烯混合物。在示例2,制备了包括按重量计62%的疏水域和13%的亲水域的粘合剂基质,其中基质中存在按重量计20%的活性剂。由于存在亲水域,其降低了疏水域中活性剂的溶解度,活性剂在单独的疏水域中呈现为大于其饱和浓度的浓度。因此,活性剂在粘合剂基质中呈现为过饱和的浓度,由此提供了大于整体的热力学活度以为试剂穿过皮肤的渗透提供最大的驱动力。示例2的示例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由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与聚丁烯的聚异丁烯混合物的均相混合物组成。共混物具有93份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7份聚异丁烯混合物。粘合剂基质还包括渗透增强剂。在示例3,制备了包括按重量计62%的疏水域和13%的亲水域的粘合剂基质,其中基质中存在按重量计20%的活性剂。示例3的示例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由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与聚丁烯的聚异丁烯混合物的均相混合物组成。共混物具有85份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15份聚异丁烯混合物。粘合剂基质还包括渗透增强剂。在示例4,制备了包括按重量计62%的疏水域和5%的亲水域的粘合剂基质,其中基质中存在按重量计20%的活性剂。示例4的示例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由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与聚丁烯的聚异丁烯混合物的均相混合物组成。共混物具有79份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21份聚异丁烯混合物。粘合剂基质还包括渗透增强剂。在示例5,制备了包括按重量计57%的疏水域和13%的亲水域的粘合剂基质,其中基质中存在按重量计20%的活性剂。示例5的示例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由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高分子量聚异丁烯、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与聚丁烯的聚异丁烯混合物的均相混合物组成。共混物具有77份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44/57)和22份聚异丁烯混合物(13/57)。粘合剂基质还包括渗透增强剂。在示例6,制备了包括按重量计45%的疏水域和15%的亲水域的粘合剂基质,其中基质中存在按重量计40%的活性剂。示例6的示例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由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组成。在示例7,制备了包括按重量计42%的疏水域和14%的亲水域的粘合剂基质,其中基质中存在按重量计40%的活性剂。示例7的示例粘合剂基质中的疏水域由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组成。粘合剂基质还包括渗透增强剂。在示例8-10,阐述了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均聚物的疏水域和亲水域的粘合剂基质。下表总结了示例1-10中的示例粘合剂基质中疏水域和亲水域的重量比例,并且也显示了药物和疏水域的比例。示例编号疏水域/亲水域的比例药物/疏水域的比例14.673.2924.683.0934.773.1412.43.154.382.8563.01.1273.01.0586.371.2896.42.59106.394.90粘合剂基质的制备和经皮给药设备在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制备粘合剂基质的制剂。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制剂包括在溶剂系统中大约按重量计10-25%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大约按重量计40-64%之间的丙烯酸酯粘合剂以及大约按重量计5-50%的活性剂。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溶剂系统由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可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均聚物不溶的有机溶剂组成。在一个实施例中,溶剂系统是有机溶剂的二元混合物,并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是三元混合物。也提供了生产粘合剂基质的方法。参考示例1,该方法包括(i)在第一溶剂中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ii)在第二溶剂中溶解聚异丁烯和聚丁烯(当存在于制剂中);(iii)混合(i)和(ii)形成均质溶液;(iv)向均质溶液加入溶解在第三溶剂中的丙烯酸酯粘合剂形成粘合剂溶液;(v)向粘合剂加入本文描述的活性剂,和(v)从具有活性剂的粘合剂溶液形成粘合剂基质,该粘合剂基质包括大约按重量计35-80%之间的丙烯酸酯,大约按重量计0.01-30%之间的聚异丁烯和聚丁烯混合物,大约按重量计10-25%之间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大约按重量计5-50%之间的活性剂。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i)在第一溶剂中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ii)在第二溶剂中溶解丙烯酸酯粘合剂;(iii)混合(i)和(ii)以形成均质溶液;(iv)向均质溶液加入本文描述的活性剂,和(v)从(iv)的溶液中形成粘合剂基质。在一个实施例中,从该溶液形成的粘合剂基质包括大约按重量计35-80%之间的丙烯酸酯,大约按重量计10-25%之间的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大约按重量计5-50%之间的活性剂。在形成粘合剂基质时,制剂被加在合适的薄膜上,例如离型膜,在50℃和100℃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温度下干燥以移除所有挥发性化合物。为了形成经皮给药设备,粘合剂基质随后被层压在合适的薄膜,通常被层压到背膜。背膜在工业中所知并且可使用任何为粘合剂层提供支持和不渗透或大致不渗透活性剂的背膜。背膜可为弹性或非弹性的。合适的材料在所属领域是熟知的并且包括,非限制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各种尼龙、聚丙烯、金属化聚酯薄膜、聚偏二氯乙烯和铝箔。在其他实施例中,经皮给药设备可包括在粘合剂基质中的织物或连接层,并且可使用任何拉伸或非拉伸材料。例如,可使用包括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氨酯、聚乙酸乙烯酯、聚偏二氯乙烯和聚乙烯的聚酯的编织织物和非编织织物。iii.示例下述示例为说明性质并且不是限制性的。示例1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通过在甲苯与异丙醇为比例9∶1的混合物中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plasdones-630)制备亲水域的制剂以生成具有按重量计35%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溶液。通过在甲苯中以1∶5∶4的比例溶解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均聚物(oppanolb-100;1,000,000道尔顿分子量)和中等分子量聚异丁烯均聚物(oppanolb-12;50,000道尔顿分子量)以及聚丁烯(indopolh-1900)的共混物来制备疏水域的制剂,其中聚异丁烯共混物的浓度是按重量计60%。丙烯酸酯粘合剂溶液通过在乙酸乙酯中以按重量计51.5%的浓度溶解丙烯酸/乙酸乙烯酯共聚物(durotak87-2015)而制备。粘合剂制剂的制备如下。2.017g的亲水域制剂与0.784g的疏水域制剂混合直到形成均质溶液。加入另外的2.49g的甲苯和0.72g的异丙醇并且溶液充分混合。接着,加入5.483g的丙烯酸酯粘合剂溶液,混合直到变成均相。然后,加入1.00g的多奈哌齐碱并且利用涡流溶解。粘合剂基质通过将20米尔斯湿厚度的粘合剂制剂涂到硅涂层离型纸上然后以70℃干燥20分钟而制备。粘合剂基质具有如下的最终组成:粘合剂基质no.1背层(scotchpak9732)随后被层压到基质上并且从积层中模切出10cm2的经皮给药设备。示例2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2示例3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3示例4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4示例5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5示例6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6示例7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7示例8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8示例9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9示例10包括多奈哌齐的粘合剂制剂、粘合剂基质和经皮给药设备如示例1描述的制备粘合剂制剂以生成具有以下组成的粘合剂基质:粘合剂基质no.10虽然上述讨论了多个示例性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修改、置换、添加和子组合。因此,以下所附权利要求和此后引入的权利要求旨在被解释为包括在其真实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这些修改、置换、添加和子组合。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