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板印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3942发布日期:2019-05-22 03:02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针板印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针板印章,利用非旋转针板在皮肤形成微小的孔,通过该微小的孔注射药物。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提出了针盘滚轮装置。该针盘滚轮装置可分离地结合于储存有液状药物并具有一定内径的瓶颈的药瓶进行使用,且包括:可分离地结合于药瓶的连接盖;结合于连接盖上端的滚轮引导固定器;在滚轮引导固定器保持可直线移动的针盘滚轮。针盘滚轮具有多个旋转型针盘,这些针盘按压在皮肤旋转的同时形成微小的孔。然后,通过这种微小的孔可在皮肤注入药物。但是,现有的针盘滚轮装置结构复杂并且需要的零部件多,因此性价比低。另外,接触皮肤的针盘进行旋转的同时刮伤皮肤,因此需要精确的制造过程。与此不同,在现有技术也提出了形成有多个针的板对皮肤按压的同时加压皮肤的针印章。但是,现有的针印章是分开制造多个针来结合于板使用的,因此性价比低,而且在赋予对皮肤诸如药物的功能方面存在很多的结构上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如下的针板印章:非旋转针板按压于皮肤时,具有与药瓶内部相通的药物传递腔室,并且非旋转针板的后方端进入药物传递腔室,因此药物传递腔室的药物沿着针板的表面可传递至针板的针。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与容纳液状的药物的药瓶结合使用的针板印章,该针板印章包括:粘弹性耦合器,可分离地连接于药瓶的前端开口部,并且在内部形成有药瓶连接腔室形成在内部;印章盖,包括与所述粘弹性耦合器连接的耦合器连接部以及在所述耦合器连接部的前方与所述耦合器连接部相通的针尖引导部,并且在内部形成有药物传递腔室;针尖,包括沿着所述针尖引导部进行滑动的尖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尖盖内的多个非旋转针板,在所述非旋转针板的前方形成可接触外部皮肤的多个针,而在所述非旋转针板的后方形成容纳于所述药物传递腔室的多个后方凸起;以及药物传递机制,在所述针尖前进的状态下关闭所述药瓶连接腔室与所述药物传递腔室之间,若所述针尖后退,则开放所述药瓶连接腔室与所述药物传递腔室之间的药物传递路径。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针板印章还包括:印章芯,在前端与所述针尖连接;粘弹性膜,与设置在所述粘弹性耦合器分离所述药物传递腔室与所述药瓶连接腔室;其中,所述印章芯包括:杆部,以及形成在所述杆部的前端,并越向前方则逐渐增加外径的锥形加压部;所述药物传递机制包括:形成在所述粘弹性膜中央以插入所述杆部的阀孔,以及形成在所述锥形加压部从而所述锥形加压部后退来扩张所述阀孔时,与所述阀孔连接并开放所述药物传递腔室与所述药瓶连接腔室之间的阀槽。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针板印章还包括:印章芯,在前端与所述针尖连接;其中,所述印章芯包括:支撑所述多个非旋转针板的支撑板部;以及在所述支撑板部的前方端部与所述支撑板部构成直角并且组装于所述尖盖的连接板部,且所述尖盖包括:滑动筒部,在所述药物传递腔室内可滑动地插入于所述针尖引导部的内侧面并且可前进移动至与所述针尖引导部前端的止动件接触的位置;以及覆盖所述滑动筒部的中空前端的尖盖前面部,且所述尖盖前面部包括:容纳所述多个非旋转针板各个的前方部分的多个第一针板狭缝;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针板狭缝连接并且由所述非旋转针板的多个针逐个通过的多个针通过孔,且所述连接板部包括:与所述多个第一针板狭缝分别匹配形成并且容纳多个非旋转针板各个的后方部分的第二针板狭缝;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二针板狭缝连接并且由所述非旋转针板的多个后方凸起逐个通过直到所述药物传递腔室的多个凸起通过孔。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针板狭缝与所述第二针板狭缝在相互相遇的边界位置形成最大的宽度,在离所述边界位置越远则宽度逐渐变窄,所述针通过孔形成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针板狭缝的最小的宽度,所述凸起通过孔形成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针板狭缝的最小的宽度。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支撑板部的宽度逐渐增加并延伸到所述针尖引导部的内侧,而且允许药物向自身的厚度部分两侧流动,所述连接板部在所述多个第二针板狭缝外的区域中具有阻断所述药物传递腔室的流路的形状以及大小,所述连接板部包括嵌入在形成于多个所述尖盖前面部的多个组装槽的多个组装凸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现如下的针板印章:在皮肤按压非旋转针板时,具有与药瓶内部连通的药物传递腔室,并且非旋转针板的后方端进入药物传递腔室,因此药物传递腔室的药物沿着针板的表面可传递至针板的针。

对于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效果可通过以下的实施例的说明来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的照片。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并且可以看到第一纵断面的纵断面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并且可以看到与第一纵断面直角交叉的第二纵断面的纵断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的尖盖的图面。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的连接板部的图面。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以及与此相关的说明是用于帮助在该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意图而提供的。因此,不得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而解释图面以及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的照片;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并且可以看到第一纵断面的纵断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并且可以看到与第一纵断面直角交叉的第二纵断面的纵断面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的尖盖的图面;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的连接板部的图面。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针板印章1结合于容纳液状药物的药瓶2的前端侧开口部进行使用。所述药瓶2在自身的前端侧设置开口部,并且包括具有一定内径的垂直形瓶颈2b。在所述瓶颈2b的前端形成向放射状外侧方向凸出的环形块2a,在所述瓶颈2b的内部后端形成比所述瓶颈2b内径大的扩张部2c。所述扩张部2c连接所述瓶颈2b的内面与所述药瓶2的瓶身内部。药物可以是能够有助于在皮肤打多个微孔的针刺手术的各种种类的药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述针板印章1包括:粘弹性耦合器10、印章盖20、印章芯30以及针尖40。所述印章盖20包括:与粘弹性耦合器10可分离连接的后方的耦合器连接部22;在所述耦合器连接部22的前方与所述耦合器连接部22相通并且引导所述针尖40的直线滑移运动的前方的针尖引导部24。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包括:覆盖所述药瓶2的前端开口部的粘弹性膜18以及形成在所述粘弹性膜18的中央的阀孔19,其中,通过所述粘弹性膜18分离所述印章盖20内侧的药物传递腔室c1和与所述药瓶2直接连接的药瓶连接腔室c2之间。

通过所述印章芯30的前进或者后退选择性开关所述阀孔19,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药物传递腔室c1与所述药瓶连接腔室c2之间的药物移动路径。另外,通过所述印章芯30的前进抽吸积累于药物传递腔室c1的药物,从而向前方排放药物。

另外,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作为针板印章1的一部分,可使针板印章1以密封的状态可靠性地组装于药瓶2。另外,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以一键式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药瓶2,同时也可分离地结合于所述印章盖20。

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可提高与药瓶2的组装性以及与印章盖20的组装性,并且由能够提高在以下详细说明的阀孔的弹性扩张性以及收缩性的粘弹性材料形成硅材料。另外,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包括:后方外筒部120a,具有圆形内周,以在结合于所述药瓶2的前端开口部时,紧贴于所述药瓶2的瓶颈2b的外周面;后方内筒部120b,插入到所述药瓶2的开口部内,具有紧贴于所述药瓶2的瓶颈2b内周面的圆形外周;板状环部120c,连接所述后方外筒部120a的前端内周与所述后方内筒部120b的前端外周,同时紧贴于所述瓶颈2b的前端;前方外筒部121,在结合于所述印章盖20的下端时,紧贴于所述印章盖20的下端凸块外侧面;以及前方内筒部122,与所述前方外筒部121具有同心轴且形成在所述前方外筒部121的内侧。

根据本实施例,所述后方内筒部120b比所述后方外筒部120更长地向后方延伸。尤其是,所述后方内筒部120b经过所述瓶颈2b的后端进一步向下延伸,紧贴于所述瓶颈2b的后端以及位于所述瓶颈2b的后端下侧的扩张部2c。所述后方内筒部120b具有在后端沿环方向凸出的环形凸出部129。在将粘弹性耦合器结合于药瓶2时,所述环形凸出部129通过所述药瓶2的瓶颈2b内部且收缩变形之后完成插入,则与复原一起覆盖所述瓶颈2b的后端,并且卡在所述瓶颈2b后方的扩张部2c,同时强力地紧贴于所述扩张部2c。

将与所述印章盖20提前结合的粘弹性耦合器10结合于药瓶2的前端时,形成在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的后方内筒部120b的环形凸出部129在插入于所述瓶颈2b的同时弹性收缩,之后经过所述瓶颈2b的后端且恢复至原状态。若所述环形凸出部129恢复至原状态,则所述环形凸出部129具有大于所述瓶颈2b内径的外径,由此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坚固地固定于所述药瓶2的瓶颈。

另外,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包括从前方外筒部121前端向内侧延伸的环形保持盖121a,所述环形保持盖121a作为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的一部分,具有粘弹性,为使所述印章盖20的后端凸块向内侧嵌入而弹性变形,同时所述后端凸块在被嵌入的状态下,紧贴于所述后端凸块的上部面,进而可将所述印章盖20以密封状态坚固地固定在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

如上所述,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一体性地包括粘弹性膜18,所述粘弹性膜18一体地形状在前方内筒部122的中空内侧。所述粘弹性膜18具有中央具有阀孔19,通过粘弹性材料,尤其是,硅材料的特性,允许所述阀孔19因为外力而弹性扩张或者收缩。

所述印章芯30包括:杆部31,插入于所述阀孔19,延伸至所述粘弹性耦合器10内侧的药瓶连接腔室c2内;锥形加压部32,形成在所述杆部31的前端,并且越朝向前方逐渐外径增加;支撑板部33,宽度从所述锥形加压部32的前端至所述印章盖20的针尖引导部24内侧逐渐增加的同时延伸;连接板部34,在所述支撑板部33的前方端部与所述支撑板部33构成直角,并且嵌入于所述针尖40的尖盖被组装连接。所述支撑板部33允许药物向自身厚度部分两侧流动。

若所述印章芯30与所述针尖40一同后退,则所述杆部31前端的锥形加压部32后退,同时粘弹性耦合器10的粘弹性膜18向后方侧被按压,且弹性支撑所述印章芯30。此时,伴随阀孔19的尺寸的增加,并且与阀孔19的尺寸的增加一同运行以下说明的药物传递机制。药物传递机制包括阀槽322,所述阀槽322形成在所述锥形加压部32的侧面,并将所述阀孔19向后推动的同时扩张时,与所述阀孔19相结合。

另外,所述针尖40包括尖盖42与多个针板44,在设置于所述印章芯30的前方端部的状态下与所述印章芯30一同前进或者后退。所述尖盖42包括:滑动筒部422,容纳于所述药物传递腔室c1并与此相通,并且可滑动地插入于所述针尖引导部24的内侧面,可前进移动至与所述针尖引导部24前端的止动件242接触的位置;尖盖前面部424,覆盖所述滑动筒部422的中空前端;其中,所述尖盖前面部424形成有多个第一针板狭缝s1与多个针通过孔h1,所述多个第一针板狭缝s1容纳各个所述多个针板44的前方部分;所述多个针通过孔h1与各个第一针板狭缝s1连接,并且逐个通过各个针板44的针443。

如上所述,所述连接板部34设置在所述印章芯30的前端,包括:第二针板狭缝s2,与所述多个第一针板狭缝s1分别相匹配,容纳各个多个针板44的后方部分;多个凸起通过孔h2,与各个所述第二针板狭缝s2连接,并且由各个针板44的后方凸起442逐个通过。

另外,所述连接板部34包括多个组装凸起342,该组装凸起342嵌入在形成于所述尖盖前面部424的组装槽4242,将所述连接板部34组装于所述尖盖前面部424。

另一方面,各个所述多个针盘44包括:盘主体部441;多个针443,在所述盘主体部441的前端向前方尖锐形成;后方凸起442,在所述盘主体441的后端向后方尖锐延伸。此时,所述针板44,尤其是盘主体部441容纳于由所述第一针板狭缝s1与所述第二针板狭缝s2的相互结合形成的药物累积狭缝s1、s2。各个所述多个针443通过与所述第一针板狭缝s1连接的所述针通过孔h1,向前方延伸至所述尖盖前面部424的凹陷的凹槽4243内可与皮肤接触的位置。所述凹槽4243是指被尖盖前面部424按压的皮肤进入的凹陷空间。

另外,各个所述多个后方凸起442分别通过与所述第二针板狭缝s2连接的所述凸起通过孔h2,延伸至所述连接板部34的后方侧的药物传递腔室c1内侧。

此时,第一针板狭缝s1与所述第二针板狭缝s2具有在相互相遇的位置形成最大宽度而在离所述边界位置越远则逐渐缩小宽度的形状。另外,所述针通过孔h1形成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针板狭缝s1的最小的宽度,所述凸起通过孔h2形成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针板狭缝s2的最小的宽度。

通过这种第一以及第二针板狭缝s1、s2的相互结合形成的药物累积狭缝h1、h2的形状可累积更多量的药物。同时,所述多个针通过孔h1在与容纳一个针板44的药物累积狭缝s1、s2连接状态下,个别地通过设置在针板44的多个针443,因此可防止药物过多而溢出。另外,所述多个凸起通过孔h2在与一个药物累积狭缝s1、s2连接的状态下,个别地通过设置在针板44的多个后方凸起442。药物通过凸起通过孔h2进入并累积在药物累积狭缝s1、s2。

另一方面,所述锥形加压部32与所述印章芯30一同后退,起到开关形成在所述粘弹性膜18的阀孔19的作用。通过所述阀孔19的开关作用,开放或者关闭从与所述药瓶2始终相通的药瓶连接腔室c2至所述印章盖20内药物传递腔室c1的药物传递路径。如上所述,所述药物传递腔室c1由所述粘弹性膜18与所述连接板部34之间的空间决定,所述连接板部34的位置与针尖40的位置一同变化,因此也可改变药物传递腔室c1的体积。所述连接板部34具有除了第二针板狭缝s2的区域以外的区域,整体堵住所述药物传递腔室c1的流路的形状及大小。相反,所述支撑板部33具有与所述连接板部34直交的板形状,因此不会堵住所述药物传递腔室c1的流路。所述支撑板部33可起到支撑针板44的后方凸起442的作用,该所述针板44经过所述药物累积狭缝s1、s2延伸至所述药物传递腔室c1内。各个所述后方凸起442与药物传递腔室c1内药物直接接触,而且使所述后方凸起442与上述的针443一致地位于虚拟的同一条直线上,进而更有效地将药物从各个后方凸起442传递至针443。

根据本实施例的针板印章1,若所述针尖40的针板44被皮肤按压而后退,则与此连接的印章芯30也后退。在所述针尖40处于非加压前进状态,即,一般状态时,阻断从药瓶2至针尖40侧的药物传递路径,在所述非旋转针板40向后方被加压后退一定距离时,开放从药瓶2至非旋转针板40侧的药物传递路径。如此,将通过针尖44与皮肤分离以及接触、由此的印章芯30的前进以及后退来关闭并开放药瓶连接腔室c2与药物传递腔室c1之间的药物传递路径的工具定义为药物传递机制。

所述药物传递机制如下:在所述针尖40与支撑所述针尖40的印章芯30前进的情况下,由于锥形加压部32堵住所述阀孔19,因此在堵住该阀孔19的粘弹性膜18阻断所述药物传递腔室c1与所述药瓶连接腔室c2之间的药物传递。如果针板44被皮肤按压后退所述针尖40以及支撑所述针尖40的印章芯30,则所述锥形加压部32扩张所述阀孔19的同时后退,由此所述锥形加压部32的阀槽322与所述阀孔19连接,开放所述阀孔19。若通过所述阀孔19的开放,药瓶2被放躺到一定倾斜度以下,则药瓶2内药物经过所述药瓶连接腔室c2传递至所述药物传递腔室c1。在这一情况下,以所述连接板部34为界线,位于后方的所述针板44的后侧端部与药物传递腔室c1中的药物接触,该药物累积于形成所述连接板部34以及尖盖42的药物累积狭缝s1、s2,之后通过由印章芯30的前进地抽吸作用,沿着所述针板44的侧面以所述连接板部34为基准向前方抽吸药物,从而可传递至所述针板44的针443。

也就是说,所述杆部31以不形成细微缝隙的密封的状态嵌入形成在上述的粘弹性膜18的阀孔19,并且根据与所述针尖40连接的印章芯30的前后移动一同前后直线移动。所述锥形加压部32形成在所述杆部31的前端,并且具有从直径大于所述杆部31的前端至直径与所述杆部31相同的下端逐渐缩小直径的椎体形状。若所述印章芯30后退,由所述锥形加压部32加压所述粘弹性膜18,则形成在所述粘弹性膜18的阀孔19扩张其大小,以对应于所述锥形加压部32的直径的增加。在上述的阀槽322形成在从所述锥形加压部32的直径最大的外廓至所述锥形加压部32的直径最小的内侧部,即,与所述杆部相遇的部分,因此所述阀槽322在所述锥形加压部32扩张所述阀孔19的期间与所述阀孔19连接,允许从药瓶连接腔室c2至药物传递腔室c1的药物通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