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前端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1632发布日期:2019-05-22 02:5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的前端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的前端罩,该前端罩安装于构成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的、设置有抬起座的前端构件。



背景技术:

作为医疗用的内窥镜之一,存在在插入部的前端侧侧面排列有照明透镜和物镜的侧视型内窥镜(以下记载为内窥镜)即所谓的十二指肠用内窥镜。在内窥镜中设置有处置器械通道和抬起装置。

在处置器械通道内贯穿插入有造影管、篮状导管、球囊导管等处置器械。穿过处置器械通道的处置器械从设置在前端部件上的前端开口导出到外部,通过抬起装置将导出方向切换为期望方向。

一般而言,抬起装置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设在前端部件上的抬起座、设置在操作部上的抬起座操作杆、伴随抬起座操作杆的操作而移动并使抬起座摆动的抬起座操作线。

而且,在前端部件上外装有电绝缘性的内窥镜的前端罩。前端罩被粘接剂等固定,以防止从前端部件脱落。

内窥镜在使用后被清洗、消毒。公知在对内窥镜的插入部进行清洗的情况下,从前端部取下前端罩,从而使处置器械通道的前端口露出,能够容易地进行清洗。

例如,在日本特许第4855824号说明书中公开了如下的前端罩:不会损伤构成插入部的软性的部件,能够拉扯破坏前端罩而从前端部件取下前端罩,并且能够防止使用中的脱落。

在内窥镜用前端罩上设置有用于通过以手指勾挂部为起点进行塑性变形而依次解除第1卡定部、第2卡定部、第3卡定部的卡定状态的塑性变形部即薄壁部和凹槽。

薄壁部设置在内窥镜的前端罩的手指勾挂部与开口部之间的侧面部上。凹槽形成在从薄壁部的基端部或基端部的附近到内窥镜用前端罩的侧面部、前表面部、相反侧的侧面部的整周范围内的内周面上。

但是,在日本特许第4855824号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中,在要以所述手指勾挂部为起点在整周范围内切断所述前端罩而通过手指施加力的情况下,前端罩相对于前端部件旋转,有时无法对前端罩施加力。

此外,在对使用后的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时,作业者佩戴防水性、耐化学性的手套,以避免感染物质的附着和消毒液的附着。很难利用佩戴了手套的手指抑制前端罩的旋转,并且同时施加切断的力。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内窥镜的前端罩:即使是戴着手套的手指也容易从前端部件取下该前端罩,防止在使用中从前端部件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某个方式的内窥镜的前端罩装配在内窥镜的插入部的设置有抬起座的前端部件上,覆盖所述前端部件的一部分,该前端罩具有使收容所述抬起座的空间露出到外部的开口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镜的前端罩具有:断裂引导部,其具有形成在所述开口部的前端侧的周缘部上的切入部、以及前端与所述切入部连接且向基端方向延伸的薄壁部;以及止转部,其与从所述前端部件的外周面中的沿着插入部长度轴的面的区域中竖立的壁面部抵接,由此抑制该前端罩相对于所述前端部件的旋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侧视型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以分离的状态示出前端罩和前端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从上方向朝向下方向观察前端部的俯视图。

图5是前端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从上方向朝向下方向观察前端罩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从上方向朝向下方向观察前端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从前端方向朝向基端方向观察前端部的主视图。

图9是图7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图7的x-x剖视图。

图11是示出将手指勾挂在手指勾挂部上施加力的状况的图。

图12是示出产生了断裂的状态的前端罩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前端部件和产生了断裂的前端罩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通过手指使前端罩产生断裂的状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设各结构要素为附图上能够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此,使比例尺按照每个结构要素而不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附图所记载的结构要素的数量、结构要素的形状、结构要素的大小的比率和各结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

本实施方式的前端罩30是装配在侧视型的内窥镜1上的侧视型内窥镜的前端罩。图1是示出具有前端罩30的侧视型的内窥镜1的概略结构的图。

内窥镜1构成为具有被插入到被检体内的插入部2、设置在插入部2的基端侧的操作部3、从操作部3延伸出的通用软线4。

在操作部3中设置有弯曲操作装置11、送气送水按钮12、抽吸按钮13、抬起座操作杆14、各种操作开关15。

操作开关15是产生冻结信号的冻结开关、产生进行照片拍摄时的释放信号的释放开关、用于进行观察模式的切换指示的观察模式切换开关等。

在操作部3中设置有用于将处置器械(未图示)导入体内的处置器械插入口16。在处置器械插入口16连接有处置器械通道管17的一端侧。处置器械通道管17的另一端侧与构成插入部2的前端部5的前端部件20连接。

插入部2构成为从前端侧起依次连续设置有前端部5、弯曲部6、挠性管部7。前端部5是在前端部件20上装配内窥镜的前端罩30而构成的。前端部5的结构在后面详细叙述。

挠性管部7构成为设置有未图示的例如螺旋管、包覆螺旋管的网状管、构成最外层的热收缩管。

弯曲部6例如构成为设置有向上下左右这4个方向弯曲的弯曲块组、包覆弯曲块组的金属制的网状管、作为外皮的弯曲橡胶。弯曲部6构成为通过对设置在操作部3中的弯曲操作装置11的上下弯曲旋钮11a进行转动操作而向上方向或下方向弯曲,通过对左右弯曲旋钮11b进行转动操作而向左方向或右方向弯曲。

图2是前端部5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前端部5是在前端部件20上装配内窥镜的前端罩30而构成的。前端罩30是覆盖前端部件20的规定的外表面的鞘状的部件,能够相对于前端部件20进行拆装。在后面详细叙述,但是,前端罩30设置有断裂预定部35,该断裂预定部35是在一次性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之后、在从前端部件20取下时产生不可逆变形即断裂的部位。

图3是以分离的状态示出前端罩30和前端部件20的立体图。在图3中,示出一次也未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未使用状态)的前端罩30。

前端部件20是构成前端部5的硬质部件,前端罩30为具有电绝缘性的例如树脂制的,具有预定的弹性。构成前端部件20的与前端罩30接触的部分的表面的材料比构成前端罩30的树脂硬。由此,防止由于反复更换前端罩30而使前端部件20磨损。

另外,优选前端罩30为未混入颜料等的原材料本身的颜色即半透明或透明的树脂制的。前端罩30为半透明或透明的树脂制的,由此,内窥镜1的使用者容易视觉辨认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是否正确地装配在规定的位置。此外,也可以在构成前端罩30的树脂中混入x线的透射率与人体等被检体的组织大幅不同的造影物质。该造影物质可以混入前端罩30的整体中,也可以混入一部分中。

另外,在以下的前端部5的结构的说明中,将细长的插入部2的沿着长度方向的轴称为插入部长度轴2a。此外,将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而朝向插入部2的前端侧的方向称为前端方向a,将前端方向a的相反的方向称为基端方向b。此外,将在与插入部长度轴2a垂直的平面上相互垂直的2个直线轴定义为x轴和y轴。而且,将沿着x轴而朝向一侧的方向称为右方向r,将右方向r的相反方向称为左方向l。此外,将沿着y轴而朝向一侧的方向称为上方向u,将上方向u的相反方向称为下方向d。x轴和y轴与弯曲部6的弯曲方向大致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从基端侧朝向前端侧观察的情况下,在设x轴为水平的情况下,设右侧为右方向r,上侧为上方向。

图4是从上方向u朝向下方向d观察前端部5的俯视图。图5是前端部件20的俯视图。此外,图6是从上方向u朝向下方向d观察前端罩30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从上方向u朝向下方向d观察前端部5的局部剖视图。图8是从前端方向a朝向基端方向b观察前端部5的主视图。图9是图7的ix-ix剖视图。此外,图10是图7的x-x剖视图。

如图3和图5所示,前端部件20具有前端部主体21、从前端部主体21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朝向前端方向a突出的一对臂部即第1臂部22和第2臂部23、以及形成在第1臂部22和第2臂部23之间的空间即抬起座收容空间24。在抬起座收容空间24内以转动自如的方式配置有抬起座40。

前端部主体21的外形为柱状,前端部主体21的基端与弯曲部6的前端连接。在前端部主体21的外周面中的面向上方向u的区域内设置有朝向外侧突出的卡定爪21a。卡定爪21a是与前端罩30的后述环状部30e卡合的部位。

第1臂部22和第2臂部23被配置成,其间形成的空间即抬起座收容空间24朝向上方向u、下方向d和前端方向a这三个方向敞开。即,第1臂部22和第2臂部23在中间隔着抬起座收容空间24而在沿着x轴的方向上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第1臂部22配置在抬起座收容空间24的左方向l侧,第2臂部23配置在抬起座收容空间24的右方向r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臂部22和第2臂部23为悬臂梁状,在双方之间未设置被架设的部件,但是,也可以在第1臂部22和第2臂部23之间设置有连接双方的柱状或壁状的部件。

在第1臂部22的外周面中的面向上方向u的上表面22u配设有照明透镜41、观察透镜42和清洗喷嘴43。观察透镜42用于对被摄体进行摄像,照明透镜41用于朝向被摄体射出照明光。如图8所示,观察透镜42的视野fov大致以上方向u为中心。即,观察透镜42使插入部2的侧方进入视野中。清洗喷嘴43是朝向照明透镜41和观察透镜42喷出流体的部位。

如图9所示,抬起座40在抬起座收容空间24内被配设成能够绕与x轴大致平行的转动轴40a转动。抬起座40是从转动轴40a向一个方向延伸出的舌状的部件。图9示出抬起座40的转动范围,抬起座40在实线所示的第1位置与双点划线所示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

抬起座40在位于第1位置的情况下,成为从转动轴40a大致朝向前端方向a延伸的姿态,整体被夹持在第1臂部22和第2臂部23之间。此外,抬起座40在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下,成为从转动轴40a大致朝向上方向u延伸的姿态,成为前端部比第1臂部22和第2臂部23更向上方向u突出的姿态。

通过设置在操作部3中的抬起座操作杆14进行抬起座40的转动操作。在第2臂部23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将抬起座操作杆14的运动传递到抬起座40的线等机构。

再次返回图3和图5进行说明,在第1臂部22的外周面中的面向左方向l的左侧面22l雕设有卡合槽22a。卡合槽22a是从左侧面22l的外表面朝向内侧(右方向r)的凹形状。此外,卡合槽22a被设置成沿着y轴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卡合槽22a配置在第1臂部22的前端部22b。

此外,在第2臂部23的外周面中的面向右方向r的右侧面23r雕设有卡合槽23a。卡合槽23a是从右侧面23r的外表面朝向内侧(左方向l)的凹形状。此外,卡合槽23a被设置成沿着y轴延伸。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卡合槽23a配置在第2臂部23的前端部23b。

如图5所示,第1臂部22的卡合槽22a和第2臂部23的卡合槽23a是在前端部件20的外表面中沿着与插入部长度轴2a大致垂直的轴彼此朝向相反方向开口的凹形状的部位。形成在前端部件20的外表面上的卡合槽22a和23a分别是与前端罩30的后述卡定爪30f和30g卡合的部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前端部件20的外周面设置有抵接面部25。抵接面部25是用于在前端部件20上装配有前端罩30的状态下抑制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的绕插入部长度轴2a的相对旋转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面部25是从前端部件20的外周面中的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的面的区域中竖立的、与插入部长度轴2a大致平行的平面状的壁面部。

在后面详细叙述,但是,在前端罩30的内周面设置有止转部30h,在存在使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相对旋转的输入的情况下,该止转部30h与作为壁面部的抵接面部25抵接来抵抗该输入。

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更加具体的抵接面部25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10所示,在前端部件20的第1臂部22的左侧面22l设置有相对于左侧面22l直立的板状的第1肋22c。第1肋22c是沿着与插入部长度轴2a平行的平面的平板状的部位。

由此,第1肋22c的朝向上方向u的面和朝向下方向d的面,成为从前端部件20的外周面中的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的面(左侧面22l)竖立的、与插入部长度轴2a大致平行的平面状的一对壁面部。即,第1肋22c的朝向上方向u的面和朝向下方向d的面构成抵接面部2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肋22c在与插入部长度轴2a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从前端部件20的轮廓导出的重心位置g配置在偏向作为壁面部的抵接面部25所面对的方向中的任意一方的位置。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肋22c在与插入部长度轴2a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从前端部件20的轮廓导出的重心位置g配置在偏向下方向d的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1肋22c配置在第1臂部22的前端部22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前端部件20的第2臂部23的右侧面23r也设置有相对于右侧面23r直立的板状的第2肋23c。

接着,对装配在以上说明的前端部件20上的前端罩3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前端罩30是前端方向a侧闭合、且基端方向b侧开口的鞘状的部件,在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覆盖前端部件20的外周面的规定的部位。

将设置在前端罩30的基端方向b侧的开口称为插入口30d。在将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时,经由插入口30d在前端罩30内插入前端部件20。

在前端罩30中具有开口部30a,在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该开口部30a使抬起座收容空间24仅朝向上方向u露出。此外,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照明透镜41、观察透镜42和清洗喷嘴43也借助开口部30a朝向上方向u露出。在开口部30a的处于观察透镜42的基端方向b侧的内壁面,设置有具有规定的直径的r部30p。

开口部30a是供前端罩30的面向上方向u的上表面30u的一部分贯通的贯通孔。开口部30a不与前端罩30的基端方向b的端部即基端30b接触。换言之,开口部30a不与插入口30d连接。由此,前端罩30的基端30b绕插入部长度轴2a形成有整周呈环状连接的环状部30e。

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环状部30e在比设置在前端部主体21上的卡定爪21a更靠基端方向b侧、与前端部主体21的外周面紧密贴合。此外,该状态下,设置在前端部主体21上的卡定爪21a向开口部30a内突出。即,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卡定爪21a与环状部30e卡合,抑制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向前端方向a相对移动。此外,该状态下,卡定爪21a设置在不与所述r部30p接触的位置。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开口部30a的周缘部中的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的区域形成为厚壁。通过在开口部30a的周缘部形成该厚壁的部位,抑制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向前端罩30内相对地推入前端部件20的情况下的开口部30a的变形,因此,卡定爪21a容易穿过环状部30e内。

此外,前端罩30具有卡定爪30f和30g、止转部30h、手指勾挂部30c、断裂引导部30j。

如图6和图7所示,卡定爪30f和30g是从前端罩30的内周面朝向内侧突出的凸形状的部位。

卡定爪30f从前端罩30的内周面中的面向右方向r的区域朝向右方向r突出。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卡定爪30f卡入配置在卡合槽22a内,该卡合槽22a设于第1臂部22的左侧面22l。

此外,卡定爪30g从前端罩30的内周面中的面向左方向l的区域朝向左方向l突出。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卡定爪30g卡入配置在卡合槽23a内,该卡合槽23a设于第2臂部23的右侧面23r。

如上所述,第1臂部22的卡合槽22a和第2臂部23的卡合槽23a是在前端部件20的前端附近的外表面中沿着与插入部长度轴2a大致垂直的轴彼此朝向相反方向开口的一对凹部。因此,前端罩30的卡定爪30f和30g卡合在该卡合槽22a和23a内,由此,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抑制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向前端方向a相对移动。通过利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形成所述前端罩30,能够视觉辨认卡定爪30f和30g卡合在卡合槽22a和23a内的情况。不利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形成前端罩30整体,仅利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形成设置有卡定爪30f和30g的部分,由此也能够视觉辨认该卡合。

如图10所示,止转部30h设置在前端罩30的内周面上。止转部30h是用于在前端部件20上装配有前端罩30的状态下抑制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的绕插入部长度轴2a的相对旋转的结构。

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在存在使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绕插入部长度轴2a相对旋转的输入的情况下,止转部30h与设置在前端部件20上的抵接面部25抵接来抵抗该输入。

更具体而言,止转部30h是被配置成从上方向u和下方向d夹入第1肋22c的一对壁面部,该第1肋22c设置在前端部件20上。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面部25构成为包含第1肋22c的朝向上方向u的面和朝向下方向d的面。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止转部30h由如下部位构成,在前端部件20上装配有前端罩30的状态下,该部位与该第1肋22c的朝向上方向u的面和朝向下方向d的面对置。另外,在前端部件20上装配有前端罩30的状态下,抵接面部25和止转部30h可以接触,也可以分开。

如上所述,第1肋22c相对于前端部件20的重心位置g配置在偏向下方向d的位置。因此,在要将前端罩30绕插入部长度轴2a以错误的角度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情况下,在一对抵接面部25之间未插入第1肋22c,因此无法装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罩30还具有止转部30i,该止转部30i由被配置成从上方向u和下方向d夹入第2肋23c的一对壁面部构成,该第2肋23c设置在前端部件20上。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2个部位设置止转部,能够可靠地抑制在内窥镜1的使用时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的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使第1肋22c和第2肋23c相对于重心位置g的在上方向u(或下方向d)上的位置大致相同,但是,第1肋22c和第2肋23c相对于重心位置g的在上方向u(或下方向d)上的位置也可以不同。使第1肋22c和第2肋23c相对于重心位置g的在上方向u(或下方向d)上的位置成为按照产品的每个种类而不同的位置,由此,无法将前端罩30错误地装配在不同种类的产品上。

如图9和图10所示,手指勾挂部30c是如下的部位:设置在前端罩30的开口部30a的周缘部中的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的区域内,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用于通过人的手指等输入使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绕插入部长度轴2a相对旋转的力。

开口部30a的周缘部中的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的区域是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配置在前端部件20的第1臂部22上的区域和配置在第2臂部23上的区域这2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手指勾挂部30c设置在开口部30a的周缘部中的配置在第2臂部23上的区域内。

手指勾挂部30c在与插入长度轴2a垂直的截面中,比第2臂部23的上表面23u更向上方向u突出。此外,手指勾挂部30c比开口部30a的周缘部中的配置在第1臂部22上的区域更向上方向u突出。

在开口部30a周缘部中设置有向上方向u突出的手指勾挂部30c,由此,如图11所示,容易通过人的手指50进行使前端罩30绕插入部长度轴2a旋转的输入操作。另外,在图11中,以未佩戴手套的状态示出人的手指50,但是,实际上对使用后的内窥镜1的前端部5进行操作的人的手指处于戴着手套的状态。

此外,在手指勾挂部30c与第2臂部23的上表面23u之间形成有间隙30n。通过该间隙30n,更加容易进行人的手指50针对手指勾挂部30c的输入。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上方向u突出的手指勾挂部30c配置于在与观察透镜42之间隔着开口部30a的位置,因此,手指勾挂部30c位于离观察透镜42比较远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会使手指勾挂部30c进入观察透镜42的视野fov内而缩小观察透镜42的观察范围。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未进入观察透镜42的视野fov内的范围内提高手指勾挂部30c朝向上方向u的突出量,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人的手指50针对手指勾挂部30c的输入。

如图6、图8和图9所示,断裂引导部30j由切入部30k和薄壁部30l构成。该切入部30k在图8中的上下方向(ud方向)上的位置被设定为,在使抬起座40的前端部向下方向d移动最多的状态下,位于比抬起座40的u方向的上端部更靠下方向d。

切入部30k形成在开口部30a的周缘部中的前端方向a侧的端部。开口部30a的周缘部中的前端方向a侧的端部位于前端罩30的面向前端方向a侧的前表面30o。

切入部30k具有在与周缘部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切削前端罩30的前表面30o中的开口部30a的周缘部而得到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入部30k是从前端罩30的前表面30o中的开口部30a的周缘部朝向前表面30o和下方向d以规定的长度呈大致v字状切削而得到的部位。另外,切入部30k的切削形状也可以是u字状,还可以是矩形状。

薄壁部30l是从前端罩30的前表面30o延伸到基端30b附近的线状的薄壁的部位。这里,薄壁的部位是如下部位:与前端罩30的其他部位相比,厚度较薄,与其他部位相比,针对拉扯的强度较弱。

通过在前端罩30的内周面设置槽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薄壁部30l。薄壁部30l在前端罩30的前表面30o中从切入部30k朝向下方向d延伸,在前端罩30的侧面部中与插入部长度轴2a大致平行地朝向基端方向b呈直线状延伸。薄壁部30l配置成穿过设置在前端罩30的内周面上的一对卡定爪30f和30g之间。

此外,如图9所示,前端罩30的前表面30o和下表面30q通过锥部30r连接。这里,下表面30q是前端罩30的侧面中的面向下方向d的面。此外,锥部30r具有随着朝向前端方向a而接近插入部长度轴2a的外形。薄壁部30l沿着前表面30q、锥部30r和下表面30q设置。由于设置有锥部30r,以切入部30k为起点而在前表面30o的薄壁部30l中产生的断裂容易朝向基端方向b延伸到下表面30q的薄壁部30l。

此外,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抬起座40成为从转动轴40a朝向前端方向a延伸的姿态,在使抬起座40的前端部向下方向d侧移动最多的情况下,切入部30k位于比抬起座40的前端部更靠下方向d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抬起座40突出的处置器械不与切入部30k接触,防止由于与处置器械的接触而在切入部30k中产生断裂的情况。

通过形成有以上说明的断裂引导部30j,如图12所示,在输入使开口部30a的开口宽度在x轴方向上扩大的方向的力的情况下,在前端罩30中以切入部30k为起点而产生沿着薄壁部30l的断裂51。

在前端部件20上装配有前端罩30的状态下,如果产生断裂51,则对设置在前端罩30的内周面上的一对卡定爪30f和30g之间的距离进行约束的力减弱。因此,如图13所示,在产生了断裂51的前端罩30中,卡定爪30f和30g与设置在前端部件20上的卡合槽22a和23a不能卡合。由此,在前端罩30装配在前端部件20上的状态下,如果产生断裂51,则能够容易地从前端部件20取下前端罩30。此外,不能将产生了断裂51的前端罩30固定在前端部件20上。

为了使前端罩30产生断裂51,需要对前端罩30输入使开口部30a的开口宽度在x轴方向上扩大的方向的力,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使人的手指50抵靠于设置在开口部30a的周缘部上的手指勾挂部30c,施加使前端罩30绕插入部长度轴2a旋转的力,由此,能够容易地输入使该开口部30a的开口宽度在x轴方向上扩大的方向的力。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抑制前端罩30相对于前端部件20的旋转的止转部30h,因此,在使前端罩30产生断裂51时,使用者不需要输入抑制前端罩30的旋转的力。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者用一只手保持前端部5,并且,如图14所示,仅用另一只手的手指50对手指勾挂部30c施加一个方向的力,就能够使前端罩30产生断裂51。而且,施加给前端罩30的力仅为一个方向,因此,即使是戴着手套的手指也容易进行该力的输入。此外,当从图14所示的状态起用手指捏着手指勾挂部30c进一步向箭头方向施加力时,前端罩30自身在图14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前端罩30的r部30p与卡定爪21a的一端抵接,然后,r部30p越过卡定爪21a。此时,与卡定爪21a相比,环状部30e稍微扩径。通过该前端罩14的旋转,卡定爪21a钻入环状部30e的内侧。而且,如果处于卡定爪21a钻入环状部30e的内侧的状态,则向前端方向a侧拉伸手指勾挂部30c,由此,能够通过较弱的力而容易地从前端部件20取下前端罩30。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即使是戴着手套的手指也容易从前端部件20取下本实施方式的前端罩30,此外,能够防止在使用中前端罩30从前端部件20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插入部长度轴2a垂直的截面中,相对于力的输入点即手指勾挂部30c,止转部30h隔着从前端部件20的轮廓导出的重心位置g配置在相反侧。换言之,在从沿着插入部长度轴2a的方向观察前端罩30的情况下,手指勾挂部30c相对于所述止转部30h隔着开口部30a和断裂引导部30j配置在相反侧。因此,在通过手指50开始对手指勾挂部30c进行输入后,首先,从前端部件20拉开离罩部30的止转部30h最远的部分。因此,在开始在罩部30中产生断裂51的阶段,能够可靠地维持止转部30h与抵接面部25抵接的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前端罩30为树脂制的。这里,通过注射成型来形成前端罩30,如果沿着薄壁部30l产生由于注射成型而产生的熔接痕,则能够进一步降低针对薄壁部30l的拉扯的强度,更加容易进行从前端部件20取下前端罩30的取下作业。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违反从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整体读取的发明主旨或思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伴有这种变更的内窥镜用的前端罩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本申请以2016年12月2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6-234851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述公开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