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痘棒、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59707发布日期:2018-06-22 23:16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祛痘棒、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祛痘棒、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痘,医学名痤疮,又名粉刺,其病因是与激素水平的分泌、角质代谢、皮脂腺分泌旺盛、痤疮丙酸杆菌的感染有关。

针对上述原因引起的祛痘产品种类很多,包括药物、药妆、化妆品,对于化妆品而言,根据剂型大体包括水剂祛痘产品或者水包油祛痘产品两种剂型,但上述两种祛痘产品的剂型有下述不足之处:一,选用水剂祛痘产品因其粘度太低,使用不方便;二,选用水包油产品,则离子性较高的祛痘活性物难于添加,如果添加的浓度较高时,会对皮肤具有刺激作用。

目前油包水的祛痘产品较少,且棒状的油包水化妆品方便携带,方便使用,尤其用于祛痘功能,只需点涂即可,因此研发一种棒状的油包水祛痘产品具有广大的市场应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祛痘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祛痘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祛痘组合物,包括水、油相增稠剂、油脂、乳化剂、祛痘剂、保湿剂。

上述祛痘组合物,其中,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30-50份,油相增稠剂10-30份,油脂30-50份,乳化剂1-3份,祛痘剂0-10份,保湿剂0-10份。

上述祛痘组合物,其中,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30-50份,油相增稠剂10-30份,油脂30-50份,乳化剂1-3份,祛痘剂4-10份,保湿剂2-10份。

上述的祛痘组合物,其中,所述油相增稠剂选自地蜡、蜂蜡、小烛树蜡、二甲基甲硅烷基化硅石中任一种或其组合。

上述的祛痘组合物,其中,所述油脂选自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壬酸异壬酯、新戊二醇二(乙基己酸)酯中任一种或其组合。

上述的祛痘组合物,其中,所述乳化剂选自PEG-10聚二甲基硅氧烷、PEG-9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月桂基PEG-9聚二甲基硅氧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鲸蜡基PEG/PPG-10/1聚二甲基硅氧烷中任一种或其组合。

上述的祛痘组合物,其中,所述祛痘剂选自水杨酸、o-伞花烃-5-醇、乳酸、白柳树皮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印度楝树皮提取物、地黄根提取物中任一种或其组合;

所述保湿剂选自甘油、丁二醇、乙醇、1,2-戊二醇中任一种或其组合。

一种制备上述祛痘组合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油相增稠剂,油脂,乳化剂加入油相容器中,加热至80-85℃溶解,搅拌均匀,抽到乳化锅,冷却至55-65℃;2)将水,保湿剂加入到水相容器中,加热至80-85℃溶解,搅拌均匀,保温0.45-0.55h,冷却到55-65℃,加入祛痘剂,搅拌均匀,得水相溶液;3)将步骤2)中的水相溶液缓慢抽到乳化锅,均质8-12min,搅拌均匀,保温0.45-0.55h,得祛痘组合物。

一种祛痘棒的制备方法,根据上述的祛痘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得祛痘组合物,然后将祛痘组合物直接灌装到管状容器里,-18--22℃冷冻8-12min。

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祛痘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祛痘棒、祛痘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组合物可添加高含量的祛痘剂,而且通过各组分有效的搭配成为油包水的剂型,不仅可以是发挥更好的祛痘作用,而且有助于祛痘剂更加缓慢释放,刺激小,同时制备成祛痘棒,方便携带,点涂即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试验例1祛痘棒对油脂含量测定的结果图;

图2是本发明试验例2祛痘棒对角质剥离能力的影响结果图;

图3是本发明试验例2中祛痘棒的抑菌能力结果图。

以下便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下面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专利保护范围中。

本发明中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将油相增稠剂,油脂,乳化剂加入油相容器中,加热至80-85℃溶解,搅拌均匀,抽到乳化锅,冷却到55-65℃;2)将水,保湿剂加入到水相容器中,加热到80-85℃溶解,搅拌均匀,保温0.45-0.55h,冷却到55-65℃,加入祛痘剂,搅拌均匀;3)将2中水相原料抽到乳化锅,均质10min,搅拌均匀,保温0.45-0.55h;4)直接灌装到管状容器里,-18--22℃冷冻8-12min。

实施例1、对比例1-5祛痘棒的配方见表1

注:祛痘剂组合*包括祛痘剂和水,按照质量百分比计,祛痘剂67.5%,水32.5%。其中67.5%祛痘剂包括:水杨酸5%、o-伞花烃-5-醇0.5%、乳酸10%、白柳树皮提取物3%、鱼腥草提取物3%、印度楝树皮提取物3%、地黄根提取物3%、丁二醇40%。

实施例1中的祛痘剂可以由水杨酸、o-伞花烃-5-醇、乳酸、白柳树皮提取物、鱼腥草提取物、印度楝树皮提取物、地黄根提取物中任一种或其组合按照任意比例组合替代。

实施例1、对比例1-5参照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相应的祛痘棒。

试验例1油脂含量测定

采用油脂测试仪Sebumeter SM815测试油脂的含量,基于光度计原理,一种0.1mm厚的特殊消光胶带吸收人体皮肤上的油脂后,就会变成一种半透明的胶带,它的透光量就会发生变化,吸收的油脂越多,透光量就愈大。

受试者选用标准:选用年龄在20-40岁的油性皮肤志愿者100名,无严重系统疾病、无免疫缺陷或者自身免疫疾病者,受试部位没有接受过皮肤资料、美容或者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测试,无活动过敏性性疾病,无体质高度敏感者,近一个月内未曾使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者,或最近三月受试部位未参加过其他临床实验者。

受试者:将受试者随机分成5组,每组20名,受试者在温度22±3℃,相对湿度50±5%的实验室静坐30分钟,用油脂测试仪分别测试左右额头的皮肤油脂含量,将实施例1的祛痘棒发放受试者,并指导受试者进行半脸对比试用,将样品涂抹于左半脸或者右半脸,一次各涂抹0.5g,每天早晚各一次,持续56天,并分别在28天和56天回恒温实验室测试皮肤油脂含量。

结果见图1,皮脂是痤疮的主要因素之一,本产品有效抑制皮肤分泌物。

试验例2祛痘棒对角质剥离能力的影响

实验步骤:采用胶带剥离法,将胶带粘附在痤疮的位置,按压几次,然后用皮肤显微镜对剥落角质数量进行计数,选取90位油性皮肤志愿者,年龄在20-40周岁,分成3组,分别为实施例1组(本品)、对比例1组(对照)、对比例3组(水杨酸),每天早上洗完脸后每组将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3各0.5g涂抹到有痤疮的位置,晚上睡觉前再涂抹一次,28天后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通常角质代谢异常,是痘痘的成因之一,由图2所示,本发明的角质剥离能力较强。

试验例3祛痘棒的抑菌能力

采用抑菌圈法,用已灭菌的打孔器或钢管在试验平板上打孔,往孔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测样品,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抑菌圈大小,结果显示如图3所示。

其中,待测样品如图3所示,依次指:实施例1、对比例4、对比例5、对比例3、对比例2。

痤疮丙酸杆菌是痘痘发生炎症的细菌,由图3可知,本发明的抑菌能力高。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