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止咳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74809发布日期:2018-07-07 05:14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用配制品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红外止咳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咳嗽是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咳嗽是人体一种保护性防御功能。通过咳嗽,可以排出呼吸道的分泌物或侵入气管内的异物。仅有咳嗽而无痰的称为干咳,可见于多种疾病。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癌、呼吸道感染等都可以引起咳嗽。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虽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剧烈长期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中医认为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见《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西医认为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但咳嗽也有不利的一面,剧烈咳嗽可导致呼吸道出血,如长期,频繁,剧烈咳嗽影响工作,休息,甚至引起喉痛,音哑和呼吸肌痛,则属病理现象。长期以来,咳嗽都是以内服药物进行治疗,但是,内服药物存在起效缓慢的问题,且易对肝、肾、胃等内脏产生毒副作用。中国专利cn100493595c公开了一种红外止咳贴,是一种治疗咳喘的外用药物,将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中药备制成浸膏和粉末,加远红外陶瓷材料,透皮吸收促进剂与胶浆混制成红外止咳贴。经过680病例的临床观察,用于治疗因外感或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咳痰、哮喘,治愈为59.12%,显效为26.18%,有效13.38%,总有效率为98.68%,疗效较高。但是,该红外止咳贴中含有半夏、细辛等多种中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应。目前,现有的止咳贴是由陶瓷粉、药物和医用压敏胶等组成的穴位贴膏,通过药物进行止咳,辅以远红外线刺激穴位,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化痰止咳、理气平喘。药物起主要作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且治疗不彻底,易复发。因此,研发出一种具有使用安全、无刺激性、治疗彻底、不易复发的靠物理性能起治疗作用的红外止咳贴是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止咳贴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红外止咳贴靠物理性能起治疗作用,使用安全、无毒性、无皮肤刺激、无致敏反应、治疗彻底、不易复发。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止咳贴,包括贴布、贴膏和离型纸,所述贴膏负载在贴布上,所述离型纸覆盖在贴膏和未负载贴膏的贴布上;其中,所述贴膏包括远红外材料层、磁粉层和薄荷香料层,所述贴膏的最远离贴布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所述远红外材料层包括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2-17∶40-50;所述磁粉层包括磁粉和医用胶,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0-15∶35-45;所述薄荷香料层包括薄荷香料和医用胶,所述薄荷香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3∶55-65;所述贴膏中远红外材料层、磁粉层和薄荷香料层的重量比为3-5∶2-4∶1。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贴膏和离型纸组成,所述贴膏负载在贴布上,所述离型纸覆盖在贴膏和未负载贴膏的贴布上;其中,所述贴膏由远红外材料层、磁粉层和薄荷香料层组成,所述贴膏的最远离贴布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所述远红外材料层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5∶48;所述磁粉层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3∶42;所述薄荷香料层由薄荷香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香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2∶58;所述贴膏中远红外材料层、磁粉层和薄荷香料层的重量比为4∶3∶1。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15-20∶4-7∶1-3组成。更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18∶5∶2组成。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为:(1)将纳米二氧化钛置于6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为12h,得干燥物;(2)将偶联剂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中,使溶液中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25%,上述偶联剂的量为步骤(1)所得干燥物重量的18%,得偶联液;(3)将步骤(2)所得偶联液分三次平均加入步骤(1)所得干燥物中,每次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5min,研磨1.5h,加入聚乳酸,聚乳酸的加入量为步骤(1)所得干燥物重量的5%,研磨2h,即得。优选地,所述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偶联剂由硅烷偶联剂kh-570和铝酸酯偶联剂dl-411按重量比3-5∶10-12组成。更加优选地,所述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偶联剂由硅烷偶联剂kh-570和铝酸酯偶联剂dl-411按重量比4∶11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1-95%,氧化锌纳米粉4-6%,气相二氧化硅1-3%。更进一步地,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3%,氧化锌纳米粉5%,气相二氧化硅2%。进一步地,所述薄荷香料为薄荷油。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红外止咳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取配方量的医用胶、远红外材料,将上述远红外材料放入纳米级研磨机中研磨,研磨至所得细粉的粒径为2-4μm,得远红外细粉,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所得远红外细粉,搅拌均匀,制成远红外材料层;s2取配方量的医用胶、磁粉,将上述磁粉放入纳米级研磨机中研磨,研磨至所得细粉的粒径为4-6μm,得细粉,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所得细粉,搅拌均匀,制成磁粉层;s3取配方量的医用胶、薄荷香料,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薄荷香料,搅拌均匀,制成薄荷香料层;s4将步骤s1所得远红外材料层、步骤s2所得磁粉层、步骤s3所得薄荷香料层制成贴膏;s5将步骤s4所得贴膏负载在贴布上,将离型纸覆盖在贴膏和未负载贴膏的贴布上,分条,切片,即得。目前,现有的止咳贴是由陶瓷粉、药物和医用压敏胶等组成的穴位贴膏,通过药物进行止咳,辅以远红外线刺激穴位,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化痰止咳、理气平喘。药物起主要作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本发明中,首先通过由硅烷偶联剂kh-570和铝酸酯偶联剂dl-411按一定重量比组成的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加入聚乳酸,经过处理之后,不仅能够改善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性能,还能够改善产品的使用安全性,防止皮肤水分的散失,增强产品疗效。另外,磁粉中加入的气相二氧化硅不仅能够改善磁粉的分散性能,使磁粉分散均匀,使贴用部位受热均匀,从而使体表温度升高一致,提高产品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发明提供的红外止咳贴远红外材料辐射4-16μm远红外光波,磁粉产生剩磁感应强度,二者作用于人体部位,经人体对该波长的“共振吸收”和磁场能量的刺激传递,从而激活组织细胞,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代谢机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从而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久咳久喘等病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本发明辅以薄荷香料,起促进透皮吸收、改变香味的辅助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1)本发明红外止咳贴的使用能够内病外治,避免了打针,吃药。(2)本发明提供的红外止咳贴靠物理性能起治疗作用,避免了药物通过肝肾产生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使用安全、无毒性、无皮肤刺激、无致敏反应。(3)本发明红外止咳贴见效迅速,治疗彻底、不易复发。(4)本发明红外止咳贴使用简单方便,既能治疗,又能预防。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红外止咳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贴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贴布,2.贴膏,3.离型纸,21.远红外材料层,22.磁粉层,23.薄荷香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本发明中,医用胶可购自黄山市信德成胶业有限公司,型号:xdc-608;砭石纳米粉可购自石家庄迁越矿产品有限公司,1250目;石墨烯纳米粉可购自郑州佳鸿化工产品有限公司,20002目;四氧化三铁纳米粉可购自上海巷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20nm;氧化锌纳米粉可购自上海六立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型号:6s-nzn;气相二氧化硅可购自上海晟浦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型号:r812s;硅烷偶联剂kh-570可购自广州亿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型号:kh-550;铝酸酯偶联剂dl-411可购自佛山市圣亿塑料化工有限公司,型号:411;聚乳酸可购自苏州川尔塑化进出口有限公司,品牌:美国natureworks,牌号:2003d。实施例1、一种红外止咳贴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1、贴膏2和离型纸3组成,所述贴膏2负载在贴布1上,所述离型纸3覆盖在贴膏2和未负载贴膏2的贴布1上;其中,所述贴膏2由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组成,所述贴膏2的最远离贴布1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23;所述远红外材料层21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2∶50;所述磁粉层22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0∶45;所述薄荷香料层23由薄荷油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油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65;所述贴膏2中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的重量比为3∶4∶1。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15∶7∶3组成。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1%,氧化锌纳米粉6%,气相二氧化硅3%。所述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为:(1)将纳米二氧化钛置于6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为12h,得干燥物;(2)将由硅烷偶联剂kh-570和铝酸酯偶联剂dl-411按重量比3∶12组成的偶联剂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中,使溶液中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25%,上述偶联剂的量为步骤(1)所得干燥物重量的18%,得偶联液;(3)将步骤(2)所得偶联液分三次平均加入步骤(1)所得干燥物中,每次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5min,研磨1.5h,加入聚乳酸,聚乳酸的加入量为步骤(1)所得干燥物重量的5%,研磨2h,即得。所述红外止咳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取配方量的医用胶、远红外材料,将上述远红外材料放入纳米级研磨机中研磨,研磨至所得细粉的粒径为2μm,得远红外细粉,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所得远红外细粉,搅拌均匀,制成远红外材料层;s2取配方量的医用胶、磁粉,将上述磁粉放入纳米级研磨机中研磨,研磨至所得细粉的粒径为4μm,得细粉,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所得细粉,搅拌均匀,制成磁粉层;s3取配方量的医用胶、薄荷油,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薄荷油,搅拌均匀,制成薄荷香料层;s4将步骤s1所得远红外材料层、步骤s2所得磁粉层、步骤s3所得薄荷香料层制成贴膏;s5将步骤s4所得贴膏负载在贴布上,将离型纸覆盖在贴膏和未负载贴膏的贴布上,分条,切片,即得。实施例2、一种红外止咳贴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1、贴膏2和离型纸3组成,所述贴膏2负载在贴布1上,所述离型纸3覆盖在贴膏2和未负载贴膏2的贴布1上;其中,所述贴膏2由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组成,所述贴膏2的最远离贴布1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23;所述远红外材料层21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7∶40;所述磁粉层22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5∶35;所述薄荷香料层23由薄荷油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油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3∶55;所述贴膏2中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的重量比为5∶2∶1。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20∶4∶1组成。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5%,氧化锌纳米粉4%,气相二氧化硅1%。所述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为:(1)将纳米二氧化钛置于6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为12h,得干燥物;(2)将由硅烷偶联剂kh-570和铝酸酯偶联剂dl-411按重量比5∶10组成的偶联剂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中,使溶液中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25%,上述偶联剂的量为步骤(1)所得干燥物重量的18%,得偶联液;(3)将步骤(2)所得偶联液分三次平均加入步骤(1)所得干燥物中,每次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5min,研磨1.5h,加入聚乳酸,聚乳酸的加入量为步骤(1)所得干燥物重量的5%,研磨2h,即得。所述红外止咳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取配方量的医用胶、远红外材料,将上述远红外材料放入纳米级研磨机中研磨,研磨至所得细粉的粒径为4μm,得远红外细粉,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所得远红外细粉,搅拌均匀,制成远红外材料层;s2取配方量的医用胶、磁粉,将上述磁粉放入纳米级研磨机中研磨,研磨至所得细粉的粒径为6μm,得细粉,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所得细粉,搅拌均匀,制成磁粉层;s3取配方量的医用胶、薄荷油,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薄荷油,搅拌均匀,制成薄荷香料层;s4将步骤s1所得远红外材料层、步骤s2所得磁粉层、步骤s3所得薄荷香料层制成贴膏;s5将步骤s4所得贴膏负载在贴布上,将离型纸覆盖在贴膏和未负载贴膏的贴布上,分条,切片,即得。实施例3、一种红外止咳贴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1、贴膏2和离型纸3组成,所述贴膏2负载在贴布1上,所述离型纸3覆盖在贴膏2和未负载贴膏2的贴布1上;其中,所述贴膏2由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组成,所述贴膏2的最远离贴布1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23;所述远红外材料层21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5∶48;所述磁粉层22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3∶42;所述薄荷香料层23由薄荷油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油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2∶58;所述贴膏2中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的重量比为4∶3∶1。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18∶5∶2组成。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3%,氧化锌纳米粉5%,气相二氧化硅2%。所述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为:(1)将纳米二氧化钛置于6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时间为12h,得干燥物;(2)将由硅烷偶联剂kh-570和铝酸酯偶联剂dl-411按重量比4∶11组成的偶联剂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中,使溶液中偶联剂的质量分数为25%,上述偶联剂的量为步骤(1)所得干燥物重量的18%,得偶联液;(3)将步骤(2)所得偶联液分三次平均加入步骤(1)所得干燥物中,每次加入的时间间隔为15min,研磨1.5h,加入聚乳酸,聚乳酸的加入量为步骤(1)所得干燥物重量的5%,研磨2h,即得。所述红外止咳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s1取配方量的医用胶、远红外材料,将上述远红外材料放入纳米级研磨机中研磨,研磨至所得细粉的粒径为3μm,得远红外细粉,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所得远红外细粉,搅拌均匀,制成远红外材料层;s2取配方量的医用胶、磁粉,将上述磁粉放入纳米级研磨机中研磨,研磨至所得细粉的粒径为5μm,得细粉,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所得细粉,搅拌均匀,制成磁粉层;s3取配方量的医用胶、薄荷油,将上述医用胶熔融后,加入薄荷油,搅拌均匀,制成薄荷香料层;s4将步骤s1所得远红外材料层、步骤s2所得磁粉层、步骤s3所得薄荷香料层制成贴膏;s5将步骤s4所得贴膏负载在贴布上,将离型纸覆盖在贴膏和未负载贴膏的贴布上,分条,切片,即得。对比例1、一种红外止咳贴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1、贴膏2和离型纸3组成,所述贴膏2负载在贴布1上,所述离型纸3覆盖在贴膏2和未负载贴膏2的贴布1上;其中,所述贴膏2由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组成,所述贴膏2的最远离贴布1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23;所述远红外材料层21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5∶48;所述磁粉层22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3∶42;所述薄荷香料层23由薄荷油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油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2∶58;所述贴膏2中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的重量比为4∶3∶1。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纳米粉按重量比18∶5∶2组成。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3%,氧化锌纳米粉5%,气相二氧化硅2%。所述红外止咳贴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远红外材料中将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修改为二氧化钛纳米粉。对比例2、一种红外止咳贴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1、贴膏2和离型纸3组成,所述贴膏2负载在贴布1上,所述离型纸3覆盖在贴膏2和未负载贴膏2的贴布1上;其中,所述贴膏2由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组成,所述贴膏2的最远离贴布1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23;所述远红外材料层21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5∶48;所述磁粉层22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3∶42;所述薄荷香料层23由薄荷油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油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2∶58;所述贴膏2中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的重量比为4∶3∶1。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18∶5∶2组成。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3%,氧化锌纳米粉5%,气相二氧化硅2%。所述红外止咳贴、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步骤(2)中偶联剂由硅烷偶联剂kh-570和铝酸酯偶联剂dl-411按重量比1∶1组成。对比例3、一种红外止咳贴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1、贴膏2和离型纸3组成,所述贴膏2负载在贴布1上,所述离型纸3覆盖在贴膏2和未负载贴膏2的贴布1上;其中,所述贴膏2由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组成,所述贴膏2的最远离贴布1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23;所述远红外材料层21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5∶48;所述磁粉层22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3∶42;所述薄荷香料层23由薄荷油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油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2∶58;所述贴膏2中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的重量比为4∶3∶1。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18∶5∶2组成。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3%,氧化锌纳米粉5%,气相二氧化硅2%。所述红外止咳贴、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所述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未加入聚乳酸。对比例4、一种红外止咳贴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1、贴膏2和离型纸3组成,所述贴膏2负载在贴布1上,所述离型纸3覆盖在贴膏2和未负载贴膏2的贴布1上;其中,所述贴膏2由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组成,所述贴膏2的最远离贴布1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23;所述远红外材料层21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5∶48;所述磁粉层22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3∶42;所述薄荷香料层23由薄荷油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油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2∶58;所述贴膏2中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的重量比为4∶3∶1。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18∶5∶2组成。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3%,氧化锌纳米粉2%,气相二氧化硅5%。所述红外止咳贴、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将所述磁粉中氧化锌纳米粉的重量百分数由5%修改为2%,将气相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数由2%修改为5%。对比例5、一种红外止咳贴参照图1和图2,所述红外止咳贴由贴布1、贴膏2和离型纸3组成,所述贴膏2负载在贴布1上,所述离型纸3覆盖在贴膏2和未负载贴膏2的贴布1上;其中,所述贴膏2由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组成,所述贴膏2的最远离贴布1的那一层为薄荷香料层23;所述远红外材料层21由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远红外材料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5∶48;所述磁粉层22由磁粉和医用胶组成,所述磁粉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13∶42;所述薄荷香料层23由薄荷油和医用胶组成,所述薄荷油和医用胶的重量比为2∶58;所述贴膏2中远红外材料层21、磁粉层22和薄荷香料层23的重量比为4∶3∶1。所述远红外材料由砭石纳米粉、石墨烯纳米粉和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按重量比18∶5∶2组成。所述磁粉由以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数组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粉94%,氧化锌纳米粉6%。所述红外止咳贴、远红外材料中二氧化钛改性纳米粉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3类似。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将所述磁粉中四氧化三铁纳米粉的重量百分数由93%修改为94%,将氧化锌纳米粉的重量百分数由5%修改为6%,将气相二氧化硅的重量百分数由2%修改为0%。试验例一、红外止咳贴的皮肤过敏试验1、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3和对比例4制备的红外止咳贴。2、试验对象:选取80只健康豚鼠,体重为250g,雌雄各半。3、试验方法:将80只豚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3组和对比例4组,每组10只,均为雌雄各半,致敏给药时实施例1-3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3组、对比例4组分别给予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3、对比例4制备的红外止咳贴。豚鼠左侧肋腹部备皮3cm×3cm大小,于第0、第7和第14天致敏。致敏给药: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3组、对比例4组分别取红外止咳贴固定于2.5cm×2.5cm双层医用纱布片中;阴性对照组采用1%氮酮0.5ml,阳性对照组采用0.1%的2,4-二硝基氯苯0.5ml,浸透于2.5cm×2.5cm的双层医用纱布片中。贴于左侧皮肤上,加盖一层硫酸纸,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固定带固定;固定6h后去除受试物,用温水清洁给药部位。于第28天在豚鼠右侧皮肤激发给药,给药方法与致敏给药相同。在致敏后1h、24h及激发后24h和48h观察给药局部皮肤过敏情况。于致敏后1h、24h及激发后24h和48h观察给药局部皮肤红斑、水肿和其他异常反应。按表1进行评分,并计算各组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按表2判断过敏反应发生程度。过敏反应发生率=(组内出现过敏反应动物数(不论程度轻重)/该组动物总数×100%。4、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1:皮肤致敏反应评分标准表2:皮肤致敏性评价标准过敏发生率(%)致敏强度级别0~10无致敏性11~30轻度致敏性31~60中度致敏性61~80高度致敏性81~100极度致敏性表3:红外止咳贴对豚鼠皮肤过敏反应试验结果由表3可以看出,经第0、第7和第14天3次致敏接触,阴性对照组和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豚鼠未见皮肤过敏反应,过敏发生率为0%;而阳性对照组豚鼠过敏发生率均为100%,致敏程度为极强致敏。激发接触,阴性对照组和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豚鼠未见皮肤过敏反应,过敏发生率为0%,这说明本发明制得的红外止咳贴无皮肤致敏性。阳性对照组豚鼠激发后24h、48h过敏发生率均为100%,致敏程度为极强致敏。与对比例1、对比例3、对比例4相比,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红外止咳贴无致敏性,使用更加安全可靠。试验例二、红外止咳贴的皮肤刺激性试验1、试验材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和对比例3制备的红外止咳贴。2、试验对象:选取50只健康新西兰兔,雌雄各半。3、试验方法:将5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3组,每组10只,均为雌雄各半,进行刺激试验时分别给予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3制备的红外止咳贴。采用自身左右侧对照,在新西兰兔背部左右侧区域各备皮3cm×3cm大小,左侧为阴性对照,给予1%氮酮;右侧为供试区域。所有新西兰兔,左侧备皮区域采用1%氮酮0.5ml浸透于2.5cm×2.5cm的双层医用纱布片中;右侧备皮区域,取红外止咳贴面积2.5cm×2.5cm固定于双层医用纱布片中;贴于皮肤上,加盖一层硫酸纸,再用无刺激性胶布和固定带固定;固定6h后去除受试物,用温水清洁给药部位。于去除药物1h、24h、48h和72h,共4个时间点,在自然光线下肉眼观察及记录给药部位有无红斑、水肿或其他异常反应。按表4进行评分。计算每个观察时间点各组皮肤刺激反应积分的平均值,按表5的评价标准判断刺激强度。4、试验结果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表4: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表5:皮肤刺激强度分级表6:红外止咳贴对新西兰兔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结果由表6可以看出,实施例1组、实施例2组、实施例3组新西兰兔于去除药物1h、24h、48h和72h四个时间点,在自然光线下肉眼观察均未见红斑、水肿或其他异常反应,四个时间点皮肤刺激积分的平均分值均为0分,这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制得的红外止咳贴无皮肤刺激性。而对比例1组和对比例3组的平均分(刺激指数)属于轻度刺激性范围,这说明,对比例1和对比例3制得的红外止咳贴有轻度皮肤刺激性。试验例三、红外止咳贴的疗效评价1、试验样品: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5制备的红外止咳贴。2、试验对象:选取250例咳嗽患者,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患者中男140例,女110例;年龄3~72岁。3、试验方法: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五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实施例3组、对比例1组、对比例2组、对比例3组、对比例5组,分别使用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5制备的红外止咳贴,使用方法:剥离离型纸,咳嗽患者贴敷在天突、膻中、肺腧、膏盲穴位;轻微咳嗽患者可只贴天突、膻中或大椎两个穴位。儿童每天贴一次,每次2-4片,每次贴4-6小时(一岁以内儿童时间酌减)。成人每天贴一次,每次2-6片,每次贴4-8小时(皮肤敏感者时间酌减)。亦可用于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每年农历“三伏天”的头伏、二伏、三伏;冬病冬防的“三九贴”:每年农历“三九天”的一九、二九、三九,贴在大抒、肺腧、心腧处,每伏贴1-3次,每次4-8小时左右,或遵医嘱。疗效评价标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或体征消除;显效:症状或体征明显缓解或缓解达75%以上;有效:症状或体征有所改善,但程度少于50%者;无效:无改善或用后加重者。4、试验结果:观察各组患者使用红外止咳贴后的效果,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如表7所示;观察各组患者使用红外止咳贴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如表8所示。表7:疗效比较组别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实施例3组32106296对比例1组1310151276对比例2组21165884对比例3组181481080对比例5组20194786由表7可知,本发明制得的红外止咳贴对咳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与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5相比,本发明实施例3对咳嗽的治疗效果更佳。表8:不良反应由表8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红外止咳贴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而使用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5制备的红外止咳贴的患者局部敷贴处出现少量红色皮疹等不良反应。与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5相比,本发明实施例3的安全性高。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