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纳米中药耳穴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0390发布日期:2018-07-10 20:3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医药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纳米中药耳穴贴。



背景技术:

耳穴贴压法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莱菔籽等丸状物贴压于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改善症状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耳针技术范畴;因为是作用于穴位上的,且一般一个治疗周期为3-7天,市面上常用的耳穴贴大多为一次性使用,一般只能维持一两天,在诊所内由医师贴上第一个耳穴贴后,这之后需要更换第二个,但是因为涉及人体穴位,较为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无法知道穴位的位置所在,所以第二次更换穴位贴的时候就出现找不到穴位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穴位贴是作用于穴位上的,且一般一个治疗周期为3-7天,市面上常用的耳穴贴大多为一次性使用,一般只能维持一两天,在诊所内由医师贴上第一个耳穴贴后,这之后需要更换第二个,但是因为涉及人体穴位,较为复杂,一般人难以掌握,无法知道穴位的位置所在,所以第二次更换穴位贴的时候就出现找不到穴位的情况,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纳米中药耳穴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纳米中药耳穴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压丸,所述外壳的底面设置有医用胶布,所述外壳内沿压丸对称设有与放置槽相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底壁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压丸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安装槽的内底壁上,所述连杆靠近压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压块,所述抵压块远离连杆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压丸的外表面上,所述外壳的顶面开设有与放置槽相通的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插设有抵压座,所述抵压座的底面活动连接在压丸的上表面,所述外壳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套管,所述抵压座靠近套管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套管内滑动连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在套管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限位盘远离抵压座的侧面上,所述限位盘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远离限位盘的一端伸出套管并活动连接在卡接槽内。

优选地,所述连杆内插设有插杆,所述安装座的两侧开设有与转动槽相通的转动口,所述插杆转动连接在转动口内。

优选地,所述卡接板的表面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外表面设有滚花摩擦面。

优选地,所述抵压座的底面弧度与压丸的上表面的弧度相贴合,所述抵压块远离连杆的一侧的弧度与压丸的外表面的弧度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套管靠近抵压座的一端设置有块状凸起,所述块状凸起与卡接板侧壁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为拉伸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需要更换压丸时,拨动推杆使得卡接板远离限位盘的一端脱出卡接槽,然后取出插设在安装口内的抵压座,由于第一弹簧对连杆的远离抵压块的一端的作用力,使得压丸在抵压块的作用力下向上弹跳供人们方便地取出,然后将新的压丸经由安装口放入放置槽内,然后把抵压座重新放置在安装口内并向下抵压使得压丸的底面伸出放置槽抵压在人体穴位上,之后松开推杆,卡接板继续伸进卡接槽内对抵压座限位,通过更换压丸代替直接更换耳穴贴的做法,避免人们在没有医师帮助下无法找到穴位位置,防止错误粘贴耳穴贴的情况发生,确保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纳米中药耳穴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外壳、2抵压座、3安装槽、4压丸、5抵压块、6安装座、7医用胶布、8第一弹簧、9连杆、10套管、11第二弹簧、12限位盘、13推杆、14卡接板、15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新型纳米中药耳穴贴,包括外壳1,外壳1的底面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设置有压丸4,外壳1的底面设置有医用胶布7,外壳1内沿压丸4对称设有与放置槽相通的安装槽3,安装槽3内底壁安装有安装座6,安装座6内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设置有连杆9,连杆9远离压丸4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8,第一弹簧8为拉伸弹簧,压丸4没有抵压座2的限制会向上弹出,第一弹簧8安装在安装槽3的内底壁上,连杆9靠近压丸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压块5,抵压座2的底面弧度与压丸4的上表面的弧度相贴合,抵压块5远离连杆9的一侧的弧度与压丸4的外表面的弧度相贴合,夹持紧密,对人体穴位刺激更强烈,连杆9内插设有插杆15,安装座6的两侧开设有与转动槽相通的转动口,插杆15转动连接在转动口内,连杆9在转动槽内绕转动口轴心转动,抵压块5远离连杆9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压丸4的外表面上,外壳1的顶面开设有与放置槽相通的安装口,安装口内插设有抵压座2,抵压座2的底面活动连接在压丸4的上表面,外壳1的顶面固定安装有套管10,抵压座2靠近套管10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套管10内滑动连接有限位盘12,限位盘12的一侧连接有第二弹簧11,第二弹簧11的一端连接在套管10的内底壁上,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连接在限位盘12远离抵压座2的侧面上,限位盘1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卡接板14,套管10靠近抵压座2的一端设置有块状凸起,块状凸起与卡接板14侧壁滑动连接,避免限位盘12脱出套管10,卡接板14远离限位盘12的一端伸出套管10并活动连接在卡接槽内,卡接板14的表面安装有推杆13,推杆13外表面设有滚花摩擦面,增大摩擦力,防止打滑。

本发明中,需要更换压丸4时,拨动推杆13使得卡接板14远离限位盘12的一端脱出卡接槽,然后取出插设在安装口内的抵压座2,由于第一弹簧8对连杆9的远离抵压块5的一端的作用力,使得压丸4在抵压块5的作用力下向上弹跳供人们方便地取出,然后将新的压丸4经由安装口放入放置槽内,然后把抵压座2重新放置在安装口内并向下抵压使得压丸4的底面伸出放置槽抵压在人体穴位上,之后松开推杆13,卡接板14继续伸进卡接槽内对抵压座2限位,通过更换压丸4代替直接更换耳穴贴的做法,避免人们在没有医师帮助下无法找到穴位位置,防止错误粘贴耳穴贴的情况发生,确保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纳米中药耳穴贴,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压丸,所述外壳的底面设置有医用胶布,所述外壳内沿压丸对称设有与放置槽相通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底壁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远离压丸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安装槽的内底壁上,所述连杆靠近压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压块,所述抵压块远离连杆的一侧活动连接在压丸的外表面上。本发明设计新颖,结构合理,通过更换压丸代替直接更换耳穴贴的做法,避免人们在没有医师帮助下无法找到穴位位置,防止错误粘贴耳穴贴的情况发生,确保病人得到最有效的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丽燕
技术研发日:2018.01.22
技术公布日:2018.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