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7512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与生活辅助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发的脑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导致死亡的第二大疾病,也是我国导致死亡的第一大疾病。据统计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1300万,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0万,超过75%脑卒中患者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患有上肢功能障碍。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痴呆等发病率和致残几率增高。而我国已步入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占比不断攀升。从2012年到201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从1.94亿增长到了近2.31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14.3%增长到了16.7%,增长速度迅速。伴随着老龄化的过程,老年人四肢的灵活性下降,并且老年人群体中存在大量的心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由此造成的偏瘫用患者中绝大多数患有上肢功能障碍。

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庞大基数以及老龄化趋势,使其康复治疗的临床需求和器械供应存在巨大缺口,而我国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却远远不能满足这个巨大群体的需求。据卫计委统计,截止2017年4月底,全国医院2.9万个,其中,二级以上的医院有30048个(三级医院2267个,二级医院8081个)。

另外,2011年卫生部下发《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通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建设康复医学科,而实际拥有康复科的综合医院数量与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显然我国康复医学科室数量严重不足。

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或合适的生活辅具,可以增强甚至恢复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可辅助脑卒中患者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康复训练,本发明结构巧妙,重量轻,使用方便,携带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夹具部件、转动部件、减重部件及支撑部件;所述的夹具部件与所述的转动部件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的转动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减重部件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重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部件铰链连接。

上述的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的夹具部件包括夹具及第一轴承座,所述的夹具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

上述的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的转动部件包括支撑杆及第二轴承座,所述的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铰链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铰链连接。

上述的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的减重部件包括底板、调节螺杆、导向杆、滑块、盖板、顶板、调节旋钮、右支撑板、上连杆、拉伸弹簧、下连杆、输出端头及左支撑板;所述的底板、盖板、顶板、右支撑板及左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构成四边形机架,所述的四边形机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轴承座上,所述的四边形机架、上连杆、下连杆和输出端头分别通过轴承铰链连接,构成一组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的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底板和所述的顶板通过轴承铰链连接,所述的滑块与所述的调节螺杆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的调节螺杆驱动所述的滑块沿所述的导向杆滑动;所述的调节旋钮与所述的调节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的拉伸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的滑块铰链连接,所述的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输出端头铰链连接。

上述的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的左支撑板与所述的右支撑板相对所述的调节螺杆和所述的导向杆两者的轴线构成的平面对称分布。

上述的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的调节螺杆的轴线与所述的导向杆的轴线相互平行。

上述的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其中,所述的支撑部件包括后托板、后臂托、后旋钮、前托板、前臂托及前旋钮;所述的后托板的一端与所述的输出端头通过轴承铰链连接,所述的后托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后臂托固定连接;所述的前托板分别与所述的后臂托和所述的前臂托滑动连接,所述的后旋钮和所述的前旋钮分别与所述的后臂托和所述的前臂托螺纹连接。

本发明具有结构巧妙、重量轻、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可辅助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康复训练,还可以作为生活或工作辅助器械,减轻用户的上肢负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上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夹具部件1000、转动部件2000、减重部件3000及支撑部件4000;所述的夹具部件1000与所述的转动部件2000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的转动部件2000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减重部件3000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减重部件3000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支撑部件4000铰链连接。各个部件均进行了模块化设计,方便拆装、携带。

所述的夹具部件1000包括夹具1001及第一轴承座1002,所述的夹具1001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002固定连接。

所述的转动部件2000包括支撑杆2001及第二轴承座2002,所述的支撑杆200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的第一轴承座1002铰链连接,所述的支撑杆2001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的第二轴承座2002铰链连接。所述的支撑杆2001的长度可调,用以适应不同用户上肢在平面的活动范围。

所述的减重部件3000包括底板3001、调节螺杆3002、导向杆3003、滑块3004、盖板3005、顶板3006、调节旋钮3007、右支撑板3008、上连杆3009、拉伸弹簧3010、下连杆3011、输出端头3012及左支撑板(图中未示出);所述的底板3001、盖板3005、顶板3006、右支撑板3008及左支撑板分别固定连接,构成四边形机架,所述的四边形机架固定安装在所述的第二轴承座2002上,所述的四边形机架、上连杆3009、下连杆3011和输出端头3012分别通过轴承铰链连接,构成一组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的导向杆30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底板3001和所述的顶板3006固定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杆30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底板3001和所述的顶板3006通过轴承铰链连接,所述的滑块3004与所述的调节螺杆3002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的调节螺杆3002可驱动所述的滑块3004沿所述的导向杆3003滑动;所述的调节旋钮3007与所述的调节螺杆3002固定连接,方便用户旋转所述的调节螺杆3002,所述的拉伸弹簧3010的一端与所述的滑块3004铰链连接,所述的拉伸弹簧3010的另一端与所述的输出端头3012铰链连接。

所述的左支撑板与所述的右支撑板3008相对所述的调节螺杆3002和所述的导向杆3003两者的轴线构成的平面对称分布。

所述的调节螺杆3002的轴线与所述的导向杆3003的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的支撑部件4000包括后托板4001、后臂托4002、后旋钮4003、前托板4004、前臂托4005及前旋钮4006;所述的后托板4001的一端与所述的输出端头3012通过轴承铰链连接,所述的后托板400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后臂托4002固定连接;所述的前托板4004分别与所述的后臂托4002和所述的前臂托4005滑动连接,所述的后旋钮4003和所述的前旋钮4006分别与所述的后臂托4002和所述的前臂托4005螺纹连接。通过旋转后旋钮4003和前旋钮4006,可将后臂托4002和前臂托4005固定于前托板4004上。

通过旋转所述的前旋钮4006和所述的后旋钮4003,可使所述的前臂托4005和所述的后臂托4002分别与所述的前托板4004呈相对滑动状态。滑动所述的后臂托4002、所述的前臂托4005和所述的前托板4004,可以调整所述的后臂托4002和所述的前臂托4005之间的距离,用以适应不同用户前臂的长度参数。完成所述的后臂托4002、所述的前臂托4005间距调整后,可使用弹性绷带等柔软材料将用户前臂固定于所述的后臂托4002、所述的前臂托4005。

通过旋转所述的调节旋钮,可以调节所述的滑块3004在所述的导向杆3003上的位置,影响所述的拉伸弹簧3010在所述的平行四边形机构中产生力的大小,进而可以调节所述的后臂托4002和所述的前臂托4005支撑力的大小,用以适应不同用户上肢重量。

本实施例的使用步骤如下:

1.将本发明提出的装置固定于桌面:通过调节所述的夹具1001,将本装置固定在合理的位置。

2.将用户前臂与本发明提出的装置连接:调节所述的后旋钮4003、所述的前旋钮4006、所述的后臂托4002和所述的前臂托4005,进而调节所述的后臂托4002与所述的前臂托4005的间距,将用户的前臂通弹性绷带等柔软材料固定于所述的后臂托4002与所述的前臂托4005。

3.本发明提出装置的支撑力值大小的调节:通过旋转所述的调节旋钮3007,可以调节所述的滑块3004在所述的导向杆3003上的位置,影响所述的拉伸弹簧3010在所述的平行四边形机构中产生力的大小,进而可以调节所述的后臂托4002和所述的前臂托4005支撑力的大小,用以适应不同用户上肢重量。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结构巧妙、重量轻、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可辅助上肢功能障碍患者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康复训练,还可以作为生活或工作辅助器械,减轻用户的上肢负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