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757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咽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表现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其发病率占咽部疾病的10%~20%,是一种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复发率高的疾病,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病因包括:①局部因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邻近器官疾病,如慢性扁桃体炎、牙根炎、龋齿、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等炎性分泌物流入咽部,或慢性鼻病造成鼻通气困难而用口呼吸,以及咽部长期受刺激如烟酒过度、粉尘、有害气体的刺激及辛辣食物等可引起本病。②全身因素:如贫血、消化不良、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维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

慢性咽炎的治疗大多采用西医疗法,西医疗法虽然可以马上见效,但治标不治本,并且副作用大,会产生赖药性。中医治疗虽然副作用小,但现有的中药配方只对于一般性、初期咽炎症状具有一定疗效,而对病程较长的慢性咽炎往往起效慢、难以改善病变组织环境,疗效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白术20--30份、薄荷20--30份、半夏10--15份、诃子20--30份、厚朴10--15份、青皮10--15份、麦冬15--25份、黄芩15--25份、僵蚕10--15份、蜂蜜20--30份、生姜10--15份、黄连15--25份、竹茹15--25份、鱼腥草15--25份、重楼10--15份、牛蒡子10--15份、冬凌草8--14份、黄芪8--14份、山豆根6--12份、辛夷6--12份、甘松6--12份、红花10--15份、香薷10--15份。

作为优选,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白术25份、薄荷25份、半夏12份、诃子25份、厚朴12份、青皮12份、麦冬20份、黄芩20份、僵蚕12份、蜂蜜25份、生姜12份、黄连20份、竹茹20份、鱼腥草20份、重楼12份、牛蒡子12份、冬凌草12份、黄芪12份、山豆根10份、辛夷10份、甘松10份、红花12份、香薷12份。

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七天为一个疗程。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诃子:味苦、酸、涩,性平;归肺、大肠经;具有涩肠敛肺,降火利咽之功效。

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之功效。

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效。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之功效。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定惊,化痰散结之功效。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大肠经;具有补中,润燥,止痛,解毒之功效。

生姜:味辛,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毒之功效。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肝、胆、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

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之功效。

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利尿通淋之功效。

重楼: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熄风定惊之功效。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清利咽喉,解毒消肿之功效。

冬凌草:味苦、甘,性微寒;归脾、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效。

黄芪:味甘、性温;归肺、脾经;具有补益脾肺,固表止汗,利尿消肿,托毒敛疮之功效。

山豆根:味苦,性寒;归心、肺、大肠经;具有解毒利咽,清热利湿,杀虫抗癌之功效。

辛夷:味辛,性温;归、胃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效。

甘松: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之功效。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功效。

香薷: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汗解暑,和中化湿,行水消肿之功效。

本中药配方针对颈椎病患者以清肺解毒、滋阴降火、清咽利喉为治疗原则,进行辨证配伍组方,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白术22份、薄荷22份、半夏10份、诃子22份、厚朴10份、青皮10份、麦冬20份、黄芩20份、僵蚕12份、蜂蜜22份、生姜12份、黄连15份、竹茹15份、鱼腥草15份、重楼10份、牛蒡子10份、冬凌草10份、黄芪10份、山豆根10份、辛夷10份、甘松10份、红花10份、香薷12份;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七天为一个疗程。

实施例2,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作而成:白术28份、薄荷28份、半夏14份、诃子28份、厚朴14份、青皮14份、麦冬22份、黄芩22份、僵蚕14份、蜂蜜28份、生姜15份、黄连25份、竹茹25份、鱼腥草25份、重楼14份、牛蒡子14份、冬凌14份、黄芪12份、山豆根12份、辛夷10份、甘松10份、红花10份、香薷10份;称取好上述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没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腾前用武火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第二次煎煮时,加水没过药面5—8厘米,用武火进行煎煮,水沸后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每天一剂,分2—3次服完,七天为一个疗程。

病例1,邓某,男,患者自述患有慢性咽炎两年,感觉咽部有异物、干燥疼痛,多处医治无效;服用本发明制备的药液一个疗程,咽部异物感明显好转,又继续服用四个疗程,治愈。

病例2,肖某,女,患有慢性咽炎半年,微咳,咽部干燥,微痒;服用本发明制备的药液一个疗程,慢性咽炎症状明显好转,又继续服用两个疗程,治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