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3728发布日期:2018-08-04 11:10阅读:10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



背景技术:

对于脑血栓,人们长期以来都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对症状进行控制,减少对脑部永久损伤,但效果往往欠佳。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最为突出的是介入治疗,即是采用电视监视器高科技设备,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目前,在脑血栓治疗中,用于介入治疗的装置为通过美国fda批准的一种叫merci的血栓取出装置,这种介入治疗在脑血栓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其推送性能良好,但是在较为迂曲的血管中,编织结构的顺应性和柔顺性不够,导致难以通过;有的采用全螺旋弹簧的结构,其远端的顺应性和柔顺性良好,但是近端的推送性能不佳,也难以顺利到达病变,更重要的是将延长了手术时间,将会引起医务人员疲劳,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近端段、远端段和头端,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中埋设有显影标记线,且导管本体上设有近端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和远端段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且远端段远离第四过度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端,所述近端段、远端段、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第四过度段以及头端内部的中心位置皆设有通孔,通孔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光滑涂层,所述头端通孔的外侧设有金属缠绕层,金属缠绕层的外侧设有热塑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的长度与软度皆呈递减状态,且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的外径也呈递减状态。

优选的,所述导管本体的外表面均匀设有亲水涂层。

优选的,所述头端为锥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显影标记线沿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通过近端段和远端段之间依次设有软度皆呈递减状态的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使得整个导管实现一个平滑的过度,更加容易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操作精度,同时,通过在头端的外侧设置热塑层,使得头端具有良好的热塑能力,减小对血管的伤害,可以减小阻力,达到轻松穿越的效果,使用方便,通过在导管本体的内部设置具有光滑涂层的通孔,能够保证弹簧圈等其他器械通过微导管时能够有极高的顺畅性,本发明通过在导管本体的侧壁中埋设沿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显影标记线,使得整个导管的穿越路径更加清晰,从而确保准确的到达病变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头端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显影标记线;2-导管本体;3-近端段;4-第一过渡段;5-第二过渡段;6-第三过渡段;7-第四过度段;8-远端段;9-头端;10-光滑涂层;11-热塑层;12-金属缠绕层;1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2、近端段3、远端段8和头端9,导管本体2的侧壁中埋设有显影标记线1,显影标记线1沿导管本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导管本体2的外表面均匀设有亲水涂层,导管本体2上设有近端段3和远端段8,近端段3和远端段8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的长度与软度皆呈递减状态,且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的外径也呈递减状态,且远端段8远离第四过度段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端9,头端9为锥形结构,近端段3、远端段8、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第四过度段7以及头端9内部的中心位置皆设有通孔13,通孔13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光滑涂层10,头端9通孔13的外侧设有金属缠绕层12,金属缠绕层12的外侧设有热塑层11。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头端9插入血管内部,并沿着血管向前移动,由于头端9的外侧设置热塑层11,热塑层11进入血管中具有较强的形变能力,使得头端9具有良好的热塑能力,减小对血管的伤害,可以减小阻力,达到轻松穿越的效果,同时,软度皆呈递减状态的第一过渡段4、第二过渡段5、第三过渡段6以及第四过度段7,使得整个导管本体2实现一个平滑的过度,更加容易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操作精度,配合导管本体2的侧壁中埋设沿导管本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显影标记线1,使得整个导管的穿越路径更加清晰,从而确保准确的到达病变位置,然后,在通孔13光滑涂层10的作用下,能够保证弹簧圈等其他器械通过微导管时能够有极高的顺畅性,提高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血管介入治疗的微导管,包括导管本体、近端段、远端段和头端,所述导管本体的侧壁中埋设有显影标记线,且导管本体上设有近端段和远端段,所述近端段和远端段之间依次设有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以及第四过度段,且远端段远离第四过度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头端,所述近端段、远端段、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第三过渡段、第四过度段以及头端内部的中心位置皆设有通孔,通孔的内侧壁上均匀设有光滑涂层,所述头端通孔的外侧设有金属缠绕层,金属缠绕层的外侧设有热塑层。本发明通过在导管本体的侧壁中埋设沿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显影标记线,从而确保准确的到达病变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勇;崔庆轲;郝继恒;王子栋;张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利勇
技术研发日:2018.01.30
技术公布日:2018.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