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83726发布日期:2018-08-04 11:10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静脉内导管是建立静脉通路的主要方法,并作为化学药物治疗、静脉高营养治疗、危重患者抢救等建立静脉通道的主要器械,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比如经外周静脉导管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深静脉置管方法。

虽然静脉导管给患者带来很多好处,但其置入人体后,会发生多种相关并发症,如静脉感染、静脉血栓、导管脱落或断裂、导管堵塞、机械性静脉炎等。而由于血液或药物反流引起的导管堵塞和血栓是其中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为了解决上述导管的存在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在导管的远端和近端有分别有一个瓣膜结构,可更有效的防止血液返流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美国专利us4671769公开了一种静脉导管,其在导管壁上沿中心轴线切缝,导管切缝的两边完全对称,导管切缝在不抽回血和不输、注药液时处于自然封闭状态。医护人员抽回血时导管内腔形成负压,导管切缝的两边同时内凹;而当医护人员输注药液时,导管内腔形成正压,切缝向外凸,起到了阀门的作用。专利cn206534923u公布了一种防逆流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主要包括picc管,连接座和外延管,该专利增加了一种可防止逆流的y型无针接头,y型无针接头内设计有单向阀,防止药物反流。专利cn201481988u公布了一种具有多向瓣膜的医用导管,解决导管在临床使用时的血液回流情况。

田庆等人的论文“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发表在《护理学杂志》,2006,21(15),文献中对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并发症进行了统计,置管后相关感染、静脉炎和返血后堵管的并发症均会存在。pazerla等人的论文“open-vsclosed-tipvalved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sandmidlines:findingsfromavascularaccessdatabase”发表在journaloftheassociationforvascularaccess,2015,20(3),论文对头端开放型和瓣膜型的静脉导管进行了对比,其对1341例置管患者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瓣膜型的静脉导管所引起的并发症更少,相对需要拔管重置的几率也低。

上述公布的专利和发表的文献中涉及的静脉导管均为单个的瓣膜式结构,起到防止返流作用,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重防返流瓣膜的设计,通过在导管前端与后端分别设计一个瓣膜,从而在体外、两瓣膜之间,和体内形成正负压控制系统,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输液、抽血、静置时导管的状态,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尤其针对长期置管,双重瓣膜的设计可减少远期的返流现象,延长置管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所述地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在导管前端侧壁设计有竖向开口,开口长度为5-15mm。在导管后端另有连接管,连接管的管座中间设计有高弹性垫片。

所述的高弹性垫片设计有切缝,可为“—”形切缝、“×”形切缝,或其他可具备三向瓣膜作用的形状。

所述高弹性垫片的厚度在0.5-1.0mm。

所述切缝的数量为1-3个。

所述地连接管主要由管座、延长管,固定翼组成,人体内部置管后,用连接管连接,形成完整的输液、抽血通道。

所述地管座由上下管座组成,中间为高弹性垫片,并通过卡扣式结构连接在一起。

所述地导管、延长管和高弹性垫片所用材料为聚氨酯、硅橡胶、热弹性体或其他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

连接管管座和固定翼所用材料可为聚碳酸酯、abs等医用级塑料。

所述地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在体外、两瓣膜之间,和体内可形成正负压控制系统,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输液、抽血、静置时导管的不同使用要求。

所述地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除适用于外周静脉外,还可用于颈静脉、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等需要静脉输液的领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的方法:

首先制备连接管,连接管的管座是注塑而成,管座可分为三部分,上管座、下管座和高弹性垫片。上管座设计有标准鲁尔接口,方便后期输液及封管。下管座与延长管相连接,在管座中间有一高弹性垫片,上下管座通过物理卡扣式结构连接在一起,并将垫片固定,形成第一重的防返流瓣膜。延长管为透明管材,方便输液和抽血时的观察。

然后挤出导管,并将导管头端封闭,在导管头端侧壁做竖形切口,形成第二重的瓣膜结构。使用时将导管置入人体血管,并与连接管相连,形成完成的输液、抽血通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重瓣膜保护的静脉导管,正压时,连接管管座处瓣膜向内打开,导管头端瓣膜向外打开,完成输液;负压时,连接管管座处瓣膜向外打开,导管头端瓣膜向内打开,完成抽血;留置时,两个瓣膜均关闭,连接管座处瓣膜主要用以防止进气,该发明可更有效地防止药物反流和血液进入导管,减少相关感染和血栓的发生率。该设计可进一步提高导管的置管时间,减少置管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对患者的活动限制进一步减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植入人体导管示意图

图3为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接管管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5为“—”形切口垫片示意图

图6为“×”形切口垫片示意图

图7为多切口垫片示意图

其中:1导管;11竖向切缝;2连接管;21管座;22延长管;23固定翼;24高弹性垫片;25垫片切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具有双重防返流瓣膜的静脉导管主要包括导管1,连接管2。所述的导管1的主要材质为硅橡胶。其导管头端侧壁设计有竖向开口11,开口处长度在10mm。连接管2主要由管座21、延长管22、固定翼23组成,在管座内部设计有“一”形开口硅橡胶垫24,数量为1个,硅胶垫的厚度为0.5mm。导管头端的竖向开口11和硅橡胶垫开口25共同组成双瓣膜。使用时将导管1置入人体静脉血管,并与连接管2相连,形成完成的输液、抽血通路。正压时,连接管管座处瓣膜向内打开,导管头端瓣膜向外打开,完成输液;负压时,连接管管座处瓣膜向外打开,导管头端瓣膜向内打开,完成抽血;留置时,两个瓣膜均关闭,连接管座处瓣膜主要用以防止进气,而头端瓣膜则可防止药物和血液进入导管。

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制备连接管2,连接管的管座21是注塑而成,管座可分为三部分,上管座、下管座和高弹性垫片。上管座设计有标准鲁尔接口,方便后期输液及封管。下管座与延长管22相连接,在管座中间有一硅胶垫片,上下管座通过物理卡扣式结构连接在一起,并将垫片固定,形成第一重的防返流瓣膜。延长管22为透明管材,方便输液和抽血时的观察。

然后挤出导管1,并将导管头端封闭,在导管头端侧壁做竖形切口11,形成第二重的瓣膜结构。使用时将导管置入人体血管,并与连接管相连,形成完整的输液、抽血通路。

实施例2

产品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硅胶垫开口形状为“×”形,硅胶垫的厚度为1.0mm,如图6所示。

实施例3

产品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硅胶垫“—”形开口的数量为3个,如图7所示。

实施例4

产品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导管1的材质为聚氨酯,高弹性垫片的材质为硅橡胶。

实施例5

产品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导管1的材质为聚氨酯,高弹性垫片的材质为聚氨酯。

实施例6

产品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类似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导管1的材质为硅橡胶,高弹性垫片的材质为聚氨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